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2006年伊蘭·迪朗·科昂執導電影
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說的是西蒙·波伏娃(安娜。莫格拉莉絲飾)對讓-保爾·薩特的愛情始於1929年,那時兩人正為為巴黎索邦大學的哲學教師考試做準備。波伏娃一心想與這位充滿魅力的知己分享一切。但是風流子薩特與她提出約定:彼此承認各自的風流韻事。於是一場愛情大戰一觸即發。薩特令波伏娃捲入到豐富多采而荒淫放蕩的生活,而她卻絲毫沒受到影響。之後,她還創作出改變女性一生的著作《第二性》……
在很多人眼裡,波伏娃與薩特是一對完美的情人。兩人終生不婚,以“契約婚姻”的方式創造了一個愛情神話,維持了長達51年的親密關係。薩特主張兩性關係的多伴侶化,主張“人是自由的”。在與波伏娃結識之初,薩特就對她打過這樣的預防針:“我們之間的愛情是一種真正的愛,但這不妨礙我們有時體驗一下其他的風流韻事。”對薩特的“自由”原則,波伏娃也表示高度認同。
截圖
1不反對女權主義,但是這種模糊了性別界限的詮釋,我無法接受。奧爾格林才是波伏娃的最好歸宿。單就影片來說,情節十分緊湊,緊湊到有些地方過於唐突,但作為一部傳記電影,還是不錯的。
2我不懂哲學,本來想把標題寫為“未完善的存在主義自我造就”,後來又怕不嚴謹,就算了。
人是需要信仰的,一個執著於信仰的、精神力強大的人,是易有作為的。
但是人也是需要情感和經歷的,
人類提倡公平自由,戰爭渴望和平,女人渴望愛情...這都是自然的本律,是歷史不可違的流動性。
太極八卦告訴我們,凡事需要有度,做事做人要有“道”。
如果因強大的精神信仰而忽視了、甚至刻意遏止了作為人的自然規律,是逆天的行為。
西蒙·波伏娃一生獻給了學說,幾個人搭幫結夥努力拯救世界,她強硬的決定:不結婚、不生孩子。如同催眠和一種強迫症行為,剋制了作為一個女人的正常規律。
她可以提倡女人獨立,也可以提倡自由。
但是她所有的一切,都過於想當然了。
以至於後來父母的老去和變故,她經歷的種種,甚至薩特的自私冷酷、又道貌岸然,她才漸漸平息。
從一次講座的情景可以看出,她的到來使學生群體情緒高昂,為她傳遞椅子,熱烈的掌聲,人氣蓋過薩特。
她提倡了女權、提倡了自由,她不結婚,但是她不自由。
她提倡了一輩子,反而沒有驚醒自己是不自由的。對薩特,對學術。
薩特可以不照顧她、她卻不得不照顧薩特;薩特可以隨自己的意願同情人結婚,她卻不能。
她沒有結婚,她永遠被牽制。
她不該回巴黎,不該再次聽到薩特偷偷摸摸乾的事情才想起美國那個愛她的男人,然而卑鄙的薩特,還說她不該拋棄他。
那麼就是說,薩特可以隨意拋棄、欺騙、冷落西蒙、然後再回來賴著臉找她,說許多道貌岸然的話,但是西蒙不能,這些西蒙都不能做。甚至西蒙表示她想結婚她愛他,薩特都要阻止她的愛情,阻止她幸福。
——以拯救世界的名義,斷送她想追尋的幸福,滿足自己骯髒鄙夷的私心。
西蒙應該和那個男人走,應該勇敢的說:他是我的未婚夫,我要和他走,我不同別人拍照。
薩特拉過她,他們拍了一組在當時熱門話題給媒體的照片,千百年後,誰會記得。存在主義,她什麼都沒有經歷,她的愛人失去了,她帶著戒指和她的學說、阻撓她控制她的薩特、她身為女人荒蕪的一生,葬在了墓地里。
只剩下一個土包。
可見宗教也是有必要的。
她說人的命運可以靠雙手改變,而不是一切依靠上帝的旨意,那為什麼她不去勇敢的追求愛情呢?難道她的死前真的就拯救了世界?
世上如果沒有她,至少還有薩特,還有別人,她結婚了,也同樣可以寫書。
她絕頂聰明的哲學腦袋,卻不能想明白人生就是經歷,不是克制,不是扼殺幸福和慾望。
最後,給猥褻不堪、自私醜惡、自以為是、道貌岸然的薩特一個中指!
花神咖啡館的情人們
導演 | 伊蘭·迪朗·科昂 |
編劇 | Chantal Derudder、Stanislas Graziani、Evelyne Pisier、Suna Syal |
Lorànt Deutsch
飾演Jean-Paul Sartre
Caroline Sihol
飾演Françoise de Beauvoir
Kal Weber
飾演Nelson Algren
Julien Baumgartner
飾演Tyssen
Didier Sandre
飾演Georges de Beauvoir
珍妮佛·戴克
飾演Marina
Vladislav Galard
飾演Nizan
Laetitia Spigarelli
飾演Lola
Robert Plagnol
飾演Camus
Rivka Allouche
飾演Henriette
Sonia Backers
飾演Katy
Philippe Bardy
飾演Mauri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