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綠里的結果 展開
- 1999年湯姆·漢克斯主演美國電影
- 美國1999年弗蘭克·達拉伯恩特導演電影
- 美國斯蒂芬·金創作的魔幻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 2017年加藤成亮主演舞台劇
綠里
美國斯蒂芬·金創作的魔幻現實主義長篇小說
《綠里奇迹》是美國小說家斯蒂芬·金創作的長篇小說,帶有魔幻現實主義的色彩。
小說講述了州立冷山監獄死囚牢房的走廊上鋪了綠色的油氈,因此這條在其他監獄稱為“最後一英里”的不歸路,在冷山就被叫成“綠里”。那是1932年的事,當時死囚在走過“綠里”之後要上的是電椅。正是在這最接近地獄的“綠里”上,人性的善、惡才彰顯得格外清楚,其間的角斗、對人性的拷問才格外驚心動魄。
該書講述了發生在1932年冷山監獄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高大、善良、沉默寡言的黑人柯菲,他因被指控姦殺雙胞胎姐妹而被送進冷山監獄的E區,即死囚區。在通往E區的走廊上鋪著酸橙綠色的油氈,在冷山被稱作“綠里”。處決死囚犯用的電椅放在綠里盡頭,若有人被帶到那裡,他的生命也就走到盡頭。冷山監獄和其他監獄一樣充滿犯罪與死亡,然而獄警保羅卻對讓囚犯用生命贖罪的方法卻產生懷疑,但目睹太多死亡,他的內心幾近麻木,正是巨人柯菲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柯菲雖然身材高大,強壯,卻是E區最安靜的囚犯,他會認真聽保羅說話,和他交流,握手,像普通朋友一樣。柯菲還是能為他人帶來希望和快樂的囚犯,他利用特殊能力治癒保羅的尿路感染,拯救被珀西殺死的老鼠,挽回獄長夫人的生命……這些神跡讓保羅和他的朋友感受到柯菲的仁愛與寬恕,感受到生命的喜悅。不過,歡樂短暫,人與人之間的冷漠與仇恨探深存在世界的每個角落,柯菲善良的心靈無法承受罪惡的現實,他最終選擇走上綠里,結束自己的生命。
封面
第一部 兩個死去的女孩 | 第三部 柯菲的雙手 | 第五部 夜之旅 |
第二部 綠里上的老鼠 | 第四部 德拉克羅瓦慘死 | 第六部 柯菲上綠里 |
安哥拉在南北戰爭前後是路州緊鄰密西西比州的一處種植園,地處66號公路盡頭,密西西比河三麵包圍,只有一條道路進出。最後一任園主塞繆爾·詹姆1880年買下安哥拉,租賃州罪犯來打苦工。路州政府1901年接管安哥拉,開辦監獄,因條件惡劣被坊間傳為“南方惡魔島”,種種恐怖傳聞不斷。斯蒂芬·金的《綠里奇迹》中的南方監獄就以安哥拉為原型。
約翰·柯菲 約翰是一個基督耶穌式的人物,他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或者說是原則與信仰。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試圖去改變世界,拯救所有的人。儘管,這種改變與拯救是非常主觀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其實發現了自己的真正價值所在,那就是一個傳遞者。正如耶穌憑藉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做到改變世界與拯救他人的目的一樣,但是耶穌把希望留給了這個世界。耶穌通過自己的死亡,讓這個世界看到一種希望的存在。同樣,約翰最終的死亡,也是喚醒希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他把自己的超能力傳遞給保羅和小老鼠,這無疑是完成了一次傳道。 斯蒂芬·金塑造約翰這個形象是具有深刻哲學思考的。他就是要讓讀者看到即便是一個罪大惡極的人,只要他對於生命,對於愛,對於信仰仍舊充滿希望,他就有自我拯救的機會,就有拯救他人的可能。這樣的人即便是在最為黑暗的世界之中,仍舊能夠放射出光芒,這種光芒就是希望的光芒。相反的是,那些失去希望的人,即便處在最為光明的世界之中,他的內心是無限黑暗的,這種黑暗是世界上最為恐怖的幽靈,是無法驅散的迷霧。 |
保羅 獄警保羅是所有事情的見證人和講述者,在這一過程中,他的內心也不可避免發生了變化。對電椅制度產生了懷疑。 然而,目睹太多囚犯死在電椅上,保羅對死囚行刑程序己經麻木。他只希望犯人能安守本分,接受法律制裁,讓他順利完成工作。柯菲的到來,讓他麻木的心靈逐漸蘇醒,讓他看到無私的愛是一件多麼偉大的事情。保羅終於了解到只有愛才能該改變一個人,將罪人從墮落中拯救出來一一除此之外,別無拯救。 |
珀西 珀西是州長夫人的侄子,靠親戚關係進入綠里工作。然而,這個年輕人愚蠢而自大,常拿姑丈州長威脅周圍同事,要讓他們失去工作,去領救濟麵包。綠里的獄警保羅等人富有同情心,在看守死囚的時候,他們考慮到這些罪犯面臨死亡的巨大壓力,時常好心地與他們談天。在押送罪犯走向電椅的過程中,他們甚至用善意的謊言鼓勵他們面對死亡。但珀西卻生性仇視一切美好的事物,喜歡製造喧嘩,喜歡看到犯人倒霉。他最大的樂趣便是:押送新囚犯到綠里時,大吼大叫著“死鬼來了,死鬼這兒走!”,甚至還要對他們施以暴打。對那些面臨死亡,精神極度緊張的死囚,他也毫無憐憫心,仍以折磨他們為樂。 |
沃頓 沃頓,自稱“野小子比利”,他為人狠毒而狡猾。在雙胞胎姐妹家裡做工期間,他利用姐妹倆對他的好感,將她們殺害,隨即逃竄。接著,沃頓又在其他地方攔路搶劫並殺死四人一一其中一個人竟是孕婦。他變態地以犯罪為樂,卻不曾為自己犯下的罪行內疚。為了逃避法律制裁,他甚至不惜裝瘋賣傻,假扮精神病人。被帶進綠里時,他“安靜得像只木偶”,任人擺布,但當狄恩準備開門時,他卻突然用鐵鏈勒住狄恩的脖子,挑釁在場的獄警,露出“一張野獸的臉,這野獸並不聰明,卻充滿了狡作……卑鄙……與喜悅。沒錯,他正在做的事情合乎他的本性。”與服刑期間,他還故意在囚服上撒尿,用濃巧克力汁吐布魯托爾。總之,有沃頓在的地方就永遠沒有安寧:他時而假裝單純無辜,時而兇相畢露,殘酷可怕一一罪惡是他身上最本質的特徵。他像惡魔一樣充滿攻擊性,隨時準備殘害那些無辜善良的人,而等待他的只有上帝最公正的審判。 |
德爾 死囚德爾是一個瘦弱的法國佬,他強姦並殺害了一名少女。事後,為了掩蓋犯罪現場,他又縱火焚屍,結果火勢蔓延,殃及其他六名無辜人員遇難。醜惡的念頭令德爾犯下滔天大罪,然而,這個法國人更真實的一面卻是膽小怕事,神經過敏。他被珀西毆打著走進綠里,在珀西的淫威下,隱隱哭泣,時常瑟縮床頭。在死亡的陰影中,德爾漸漸失去生機,變成等死的行屍走肉。然而,一隻老鼠的到來改變了這一切。德爾稱它為“叮噹先生”。它聰明靈敏,活潑可愛,甚至能分清楚綠里獄警,知道哪位是臨時工。在馴養叮噹先生的過程中,德爾漸漸體會到什麼是愛:為了照顧叮噹先生,他向獄警要來香煙盒給它做床;將自己的薄荷糖餵給它吃;和它玩拋線軸遊戲,並向周圍人炫耀這隻老鼠是多麼能幹;叮噹先生的死幾乎要了他的命,它的復活又讓他欣喜若狂;赴死之前,他自言自語,為自己的寵物老鼠設計將來,好像它是要去上大學的孩子,直到布魯托爾提出將叮噹安置在“老鼠莊園”——一個充滿愛和希望的地方,他才放心。 德爾死了,他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他的誠心懺悔被獄警理解,人性善的光芒照亮他黑暗的內心。在他心甘情願用死亡來贖罪時,人性惡在他心中漸漸退去,他的靈魂得到了拯救。 |
綠色無論是在西方或是東方都具有生命的象徵意義。在《創世紀》中上帝創造的生命中就有綠色。因此“綠里”儘管是一條通向死亡的小路,但是同時它也是通向天國之路。斯蒂芬·金在小說中使用了大量的宗教隱喻。例如約翰與耶穌的隱喻,綠里與十字架的隱喻。
通過這些隱喻,使得整部小說充滿了一種宗教性,確切地說充滿了一種啟示神學的意味。啟示神學是西方神學一個非常重要的流派,它擔負的任務就是給予人們自我救贖的機會。斯蒂芬·金的《綠里奇迹》無疑可以視為一部啟示神學著作。上帝的啟示無處不在。上帝不會遺忘這個世界上的任何一個角落,即便是人類社會中最為黑暗的角落,上帝的光芒仍舊會照耀這裡。能夠給予人希望的,能夠拯救世界的,並不一定是聖徒,是耶酥,很有可能是一個非常平凡的人,甚至是一個罪惡的人。這正是小說所具有的戲劇性衝突,一種前所未有的思想性所在。猶太教傳統一直在等待所謂的“救世主”,但是誰才有資格成為救世主呢?難道一定就是像耶酥那樣的人物才有資格嗎?斯蒂芬·金恰恰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答案是否定的。只要是內心充滿希望的人,就能夠成為救世主。一個真正的救世主,首先要能夠拯救自己,一個不能夠拯救自己靈魂的人是不可能拯救世界的。正如耶穌曾受到的試煉一樣,約翰的犯罪也是一種試煉,當人性中的惡到了極致之後,善才開始顯現出它的威力。這是斯蒂芬·金的小說給予我們最大的啟示。從某種意義上而言,這部超越了有史以來最為偉大的宗教作品。我們與其去等待救世主,不如成為救世主。希伯來書所言:“信仰即是所望之事的實底。”當我們充滿希望,充滿信仰之後,我們便能創造奇迹。斯蒂芬·金用約翰這樣一個形象讓我們看到了這樣一個真理,救世主是在自我救贖與拯救他人之中逐漸形成的,他並不是天生具有某種神奇的力量。恰恰是希望,當所有人都充滿希望的時候奇迹就發生了。死亡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沒有希望地活著。人的生命總有走到盡頭的那一刻,與其在絕望地等待,不如在希望中活著。充滿希望地生活,遠比絕望的永生更為有意義。當約翰完成他的使命,當他拯救了所有的人的靈魂之後,他用死亡完成了他最後的自我救贖。因此,這並不是一個悲劇。死亡不等於最大的悲劇,最大的悲劇是絕望地活著。
《綠里奇迹》是斯蒂芬·金少有的超現實主義作品,這部作品主題圍繞著人性救贖展開。“綠里”指的是監獄外一條通向刑場的小路。而“奇迹”是指主人公約翰在監獄中的生活。《綠里奇迹》是一部充滿宗教隱喻的作品,通過這部作品作者向我們表達了這樣一個理念:希望才是人類的救世主。
斯蒂芬·金的這部作品無疑是具有宗教意味的。首先,約翰是一個基督耶穌式的人物,他有自己獨特的世界觀或者說是原則與信仰。他按照自己的方式試圖去改變世界,拯救所有的人。儘管,這種改變與拯救是非常主觀的,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他其實發現了自己的真正價值所在,那就是一個傳遞者。正如耶酥憑藉自己的能力並沒有做到改變世界與拯救他人的目的一樣,但是耶穌把希望留給了這個世界。耶酥通過自己的死亡,讓這個世界看到一種希望的存在。同樣,約翰最終的死亡,也是喚醒希望的一種方式。尤其是他把自己的超能力傳遞給保羅和小老鼠,這無疑是完成了一次傳道。
在基督教的善惡二元對立觀念中,沒有人是完美,除了上帝及道成肉身的耶酥·基督,而在《綠里奇迹》里主人公約翰·柯菲卻是個至善至美的人,他每一次的出現都是為救助別人。可是,他卻被無知的人們誤解,仇恨,最終代兇手受過,成了無辜的替罪羊。從他身上的這些特點來看,我們可以認為,約翰·柯菲是以西方耶酥·基督為原型創作的人物形象,而他無辜受死並在死前救贖他人的故事就是對耶酥·基督受難的現實書寫。在這裡,斯蒂芬·金將《聖經》原型巧妙地運用到《綠里奇迹》中,豐富了原型的意義,同時也提升了小說中的人物形象,使其充滿深刻的社會意義。這本具有明顯基督教色彩的小說通過人物原型和情節原型反應了基督教善惡二元對立的觀念以及愛與善基督教教義。在越來越混噸,強調個性與自我的美國社會中,善與惡的界限越來越模糊,道德的相對性得到普遍接受,然而《綠里奇迹》卻移用兩千多年前耶酥受難的故事,將善良與邪惡的對峙鮮明朗表達出來,使讀者更好地了解兩個對立的善惡世界。這對處於現代社會中的人是一種警戒;作為人,不僅要認識到追求物質與技術進步有助於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同時,更不能忘記人性深處的另一種可貴品質,那就是愛與善。
封面
《綠里奇迹》以其生動的情節和深刻的寓意吸引了眾多讀者,金通過使用象徵、夢幻、寓言等寫作手法將耶酥·基督受難的故事帶入現實生活,從而在特有的恐怖氛圍中思考美國現代社會,思索黑暗現實下人們應有的價值判斷與選擇。因此,該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內涵,在恐怖特色背後表達了對人性善與愛的追求。
同樣地,金在《綠里奇迹》的寫作中,將犯罪與死亡置於人們的日常生活中。金當然知道,對於平凡人,失去至親至愛的人就是人生中不可承受的災難。他抓住人類的這一軟肋,將家庭與犯罪,死亡聯繫在起來,在作品的開端便敘述雙胞胎姐妹的慘死,家庭的痛苦,把讀者迅速帶進日常生活中最黑暗的部分。然而,金的深刻不僅在此。他又設置監獄將人類對罪惡的迷戀,對死亡的恐懼融為一體,將故事的主要人物置於世界上最黑暗的現實里,迫使他們於漆黑中艱難前行,努力尋找光明與希望,終於在人性的善與愛里找到答案。
在《綠里奇迹》中,斯蒂芬·金秉承他一貫的創作風格將恐怖因素融於現實生活中,然而,不同於以往作品中的鬼怪,幽靈,鬼屋等恐怖因素,在這部小說中金使用了夢幻,寓言的方式,把讀者拉進現實生活中存在的犯罪與死亡。通過描寫罪惡的可怕,死亡的恐怖,給讀者以恐懼感,但金的目的並不在此。他將目光鎖定在人間最黑暗的地方——監獄,展示了罪犯面臨死亡時,靈魂的恐懼與掙扎。我們認為在《綠里奇迹》一書中人物形象鮮明,其中約翰·柯菲是人性善與愛的象徵,他像上帝送給人間的禮物一樣,用人性的光輝照完整個綠里,帶來了奇迹。這種奇迹不僅指他對人們肉體的拯救,更主要是指精神的救贖。他犧牲自己的健康,救治別人,讓內心逐漸昏沉,麻木的人懂得何為善與愛,進而激勵他們作出改變,在現實生活中創造出更多奇迹。而珀西,沃頓,多蘭等則是罪惡的奴僕,他們以犯罪為樂,且不知懺悔,內心醜陋而墮落。死囚德爾是由惡向善轉變的典型,罪惡滔天的他被愛拯救,終於恢復人性善,並誠心懺悔,為自己的罪行付出代價。
《綠里奇迹》分為六部,原作為連載小說每月推出一部,於是成就了一個出版業中的奇迹:所有的六部同時全部榮登《紐約時報》暢銷榜單,十本書的位置竟被佔去了六本。合為一卷的完整版則沖頂榜首。
該小說與《肖申克的救贖》並列為監獄小說之翹楚。1999年曾被改編成由湯姆·漢克斯主演的同名電影,獲得了不俗票房成績。
斯蒂芬·金(Stephen King),1947年9月出生於美國緬因州一貧困家庭。在州立大學學習英國文學。畢業后因工資菲薄而走上寫作之路。70年代中期聲名漸起,被《紐約時報》譽為“現代恐怖小說大師”。
自80年代至90年代以來,歷年的美國暢銷書排行榜,他的小說總是名列榜首,久居不下。他是當今世界上讀者最多、聲名最大的美國小說家。他的每一部作品都成為好萊塢製片商的搶手貨。1979年,在他32歲時,成為全世界作家中首屈一指的億萬富翁。今天,他的每部作品的版稅,均逾千萬美金之巨。
斯蒂芬·金的作品,超越於傳統的恐怖小說。他不靠具體的意象來獲得恐怖效果,而是通過對事件氣氛的營造來震懾讀者。
斯蒂芬·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