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虎

科普專家

劉虎(1983年- ) ,青少年科學普及工作者,科創研究院科技愛好發展中心主任。提出普及科學理性思維是科普工作的主要目標,主張通過發展科技愛好活動推動科普和科技教育工作。

人物簡介


劉虎倡導的科技愛好活動涉及電氣、電子、化學、業餘火箭、氣象、地震等多個方面,綜合性的活動涉及科技發明、科學文化及創造學等領域。

特種科技愛好


提出特種科技愛好的概念和劃分規範,並著手發展和規範國內的業餘火箭、火炸藥、人工影響天氣等方面的特種科技愛好活動。在劉虎的推動下,中國大陸業餘火箭活動走出體育運動的圈子,回歸科學技術活動,並形成了較為完備的活動體制。經過數年發展,與國外火箭愛好者的技術水平差距逐漸接近,並形成了燃料和內彈道測試、電子負載運送等方面的能力。經過他的積極活動,《三聯生活周刊》等媒體報道了著名火箭愛好者王俊龍的工作,第一次向國內讀者系統的介紹這項科技愛好活動。在火炸藥方面,首先界定了這項科技愛好,培養了國內第一批高水平的愛好者,其中一些進入北京理工大學等專業院校深造。他制定的火炸藥愛好者基本知識大綱一直是中國大陸火炸藥類科技愛好活動的權威指南。他廣泛宣傳督導科技愛好安全工作,其中火炸藥愛好方面的安全事故已降至每年不足2起。

科技發明與科普


在科技發明方面,劉虎與個體發明界有著廣泛聯繫,2004年曾參與組織發明聯盟。他注重青少年的創新教育,舉辦了四期發明創造理論方面的公開課,指導數十名中學生開展發明製作活動和申請專利。在他幫助的學生中,有四人獲得大陸省級以上青少年發明(創新)比賽一等獎。相關人物還有羅澍(全國發明展金獎)、盧馭龍(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二等獎)等。在普通科技愛好方面(區別於特種科技愛好),劉虎是四川省業餘無線電協會的發起人之一,在《無線電》、《專業無線電通信》等雜誌上為無線電愛好者撰寫多篇科普文章。5.12汶川大地震中,他指揮的業餘無線電應急通信網聯絡三千餘名無線電愛好者為災區提供3萬多車次的支援服務,通過業餘無線電為一萬餘名救災志願者提供通信調度服務。中國中央電視台、人民網等二十餘家大陸媒體給予了報道,湖南衛視製作了專題節目,有力提升了科技愛好在社會服務中的地位。

慈善活動


2008年,發起創辦科新計劃,並帶頭捐款6萬元,為科技愛好團體提供資金援助。這是我國第一個民間發起的資助科技團體活動的資助計劃。而以前的資助基金均針對科技項目或者獎勵個人。劉虎制定的科新計劃基本制度,重在培養青少年的科學理性精神和科技管理能力,面向所有類型的公益性科技團體。在審查上,科新計劃採用實質審查的辦法,重點關注團體的科學民主狀況、組織水平和發展計劃,不看資歷、獎狀,不需“權威”證明。科新計劃為許多在現行體制下無法獲得資金支持的,卻飽含科技活動激情的學生團體雪中送炭,為民間公益資助做出了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