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奎琳·杜普雷
英國大提琴家
傑奎琳·杜普雷(Jacqueline Mary du Pré),1945年1月26日出生於英國牛津,英籍女大提琴家。
1961年3月1日在著名的威格摩爾音樂廳座演奏亨德爾的G小調奏鳴曲,開始在專業舞台上嶄露頭角。1973年被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遂作別舞台。代表《Jacqueline's tear》《E小調大提琴協奏曲》《蕭邦與法朗克大提琴奏鳴曲》等。她的故事在1998年改編為電影《無情荒地有琴天》。
1987年10月19日因患多發性硬化症,卒於盛年。
1945年1月26日出生在英國一個充滿音樂的家庭。當她四歲時,聽到收音機里大提琴的聲音,就要求要那樣的樂器,從此展開了與大提琴之間的不解之緣。五歲時,開始在Herbert Walenn’s 倫敦學校學琴。
1956年贏得the Suggia Award,成為全英國最受矚目的演奏家,當年的評審還包括了巴比羅利爵士(Sir John Barbirolli)。
1961年開始在專業舞台上嶄露頭角。3月1日在著名的威格摩爾音樂廳座演奏亨德爾的G小調奏鳴曲。
1965年擔任大提琴,巴畢羅里(Sir John Barbirolli)指揮倫敦交響管弦樂團,演出英國作曲家艾爾加(E. Elgar)的大提琴協奏曲(Cello Concerto in E minor, op.85)。
1969年重新拿起大提琴,與丹尼一起去特拉維夫演奏。
1971年正式停止演出,並完成她最後的錄音作品:蕭邦與法朗克大提琴奏鳴曲。
希拉里·杜普雷演奏照
姐姐希拉里和弟弟皮爾斯。
1967年在耶路撒冷和阿根廷籍鋼琴家巴倫博伊姆(Daniel Barenboim)結婚(巴倫博伊姆在一九七五年時,擔任Orchestre of Paris的指揮)。
1973年被確診罹患多發性硬化症,遂作別舞台。
1987年10月19日告別人世。
非凡的才華造就一位樂壇女神,她出神入化的琴聲征服了整個世界。同時,又理所當然地奪走她作為正常女性該有的婚戀家庭幸福。莫非這就是印證了“上蒼是公平的”?如是,那麼人們寧可詛咒才華。
杜普蕾最摯愛的大提琴老師威廉·普利斯說:“她清新如水,不沾塵俗。”
杜普蕾中學時接觸的一位教育專家菲利普·韋恩說:“她聰明,有幽默感,內向羞澀,但思想成熟。”
杜普蕾的朋友,小提琴家彼得·湯馬斯說:“她是個很可愛的女孩,一臉坦誠,天真無邪。她完全沉浸在音樂里,我從來不覺得她有什麼野心。”
杜普蕾的老師托特里埃說:“她明眸金髮,簡直就是瓦格納歌劇里的女英雄。我們一起演奏時,我還沒有奏出來,她就已經知道我要用哪種方式演奏了。”
杜普蕾的另一位老師羅斯特羅波維奇說:“她有些地方笨手笨腳,有些地方卻優雅動人。她很容易就把人迷得神魂顛倒,是我見過的這一代大提琴家中最有意思的一位。”
杜普蕾夫婦共同的朋友,鋼琴家傅聰說:“她16歲時我就認識她了,她和她丈夫丹尼爾·巴倫勃伊姆就是在我家的宴會上認識的。那部電影太虛假,看著令人憤怒。”
國際著名的指揮家巴比羅里說:“她待人友善,樂團的成員都尊敬她,佩服她。”
曾與杜普蕾合作演奏室內樂的小提琴家特雷弗·康納說:“和杜普蕾的合作是我一生中最快活的時光。”
杜普蕾曾經的情人,鋼琴家理查德·古德說:“我對她一見鍾情,她率直,不會矯揉做作,她的心態有些複雜,但她對此很坦誠。”
杜普蕾曾經的房東姬爾·西弗斯說:“她為自己的盛名而累,她才二十多歲,卻要面對身為名人必須承受的壓力。但她並不因為自己出名就嬌寵,即使她為某段感情心碎,她也不會形諸與色。”
為杜普蕾製作了所有演出服裝的設計師瑪德琳·汀克爾說:“在我的衣櫥里,至今還珍藏著八碼美麗的綠色絲料,這本來是做給她不再演奏之後穿的。有一天,我一定要找一個象她這樣的人,用這疋布為她做衣服。”
杜普蕾病重時所教的學生瑪西亞·西文說:“她是一位充滿靈感,很能啟發人的好老師,特別精於對樂曲的詮釋。即使她病重,每吐一個字都要費很多力氣,但她很有耐性,又富幽默感。我喜歡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