膠囊公寓
膠囊公寓
一位78歲老人黃日新在北京海淀區六郎庄建造了8間“膠囊公寓”,每間面積不到兩平方米,卻可躺、可坐、可看電視和上網。黃日新是去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的“膠囊旅館”后,萌發了自己建造“膠囊公寓”的想法。他表示建造這樣的公寓不為賺錢,只想找到一種解決剛畢業大學生過渡房問題的辦法。黃日新老人在2010年8月推出第三代“膠囊公寓”。
日本膠囊旅館
2010年3月,8間“膠囊式”公寓出現在海淀區六郎庄的一棟出租房內,它們的設計者黃日新是一位78歲的老人,他說,設計建造這些公寓不為賺錢,只為找出解決畢業生過渡性住房的辦法。
看到關於唐家嶺“蟻族”的新聞報道,老黃和他的愛人心裡都很不是滋味兒,老黃希望能夠用畢生最後的時間為這些“80后畢業生”做一件好事。
老黃在網上看到關於日本的“膠囊旅社”的報道,認為可以把膠囊旅社的模式借鑒過來。然後,他找到“膠囊旅社”的相關資料進行研究。
通過對日本“膠囊旅館”的設計進行系統研究,完成了自己的設計,並已經申請了“國家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老黃在六郎庄建了8間“膠囊公寓”,他說這是給剛畢業的大學生住的,是一個過渡,“在他工資沒有多少錢的時候一個暫時安身立命的場所”。
老黃在網上發過租房信息,也貼過小廣告,但當前8間公寓都還沒租出去,社會上對膠囊公寓的討論也呈現出不同的意見。
1933年生,廣西荔浦縣人,原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電力部、能源部和電力工業部電站閥門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高級工程師,著名的工業專用閥門專家和電站熱能動力裝置專業專家,長期在華北電力設計院從事熱能動力裝置工藝管道、閥門的設計工作。負責主編和編著我國第一部工業大型工具叢書。
“膠囊公寓”就是在保證住客睡眠、休息舒適度的前提下,將私人空間做到合理的最小化,並把節約出來的有效空間供多人共享,從而來達到有效旅宿環境的最大化。“膠囊公寓”絕不是簡單的群租房。由於他的相對高密度及配套服務的多樣化,必須是在專業旅店服務模式管理的條件下才可正常的運營。“膠囊公寓”有寬大、私密、安全、衛生的膠囊床來保證睡眠休息品質,又有休閑活動區、桑拿洗浴區、公共衛生間、投幣洗衣機、經濟簡餐等設施配套。這些就都是膠囊寢室的延伸。具備這樣的專業設施,才可能做到安全、舒適的高密度生活空間,符合政府的相關政策法規。國內一些有遠識的商家也非常看好這塊潛在的大市場,西安、上海已經有了專業廠家的產品配套,推出了多款“膠囊卧房床”。如果再加上政府的規範化管理,相信這種低碳、環保、節能的“膠囊公寓”一定能豐富市場供給,利國、利民、利商家,必將掀起一場“膠囊公寓”投資熱潮。
膠囊公寓
可躺、可坐、可看電視、上網,一間這樣“五臟俱全”的青年公寓面積卻不到兩平方米。
女生網友的房間
黃老2009年在報紙上偶然看到日本建造的“膠囊旅館”,便萌發了自己建造的想法。“報紙上一直在報道剛畢業的大學生居住條件很差。”他說,“大學畢業生下班回來需要上網、看書,有的喜歡早睡,有的喜歡熬夜,但那樣擁擠的出租房裡沒有任何隱私可言,我設計的這種公寓強調給人隱私。”
由於“膠囊公寓”合理科學的利用了有效空間,降低了這種公寓的投資及運營成本,使商家在得到豐厚利潤回報的同時,給消費者提供了只相當於正常酒店三分之一價格的住宿。對於創業初期,事業非穩定期的年輕人而言,這種“外包”部分生活責任的方法既能讓人沒有合租居民樓中事必躬親的“麻煩”,又能用很少的資金獲得一個相對穩定舒適、安全的住所。也是低收入旅遊者、公差、環保人士的理想住所。
不為賺錢只為解決年輕人住房
男生網友的房間
“北京人多地少,我覺得我的想法符合社會的發展規律,相信它一定能得到認可。”對於那些潑冷水的人,老人並不介意,“社會接受新鮮事物需要時間,我希望以後這種公寓能被推廣使用,讓年輕人住得更好一些。”此外,老人已經準備好2萬元錢,繼續為這裡的房東付房租,直到有人入住他的“膠囊公寓”。
第三代膠囊公寓內部示意圖(雙人)
第三代膠囊公寓同樣分為單人間和雙人間,有三種規格,寬度分別是1米、1.25米、1.5米,長度為3米,高度為2.2米。加上輔助空間如廚房、衛生間、活動間,人均使用面積可以達到6平米。
建造第三代膠囊公寓的目的是黃日新老人希望能夠為弱勢群體做一些事情,為來北京打拚的流動人口提供一個過渡性的居住地,找到工作了,有能力了,就可以搬走。
第三代膠囊公寓內部示意圖(單人)
黃日新老人給開發商算了一筆賬:建造一個膠囊的成本大約為1000元,45個膠囊總造價大約為45000元,每月管理費3000元。如果按照250元/月來算,一年的收益是135000元,這樣就不僅收回成本,而且開始盈利。黃老認為北京流動人口非常多,六郎庄8間膠囊公寓推出后,租住情況比較樂觀,而且升級后的膠囊公寓更舒適、更方便,所以一定會有市場。
黃日新老人希望通過專利和商標授權的方式與開發商合作,開發商向黃老支付專利費,按照黃老的設計和意圖建造膠囊公寓。由此解決當前的資金問題,既幫助了弱勢群體,開發商也合理獲利。但從由於開發商盈利空間小,大型房地產企業並沒有反應。
2010年8月15日,78歲的黃日新老人再次推出第三代膠囊公寓。在石景山麻峪東街8號院8號,50多平方米的民房牆外,掛出“黃日新膠囊公寓示範點”的牌子。與此前的六郎庄膠囊公寓相比,第三代“膠囊”的空間擴大,增設廚房、餐廳、淋浴間等。
剛剛推出第三代膠囊公寓的老人黃日新決定再次“嘗鮮”,將位於石景山區的四間膠囊公寓單人間以月租金100元的價格起拍,租期自2010年11月至2012年4月,共計18個月。拍賣會定於10月16日響錘。此外,老人還計劃將已取得專利證書的第三代膠囊公寓推廣至全國30個省市開“連鎖店”,各省市獨家使用權也將以1元的底價進行拍賣。
2010年10月29日上午,第四代膠囊公寓亮相,區別於第三代的是,住戶有了行走通道。
“以前,人得爬著進膠囊,現在能直立著走進去。”黃日新介紹,和上一代相比,第四代膠囊公寓在面積上並未做更多改變,但卻在有限的空間里增加了衣櫃、書桌、凳子、茶桌等簡單傢具。
記者在第四代效果圖上看到,“夫妻膠囊”採用可以摺疊的床鋪,“單人膠囊”則設計了上下鋪,都給住戶留出了行走通道。
新的膠囊公寓擬建在朝陽區酒仙橋大山子的某退役菜市場內,並將設立33間,形成真正意義上的“膠囊旅館”。
此前,黃日新宣布將和拍賣公司一起拍賣第三代膠囊公寓專利,但因第四代即將面世而告停。
建成月余仍無人租住
2010年年初開始,已經78歲高齡的黃日新老人開始像準備裝修的年輕人一樣逛建材市場,半個月的時間裡他自己坐公交車逛了七八個建材市場,只為找到一種可以防火的牆體。“開始我想把‘膠囊公寓’做成隔音效果好的,但發現許多隔音材料防火性能差。”於是,他捨棄了隔音,而用了防火效果好的纖維混凝土板。前後用了兩個多月、花費近3萬元,黃老建成了8間“膠囊公寓”。如今,這棟小樓里的一百餘間出租房全部客滿,只有黃老的這些“膠囊公寓”50元一間,“如果嫌貴,20元一間都行。”黃老說,這三間出租房是他每月花650元租的,如果有人想租,他願意賠本租出去。
——“姚明住進去都沒有問題”
據設計者黃日新介紹,當前他設計的“膠囊公寓”一共有兩種型號,一種寬90厘米,一種寬120厘米,長度都是240厘米。“姚明住進去都沒有問題。”記者發現,324房間內的公寓有120厘米寬,其餘兩個房間內的公寓為90厘米寬。
“我的公寓牆壁是用鋼板和混凝土做的,和北京許多地方將房子隔成小間的木板材料不同,我的公寓具有防火、防盜和防熱功能,已經申請了國家專利。”黃日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比起日本的膠囊旅館1萬元人民幣的造價和每月640美元的租金,他設計的公寓造價僅為每個2500元左右,而大規模生產成本還可更低,能控制在大約1500元左右。月租金也非常便宜,只有200元到250元,在剛畢業大學生可承受的範圍之內。
黃日新介紹,他在建造公寓之前,受到小說《蟻族》的影響,親自到北京海淀區上地附近的“蟻族”聚居區唐家嶺進行了調查。“我印象里10多平方米的小屋子,放了3張高低床,住了6個人。”
“作為小說家,《蟻族》主要是把問題揭示出來,引起政府和社會的關注;但作為工程技術人員,需要積極地尋找解決問題的答案,來幫助政府解決目前突出的住房問題。‘膠囊公寓’面向的是那些大學剛剛畢業、工資不高或者沒有工作的流動人口。”黃日新表示:“我設計的思想就是既讓你住得舒服,也讓你住得不舒服,住得舒服的意思是比唐家嶺的上下鋪和在街頭流浪要舒服,開支也不高;但如果找到了工作,工資收入有改善了,住房需求提高了,就會覺得住得不舒服,自然就要搬走了。”
——問世以來乏人問津
由於2010年初新浪網等門戶網站將“膠囊公寓”的新聞推至新聞中心首頁,頓時使它成為網路上最具影響力的新聞事件。而黃日新老人也連日被多家媒體記者追捧,連續不斷的採訪讓一生中極少生病的老人在2010年4月7日夜間拉了13次肚子,在夜間吃了兩次葯才止住了病情。但真正的租客,到目前為止也只有張琪一個人而已。
六郎庄五間樓47號樓外的一間屋子是該樓的租房管理辦公室,在此辦公的一個小夥子表示,如今除了新聞媒體以外,極少有真正租房的人來問過“膠囊公寓”的事情。一名坐在該辦公室的租房者表示,黃日新的公寓做好以後,他曾經去看過,“但是我肯定不租。”小夥子表示,他在中關村從事教育培訓工作,租住的房子是該棟樓里最小的房子,只有大約6平方米,每月300元。“(膠囊公寓)太小了,誰都想住寬鬆一點的房子。”
租住該樓二層一間房的謝長才表示,在黃日新的公寓剛剛做好的時候,他也曾去看過。“我覺得挺有新意,對剛剛畢業處於過渡期的大學生來說,有一定的價值,能夠起到一定的緩和作用。畢竟對於在城市裡每月掙2000至3000元的大學畢業生來說,拿出800元到900元在城區里租一個房子顯得有些難以承受。”
謝長才是軟體工程師,他租住的房間大約有10平方米左右,每月房租500元。“我們這棟樓里,有許多是在中關村賣電腦的。”至於有多少是大學畢業生,他表示自己並不知情。“我覺得住在膠囊公寓里的生活品質低了一些,我更希望北京市政府的廉租房進度能加快一點,並能對我們外地人開放。”
膠囊公寓
——那房子讓人特憋屈
庄寧來自遼寧瀋陽,2009年自河南大學畢業以後就來到北京,成為“北漂”一族。但因為剛剛工作沒有經驗,她所在的單位僅僅支付給她2000元的基本工資。“除去了租房款之後,我的工資常常不夠用。”但她對“膠囊公寓”並沒有好感。
“我覺得那不是給人住的。我來北京,寧可住多人間的學生公寓,也不願意住那樣的屋子。沒有窗戶的房間讓人感到特別窒息,那麼小的地方,進屋一脫鞋就直接到床上。如果只是暫時住幾天還可以,要長期住對身心都不好。”庄寧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本來北漂一族對生活的心態就很重要,如果一直住在那個地方,心裡肯定憋屈死了。”
在私密性的問題上,庄寧認為“膠囊公寓”有一點優勢,“但人不能光靠一個空間的私密去保護自己的隱私啊。人是要群居的,平時都要和人進行交往的。在這一點上,我覺得沒有這個必要去住這樣的房子來保證私密性。”她認為一間屋兩個人居住也是比較好的狀態。“兩個人可以作個伴,不至於孤單,而且也不擁擠。”
而在政府如何安置剛畢業大學生的居住問題上,庄寧希望“最好能提供統一價位的出租房,我最怕受騙了。還有水電費網費最好有統一的模式,可以分戶來用。”她認為,比較合適的房屋應當是10平方米左右,兩個人居住,這與狹小的“膠囊公寓”相比,至少在空間上還是要寬敞很多。
“剛畢業的學生,如果一個人住在“膠囊公寓”里,每天沒有機會和人交流,信息閉塞,思維模式單一,對很多問題的看法容易出現偏差。而如果租床位的話,雖然在休息上有些劣勢,但學生一般都是從宿舍過來的,短期內應該可以適應的。”
而在某網站做編輯的潘幸之告訴記者,她覺得“膠囊公寓”的創意很好,如果價錢合適,她願意去住。她到2010年已經工作了4年,成為所在網路公司的資深員工。
——對高房價的反諷
針對“膠囊公寓”現象,《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採訪了《中國不高興》作者之一的劉仰。劉仰告訴記者,同樣的東西在日本很早就有了,只是名字不叫“膠囊公寓”而已,這都是經濟發展到了一定程度后,社會出現比較嚴重的兩極分化的產物。他表示,除了膠囊公寓以外,在深圳還出現了“集裝箱房屋”、“大樹屋”等,這都是房地產市場價格畸高所造成的。“在北京,現在100萬元根本買不到一套像樣的住房,但這100萬元有多少人一輩子也掙不到。”
人民日報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評論員告訴記者,在當前房價不斷被推高至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即的背景下,黃日新推出“膠囊公寓”,最大的意義並不在於解決了多少實際問題,而是對高房價的一種反諷。
黃日新介紹,當前的“膠囊公寓”所在的六郎庄村雖然距離中關村近在咫尺,但還是農村。“我有一個夢想,就是讓這個公寓‘農轉非’,由政府和大型的企業在城市裡建造,提供給剛畢業的大學生,解決他們所遭遇的住房困難。”
“我今年已經78歲了,退休工資有3000元,老伴的退休工資有2000多元,我和老伴商量,我們的錢吃也吃不了那麼多,穿也穿不完,我們就拿上每月2000元做公益事業,希望‘膠囊公寓’能被政府和社會重視,解決剛畢業的大學生的住房問題。”黃日新說,他希望有意願的大型企業和公益機構能夠與他聯繫,他可以轉讓專利,做一件造福社會的好事情。
——絕妙諷刺高房價
陳雲峰(中經聯盟秘書長)表示,看到膠囊公寓的相關報告之後的感到很悲哀,這是當今中國的房地產價格奔5萬之後產生的時代的產物,“我們要在這麼一個連翻身都要扶牆的膠囊公寓當中生活,我覺得還是出現問題了,房地產市場還是出現了問題。”
“這是對現在房地產的政策,高房價非常絕妙的諷刺,從政府到開發商,到我們的整個社會,都應該反思,為什麼會有“膠囊”公寓這麼一個怪現象來諷刺我們的社會,它與與人為本的時代完全背道而馳了。”
陳雲峰年輕時也曾在北京住過地下室,“地下室的旅館都是很潮濕的,空氣也很不好,但是還沒有覺得很恐怖,人居住在這麼一個狹窄的空間,會有一種很凄涼,很恐怖的感覺。”
陳雲峰認為,“膠囊”公寓是極端化的出租的房屋,不應該成為社會的主流。同時它也對政府提出了急切的問題,怎麼樣解決這些北漂一族,懷著夢想來北京的大學生的居住問題。
——不是解決流動人口住房最佳途徑
胡景暉(我愛我家副總裁)認為膠囊公寓作秀的成分大一些。空間太狹窄,北京市人口達到5000萬的時候也許會有市場,當前的人口密度沒有達到,沒有這樣的需求。根據我愛我家監測數據,一套40、50平米的房子,當前的北京市場上租價是2400左右,住四個人,一個人600元的租金,稍微一般的白領都可以承受。如果實在承受不了,可以到五、六環外租房子,最後灘下來才幾百塊錢。
胡景暉說,老人也是好心,但是不一定要通過這種途徑解決流動人口住房問題。如今有120萬套房子在出租的狀態當中。另外,北京市2009年蓋了50萬平米的公共租賃房屋,8萬套,2010年要蓋1.6萬套。也就是說,未來政府提供的公共租賃住房會發展很大,因此,真正用到膠囊公寓的可能性不大。但是這個老人很可敬,他為我們社會考慮了很多。
——膠囊公寓不夠人性化
宮鐵軍(雅世置業有限公司執行總裁)表示,看到膠囊公寓的設計之後第一個感覺就是,把你限定在了一個孤獨的空間里,從心理上是孤獨的,這是人最不能夠接受的。
“大學生畢業對未來是有追求的,他是要有陽光的,他不能像在一個船艙裡面一樣,每天回來之後看到的就是一張床,或者是一個極小的尺寸,這個空間太小了,不是一個正常人使用的尺寸。”
宮鐵軍認為,膠囊公寓初衷是好的,但是對人的尊重應該放在第一位。“如廉租房改成公租房,雖然是一個字的差別,體現了對人權利的公等這樣一個概念。膠囊公寓作為一個工業化的產品設計有它的獨到之處,但是就跟唐家嶺一樣,海淀區要把它做成一個創業白領公寓,這是非常好的思路,我們要讓白領在創業中或者在擇業中體會到社會的溫暖,而不是與社會的隔絕。所以說我覺得還是要從另外一個角度去分析,怎麼樣去滿足這些年輕人的需求。現在很多小戶型的房子,實際上用很陽光的一面號召大家在力所能及的時候去購置或者是租用,而不是這種情況。”
——日本膠囊公寓配備更完善
劉東衛(國家住宅工程中心總建築師)介紹說,日本在70年代高速發展,大量的居住者向城市居住的時候,政府和建築師做了很多提案來解決這些問題,膠囊公寓在這種環境下出現。然而,在日本,廂式旅館的基本的居住功能設施是很全面的,包括照明和換氣,包括電視什麼,全部是按照基本的居住功能,很全套的來配置,舒適性也是很高的,床位能夠獨立,還有能看書的這些東西。
“北京這個膠囊公寓設想很好,但是可能缺乏這方面最基本的調研和研究,比如有一個人說住到兩平米多的地方我的東西都沒法放,我覺得可能這個話題或者這麼一個實驗來講是很好,但是我覺得它是需要和現實的居住需求結合,對於最基本居住空間的要求大家還應該有一個了解。”劉東衛表示。
膠囊公寓現身春季房展會參觀者爭相體驗
膠囊公寓模型亮相房展會
據悉,此次在春展會亮相的膠囊公寓為黃日新老人創建的“膠囊公寓”模型,為現場工作人員根據膠囊公寓真實形狀1:1製作。2010年3月8日上午,房展會一開幕,膠囊公寓即吸引了來往參觀者駐足,更有不少感興趣者爭先親自“上床”體驗。
有參觀者表示,膠囊公寓“體型”嬌小,適合經濟不寬裕的畢業生或者流動人口過渡性居住,經濟實惠。同時有反對者表示,膠囊公寓面積太小,居住多為不便,看過之後頗感心酸,中國的住房保障體系應該儘快完善起來,解決流動人口的住房問題。
房展會上參觀者親身體驗膠囊公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