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蘇溪村的結果 展開

蘇溪村

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社后鄉下轄村

蘇溪村是一個隸屬於江西省上饒市廣豐縣社后鄉的行政村,為丘陵地形,多山地。位於北溫帶,四季分明。境內203省道、640縣道貫穿。

地理位置


位於江西省廣豐縣東北社后鄉境內。
2000年,全鄉設社后、后陽、竹岩、湖口、大門底、蘇溪、詹家塢7個行政村

語言

廣豐話。廣豐方言大體可分為吳方言閩方言兩種。以縣城話為代表的本地話叫“廣豐腔”,操“廣豐腔”的佔全縣人口80%以上。一九八四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到縣調查證實;廣豐方言保留了中古音系的全部濁音聲母、濁塞音和濁塞擦音,不論平仄都不透氣,具有吳方言的基本特徵,將廣豐與浙江、江蘇、安徽同列為吳語區。南宋愛國詞人辛棄疾在《清平樂-書博山道中》贊居住在博山近郊的一對白髮夫婦“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媼”這段詞里,就將廣豐方言定為吳語。

江山話

江山話是指浙江省衢州江山市的方言,此外福建蒲城有部分人使用,是吳語的一種,是一種非常古老的語言。與普通話不能進行直接交流。江山話辭彙豐富,表現力極強,能表達許多普通話難以表達的意思,有一套屬於自己的與普通話、與其他方言不同的語音體系,這套語音體系基本接近中古漢語的語音體系,它的聲母可以說與中古漢語基本相同,韻母相同的也很多,聲調完全一樣,所保留的入聲字也基本相同。同時由於長期以來江山屬於吳地,受吳語的影響十分大,其中夾雜了許多吳音。還有,江山的人口主要遷移於北方,因此在語音上還受到不同時期漢語共同語的影響。

當地風俗


清明:祭祖掃墓社後人會製作一種糕點--清明餜,清香味美。社后本地人會在清明前采青艾(以紫桿青艾為佳)過開水略焯,再加入少許生石灰,放置幾日後漂清,放入石臼以木錘搗碎,之後與米粉一起做皮,再包上筍絲豬肉蘿蔔絲餡、腌菜豆腐餡、水晶餡(肥肉、白糖、白芝麻)、芝麻紅糖餡等等,上鍋蒸熟。其中水晶餡需趁熱吃涼了膩。
立夏:社後人自古勤勞節儉,而剩菜隔餐吃的習慣古時十分正常。由於夏季炎熱食物容易變質,先人就在立夏這天製作出一種特別的食物--立夏羹,告誡大家吃完立夏羹就要注意隔餐食物不能混吃,如今大家一直保留著吃立夏羹的習慣。立夏羹主要原料有飯糰(米飯煮到7分熟後放入石臼用木錘敲打成團再做成丸狀或片狀)、豬肉、香菇、木耳、小筍、豌豆、羅漢豆、萵筍、煙熏豆腐乾、蒜苔、廣豐米粉等。
六月十九:在當地,農曆六月十九是雨石山佛生。從十八日到十九日晚上,一直有十里八鄉的信徒上山拜祭。其中以十八日晚上山的居多,夜間大家三五成群結伴而行,路上有些人家會再門前放上泡好的茶供路人飲用。
七月十五:七月半在當地是個祭祖的大日子。人們會製作:孟宣條(音譯:以糯米粉或麵粉為主料製作的條狀油炸食品)、孟宣花(音譯:以糯米粉或麵粉為主料製作的花狀油炸食品)、紫蘇餅、油炸糯米球、油炸糯米餅、灰漬糕(以早稻稻草放入開水中煮出汁水泡米製作的糕點)、酒味發糕等特色食品用來祭祖。
冬至:在冬至,當地有吃糍粑的習俗。
過年:過年人們會製作:孟宣條(音譯:以糯米粉或麵粉為主料製作的條狀油炸食品)、孟宣花(音譯:以糯米粉或麵粉為主料製作的花狀油炸食品)、灰漬糕(以早稻稻草放入開水中煮出汁水泡米製作的糕點)、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