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厝村

福建漳州龍海市隆教畲族鄉下轄村

新厝村又稱新厝畲族村,以畲族聚居地而得名,位於隆教畲族鄉的西南部,東北鄰紅星村,西南毗鄰白塘村,西北隔著困牛山與港尾鎮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全村總面積7.8平方公里。省道經本村,直通漳浦縣交界處。

行政轄域


龍海市隆教畲族鄉新厝畲族村。位於隆教畲族鄉的西南部,東北鄰紅星村,西南毗鄰白塘村,西北隔首困牛山與港尾鎮接壤,東南瀕臨台灣海峽。全村由新圩、后沙、后厝、墩仔、新厝、頂地、東門、洋坪8個自然村組成,設18個村民小組,距隆教鄉政府3公里,全村1015戶,總人口4648人,總耕地面積3037畝。

交通狀況


新厝村交通十分方便,省道漳雲線從本村貫穿而過,村道建設已完成3條水泥路2.8公里。交通運輸相繼發展,全村購置中巴客車9輛往返於石碼,漳廈車客渡碼頭與新厝之間的班車。村民們也迅速購置摩托車600多輛、小汽車10輛。從而交通運輸十分便捷。

歷史人文


新厝村原屬漳浦縣安仁鄉沙沃里,宋理宗淳七年以後為漳浦縣廿三都八圖地。明嘉靖四十五(1566年)設立海澄縣,至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隆教劃歸海澄縣。乾隆時,隆教為海澄縣沙沃下半保。民中三十一年改第三區為港尾區,本村為港尾區隆教鄉新厝保。民國34年5月調整合關鄉鎮,原隆教鄉與太武鄉合併成立鎮海鄉,本村為港層區鎮海鄉新厝保,下設13個甲。
建國后廢除民國時期的保甲制度,1949年11月改設區,村兩級管理制度,本村為海澄縣三區(港尾)新厝村。1950年10月本村與白塘村合併成立新厝鄉隸屬海澄三區(港尾)管轄。1952年7月,海澄縣成立第六區(海防六區);本村屬海澄縣六區管轄。1955年8月六區重新合併於三區,本村屬港尾區管轄。1958年4月實行撤區並鄉,新劃為新厝鄉,管轄鎮海關頭、紅星、新厝、白塘5個行政村。1958年9月,撤銷鄉的建制,組建人民公社,本村屬鎮海公社新厝生產營。1958年12月公社合併,由鎮海公社與火箭公社(港尾)合併為港尾人民公社,本村為港尾人民公社新厝生產大隊。1988年5月成立了龍海縣隆教畲族鄉,本村為隆教畲族鄉新厝畲族村。
新厝村為藍姓聚居地,與另一個藍姓聚居地紅星村合稱“隆教”。新厝村100%為藍姓。其源流是隆教藍姓工基祖廷瑞公,於元未明初,由閩西武平林坊遷居漳浦縣前亭嶺高岑下尾社(今漳浦縣前亭鎮庄厝村下尾社),后移居落藉海澄縣鎮海村隆教社(即今紅星村下尾社),迄今已有六百多年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