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五的結果 展開
- 漢語漢字
- 2011年美國電視電影
- 漫畫屍兄中的角色
五
漢語漢字
五,漢語常用字。讀音:wǔ。最早見於《說文》——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基本含義為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引申含義為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6”。
五 wǔ ㄨˇ
1. 數名,四加一(在鈔票和單據上常用大寫「伍」代):~彩。~官。~谷。~金。~代(中國朝代名,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先後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期)。~帝(中國傳說中的五個帝王,通常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毒(指蠍、蛇、蜈蚣、壁虎、蟾蜍)。~行(指金、木、水、火、土)。~嶺(指越城嶺,都龐嶺,萌渚嶺、騎田嶺、大庾嶺)。~岳(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中嶽嵩山,是中國歷史上五大名山)。~臟(指心、肝、脾、肺、腎)。
2. 中國古代樂譜的記音符號,相當於簡譜「6」。
五 wǔ
〈形〉
(五,會意。從二,從乂。「二」代表天地,「乂」表示互相交錯。本義:交午,縱橫交錯) 同本義 [cross]
五,陰陽在天地之間交午也。——《說文》
葛屨五兩。——《詩·齊風·南山》
羔羊之皮,素絲五紽。——《詩·召南·羔羊》
詞性變化
五wu
數
● ● 四加一的和 [five]
五,數也。——《廣韻》
五載一巡守。——《書·舜典》
塞其五山。——唐· 李朝威《柳毅傳》
五戰於秦。—— 宋· 蘇洵《六國論》
起則五六揖。——明· 宗臣《報劉一丈書》
監五室。——清· 方苞《獄中雜記》
● ● 又如:五路總口(通往東、西、南、北、中五路的交叉口);五車腹笥(腹中裝有五車書,比喻知識豐富,學問淵博);五方旗幟(按東、西、南、北、中五個方位,插上青、黃、赤、白、黑五色旗);五伯(春秋時先後稱霸的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另一說指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五蟲(鱗蟲、羽蟲、倮蟲、毛蟲、介蟲的合稱);五木(泛指古時的形具,如枷、鐐、銬等);五浮(上等土壤);五細(指出身賤,年輩小,關係遠,資歷淺,地位低的五類人);五雲(青、白、赤、黑、黃五種雲色);五剽(白色粉狀的中等土壤);五義(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又通「伍」
五,伍與五,音同義別,官府文書五作伍。——《正字通》
五 wǔ
〈名〉
● ● 古代軍隊編製單位,五人為伍 [five]
入行間之治連以五。——《商君書》
● ● 偶;相類 [pair;couple]
妻與后子死者,五皆喪之三年。——《墨子》
● ● 工尺譜中的音名之一,表示音階上的一級 [a note of the scale in gongchepu]
● ● 五行 [the five elements]
五,五行也。——《說文》。段玉裁注:「水火木金土,相剋相生,陰陽交午也。」
● ● 通「伍」。古軍隊編製,五人為伍;行列 [troops]
行間之治,連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商君書•畫策》
孟賁過於 河,先其五。——《呂氏春秋•必己》
● ● 指五帝 [five emperors]。如:五三(五帝三王)
● ● 星名。二十八宿中的昴五 [star's name]。如:五佐(謂佐天行德的五星);五括(星名);五緯(金、木、水、火、土五星)
● ● 姓
【卷十四】【五部】
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閑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臣鉉等曰:二,天天地也,疑古切。)
㐅,古文五省。
,古文。
說文解字注
【卷十四】【五部】
五,五行也。
古之聖人知有水火木金土五者,而後造此字也。
從二,
像天地,侌昜在天地閑交午也,此謂㐅也,即釋古文之意。水火木金土相尅相生。
陰陽在天地閑交午也。凡五之屬皆從五。
疑古切,五部。
㐅,古文五省。
小篆益之以二耳,古文像陰陽午貫之形。毛詩:七月鳴鴂。王肅云:當為五月。正為古文五與七相近似。
【子集上】【二字部】
古文:、㐅。
《唐韻》《韻會》疑古切。《集韻》《正韻》阮古切,音午。《增韻》中數也。《易·繫辭》:天數五,地數五。《書·武成》:列爵惟五。《詩·鄘風》:良馬五之。
又格五。《後漢·梁冀傳》:能挽滿、彈棊、格五、六博、蹴鞠、意錢之戲。註:行棊相塞謂之簺,簺有四采,簺、白、乗、五是也。至五卽格不得行。
又《辛氏三秦記》: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又十五夜曰三五。謝靈運詩:期在三五夕。崔曙詩:秒冬正三五,日月遙相望。
又姓。漢五京。
又第五,五鹿,皆複姓。
《康熙字典》書影 | 《說文解字》書影 | 《說文解字注》書影 |
字形演變
其一。“二”是特殊指事字,上面一橫代表天,下面一橫代表地。甲骨文在兩橫之間加一橫表示“三”,代表天、地、人,萬物之源。後來古人在天地“二”之間再加一個“二”,用兩個“二”表示“四”。“五”也是特殊指事字,“五”的甲骨文字形用一個叉號寓意天、地萬物的交匯,以表示大於“四”的正整數。有的甲骨文(圖3)在字形“X”(萬物交匯)基礎上加“二”(天地之間),表示天地間交匯的萬物。在造字時期的遠古時代,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都曾是極限數。
其二。五,指事字。本用五橫畫表示數字“五”,與一、二、三、四造字方法相同。后以交錯之形代替,或再加兩橫畫於上下。 “五”已見於商代甲骨文,本作(圖1),由積畫成數的方式表示數字五,這是“五”的本字。而作(圖2)或(圖3)者是假借字。(圖3)行而(圖1)、 (圖2)廢,此後一直是假借字用為正字。戰國時異體紛呈,既有復古作(圖6)、(圖7)者。隸書中開始有將上邊一橫與下面的點隔開的寫法,作(圖10)。楷書將這種寫法固定下來,就成為“五”。本義為交錯,假借為數詞。《說文》:“五,五行也。從二,陰陽在天地間交午也。”林義光《文源》:“五,本義為交午,假借為數名。二象橫平,“X”象相交,以二之平見“X”之交也。”在甲骨文中有用作祭名的例子,如《后編·上》“其五大乙”,當即由“交午”之義而來。由數詞五引申為“五行”,古書中又通假於“伍”,表示“五人”或“相類”等意思。
隸書 |
(參考資料:)
字頭 | 小韻 | 聲符 | 反切 | 聲母 | 韻母 | 韻目 | 韻部 | 擬音 | 聲調 | |
上古音系 | 五 | 五 | 五 | 魚 | ŋaːʔ | |||||
廣韻 | 五 | 五 | 疑古 | 疑 | 模 | 姥 | 上聲 | |||
蒙古字韻 | 五 | u | 上聲 | |||||||
中原音韻 | 五 | 五 | 影 | 魚模合 | 魚模 | 上聲 | ||||
洪武正韻 | 五 | 五 | 阮古 | 五姥 | 模 | 上聲 | ||||
分韻撮要 | 五 | 五 | 我 | 吾 | 第三十三吾五悟 | 陽上 |
國際音標 wu˨˩˦ 唐代讀音 *ngǒ ngǒ日語讀音 ITSUTSU韓語羅馬 O現代韓語 오越南語 ngũ
客家話 [台灣四縣腔] ng3 [梅縣腔] ng3 [寶安腔] ng3 [客英字典] ng3 [海陸腔] ng3 [客語拼音字彙] ng3 [陸豐腔] ng3 [沙頭角腔] ng3 [東莞腔] ng3粵語 ng5潮州話 ngou6
近代音 影母 魚模韻 上聲 五小空;中古音 疑母 姥韻 上聲 五小韻 疑古切 一等 合口;上古音 黃侃系統:疑母 模部 ;王力系統:疑母 魚部 ;
官話 晉語 吳語 贛語 湘語 閩語 粵語 平話 客語
韻書 上古音 中古音
五官、五彩、五愛、五葷、五臟、五絕、五律、五經、五音、五嶺。
五花八門、五彩繽紛、五穀豐登、五顏六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