澤州鼓書

澤州鼓書

澤州鼓書起源於清代的山西省澤州府,因晉城古稱澤州府而得名,是流傳於今山西晉城市全境的一種曲藝表演形式,經過了上百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演唱風格,深受晉城市人民群眾的喜愛。

鼓書,也稱鼓兒詞,是一種曲藝表演形式,作為地方上的一種說唱藝術曾經十分流行。

發展歷史


澤州鼓書
澤州鼓書
《澤州鼓書》能在晉城市生根發芽是因為它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它曾經的輝煌使澤州人民引以為豪。它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傳統性和群眾性。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衝擊,一度受到當地人們喜愛的澤州鼓書被迫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正處於經營非常困難的窘境。綜觀澤州鼓書的發展歷程,他的形成比四弦書時間短,但發展卻很快,受群眾歡迎度也高,這裡有一定的規律存在,從中可看出一種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引進、吸收、融匯、貫通,方可與時俱進。這就是澤州鼓書留下的值得後人思考的課題。澤州鼓書也同四弦書一樣,由於受市場大潮衝擊和自身缺陷,舉步維艱,澤州縣雖然還保留有一支曲藝隊,但困難重重,正處於瀕危狀態。

藝術特色


澤州鼓書與"四弦書"的坐唱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表演形式上更加多樣活潑。如走唱、伴舞等。澤州鼓書流傳於山西晉城市全境,經過了上百年的傳承發展,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演唱風格,深受晉城市人民群眾的喜愛。澤州鼓書從最初階段到發展改革經過短短四十多年的艱難演變,形成與四弦書並列的澤州兩大麴種。
澤州鼓書最初的表演形式是表演者場中站立,手握鋼板,邊唱邊做動作。它的表演較為靈活,演員可自由發揮,道白分量重,有講究。
新中國成立后,最初由徐廷榮(晉城韋匠人)從綏遠學藝帶回澤州而傳播開來。后經過第二代傳人崔小紅幾十年的不懈追求和改革,在原來曲調比較簡單的基礎上,吸收上黨梆子、河南豫劇、墜子、四弦書等姊妹藝術的精華,尤其強化了四弦書的藝術優勢,以明快的節奏,自如的轉換,聲腔互融的優美唱腔,頗為豐富多彩的內容,形成並具有了一個新曲種的個性特質。她揚棄了最初鼓書中節奏拖沓,多有重複的積弊,順應現代社會快節奏的生活現狀,以其易於表現情節驚險,打鬥激烈的書段之藝術特點,受到了群眾的歡迎。
澤州鼓書從最初階段到發展改革經過短短四十多年的艱難演變,形成與四弦書並列的澤州兩大麴種,與崔小紅幾十年不懈努力是分不開的,可以說崔小紅是澤州鼓書的創始人。

代表作品


澤州鼓書的長篇書目有十二部,中小段傳統書目60多部,中小段現代書目30多部,共計100餘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是說唱新書時代,為適應時代要求,還改編創作了大量現代曲目,為在農村站穩腳跟打下了基礎。
澤州鼓書傳統書目有《小八義》、《呼延慶打擂》、《劉公案》、《雷公子投親》、《黃小旦大鬧理髮店》、《巧劫獄》等。
澤州鼓書中經典劇目有《萬年》、《小拜年》、《弟兄仨分家》、《黑丫頭》、《劉家坪上兩兄弟》、《反話》等6段。
澤州鼓書的改編現代曲目有《糖衣記》、《借驢》《財迷精》等。
澤州鼓書現流傳的整本戲有《劉公案》、《小八義》、《雷保童投案》、《三紅傳》等,小段曲目有:《偷油糕》、《小拜年》、《吃嘴老婆哄夫郎》、《萬年》、《寡婦帶頭》、《萬年》、《民主治村》、《劉家坪上兩兄弟》等。

發展現狀


《澤州鼓書》能在晉城市生根發芽是因為它獨特的藝術形式和濃厚的鄉土氣息,它曾經的輝煌使晉城人民引以為豪。它的價值就在於它的傳統性和群眾性。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受市場經濟大潮的影響和外來文化的衝擊,一度受到當地人們喜愛的澤州鼓書被迫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正處於經營非常困難的窘境。
綜觀澤州鼓書的發展歷程,他的形成比四弦書時間短,但發展卻很快,受群眾歡迎度也高,這裡有一定的規律存在,從中可看出一種藝術的生命力在於引進、吸收、融匯、貫通,方可與時俱進。這就是澤州鼓書留下的值得後人思考的課題。
澤州鼓書也同四弦書一樣,由於受市場大潮衝擊和自身缺陷,舉步維艱,晉城市雖然還保留有一支曲藝隊,但困難重重,正處於瀕危狀態。

保護狀態


2006年被列入晉城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2009年,澤州鼓書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