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華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教授

趙春華,1963年2月5日出生於山東青島人,成體幹細胞研究科學家,中國醫學科學院組織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中國醫學科學院基礎醫學研究所細胞生物學系主任、國家“2011計劃”生物治療協同創新中心幹細胞研究平台負責人。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院雙聘教授,“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國家973計劃等項目首席科學家。

人物經歷


1993年,畢業於軍事醫學科學院,獲醫學博士學位。
1995年,赴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從事博士后研究。
1998年7月,晉陞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血液腫瘤骨髓移植系助教授,任幹細胞研究所正式教職。
2000年回國,先後擔任實驗血液學國家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國家幹細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副主任、中美國際合作實驗室主任、國家“十五”863計劃“組織器官工程”重大專項總體專家組成員等職務。
2015年,擔任“幹細胞新葯研發及臨床轉化研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主任。
2016年,獲得第七屆全國優秀科技工作者榮譽稱號。
2018年授予歐洲科學、藝術和人文學院院士稱號。
2020年1月,任上海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院長。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趙春華長期以來致力於幹細胞生物學基礎與臨床應用研究。首次在國際上提出了“亞全能幹細胞學說”概念,系統闡明了成體幹細胞的等級結構性(Hierarchy)和功能;主持制訂了我國第一個幹細胞製劑質量控制標準——《間充質幹細胞製造及檢定規程》;基於國內科研工作的原創性成果基礎上,向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SFDA)申報了我國第一個幹細胞新葯——“骨髓原始間充質幹細胞”,在國家臨床藥理基地已完成安全性、有效性臨床試驗,其幹細胞藥物技術研發水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領導建立的成體幹細胞體外規模化製備工藝技術與功能評價體系是國內同行業中唯一集基礎理論研究、技術工藝開發和臨床應用研究為一系統創新的綜合性幹細胞技術平台體系,已獲得2009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 學術論著
趙春華累計發表論文212篇(SCI論文105篇),被《Nature》等雜誌他引2300餘次;申請國家發明專利12項,PCT專利4項,獲得國內第一個成體幹細胞技術發明專利授權;主編出版了專著《幹細胞原理、技術與臨床》(110萬字;國家科學技術學術著作出版基金資助,併入選國家新聞出版總署首屆原創出版工程)和英文專著《Essentials of Mesenchymal stem cell biology and its clinical translation》(Springer出版社),
• 承擔項目
趙春華主持承擔了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長江學者創新團隊、“重大新葯創製”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家863計劃重大專項、長江學者獎勵計劃、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CMB基金、國家攀登計劃等多個國家級科研項目。

職位職務


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
中國解剖學會副理事長
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幹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中國實驗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國際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雜誌(IF4.6)亞太區主編(regional editor)
第四屆國際衰老與疾病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Aging and Disease)主席

榮譽表彰

獲得國家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衛生部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國家“973”計劃先進個人,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等榮譽,獲省部級一、二等獎5項。
2020年11月17日,被授予“九三學社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稱號。

社會任職


第二、三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生命科學部諮詢專家委員會成員
中國解剖學會副秘書長
國家幹細胞臨床研究專家委員會委員
全國幹細胞基礎研究與臨床應用學科首席科學傳播專家
中國實驗血液學會副主任委員
九三學社第十四屆中央委員會委員
國際Stem Cells and Development雜誌(IF4.6)亞太區主編(regional editor)
第四屆國際衰老與疾病協會(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Aging and Disease)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