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雲書院

國家AAAA級景區

襄城縣有座紫雲山,山中隱著明成化帝下詔賜名的紫雲書院。明代時紫雲書院著稱中州,名響全國,成為繼宋四大書院之後又一知名大書院;如今,立於山中院內,四周風景如畫,訪者平靜如水,500年的浸潤如詩如畫。

書院簡介


紫雲書院
紫雲書院
明成化四年(1468年),時任太子太保、戶部尚書的襄城縣籍人李敏,因母親故去,回鄉守孝三年,在此期間,他經常漫步紫雲山,見山色秀麗幽靜,就建了三間書屋,讀書講學。成化十八年皇帝下詔賜名“紫雲書院”,就擴建殿宇堂齋,成為為當時中原四大書院之一。

結構


紫雲書院
紫雲書院
現存門樓、大成殿、東西配殿、左右廂房等,均為硬山式青磚紅石結構。佔地704平方米。
書院現佔地6825平方米,呈長方形,三進庭院,南北長105米,東西寬65米,牆高3米。自南向北存有二柏(百)三石(十)一孔橋、正門遺跡、鐘鼓二樓遺跡、文昌閣遺址。保存較為完好的有欞星門、大成殿,左側的宣聖堂、崇德殿,右側的諸賢堂、廣業殿以及青石碑刻7通、青石篇額4塊。二梁起架,明柱六根,高3.9米。柱礎為紅石鼓形,其它均為硬山式建築。碑刻分別為明代李敏、欽差太監戴儀等人所題。其中“紫雲書院”由明成化皇帝敕賜。紫雲書院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被列入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一書。
書院原規模宏大,殿堂設置合理,除上述殿堂設施外,還有藏經閣、墨香泉、竹林、蓮沼、辭君亭、望月亭、葯圃、水簾洞等。書院坐落於群山環繞和萬畝槲林之中,風景秀麗,三面環山。丹霞峰、紫雲峰、書院山環抱書院,萬畝槲林鬱鬱蔥蔥,春夏綠海蕩漾,百鳥和鳴,秋來紅葉滿山,蔚為壯觀,冬日銀裝素裹,分外妖嬈。

歷史沿革


紫雲書院院內石像
紫雲書院院內石像
紫雲書院久負盛名,為明清八大書院之一,曾為中原程朱理學的弘揚地。
明成化四年,時行浙江按察史的李敏,母喪回鄉守制期間,創建書院,傳授理學,一時成為中州學子爭相求學的理學中心,太子朱祐樘(後為弘治帝)、書畫家沈周、清代文學家李來章、耿介、武狀元李春奇等人曾在此讀書或講學。
2005年以來,襄城縣十分重視以紫雲書院為中心的紫雲山風景區建設,並逐年加大景區的投資力度。並計劃於2011年底完成3個億投資,用於整個項目的修繕、擴建及開發建設,現建設正在進行中,襄城縣縣委、政府表示:將來爭取將紫雲山風景區建城為國家AAA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