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洋鎮

海南省瓊海市轄鎮

塔洋鎮,隸屬海南省瓊海市,地處瓊海市東北部,分別跟嘉積鎮長坡鎮大路鎮、潭門鎮和國營彬村山農場接壤,全鎮行政區域面積69平方千米。

1950年,縣治遷址嘉積。1958年,改稱塔洋公社。1983年,取消公社設塔洋區。1987年,設塔洋鎮。截至2018年末,塔洋鎮戶籍人口30467人。截至2020年6月,塔洋鎮轄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門前街號。

2011年,塔洋鎮全鎮社會總產值7.57億元,比2006年增加3.82億元,五年間增長15%。財政總收入24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19萬元,增值稅85萬元,企業所得稅3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60元,比上年增長1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1.8%。至2018年末,塔洋鎮有4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23個。

歷史沿革


古屬會同縣。
元稱縣門市。
至正年間(1341~1368年)闢為會同縣治,明清時期繼續沿襲這一體制。
民國三年(1914年),會同縣易名為瓊東縣,俗稱瓊東縣城。
民國十七年(1928年)鎮城鎮城附城。
1950年,縣治遷址嘉積。
1958年,改稱塔洋公社。
1983年,取消公社設塔洋區。
1987年,設塔洋鎮。
塔洋鎮
塔洋鎮
塔洋鎮歷史悠久,人文積澱豐富。塔洋俗稱縣城,元代已漸成集市,稱縣門市。元至正年間闢為會同縣治,明清時期繼續沿襲這一體制,民國17年(1928年鎮城鎮城附城,1950年縣治遷址嘉積,1958年改稱塔洋。近千年來一直是瓊島東部的歷史重鎮、名鎮,也是瓊海優秀人文精神的淵藪地。
據歷史記載,塔洋數百年縣治傳統集鎮頗有古城魅力,“瓊東八景”中的“端山聳翠”、“趙水凝香”、“奎塔凌霄”等風景非常美麗出名。可惜建國後由於不注重保護,古城風貌基本上已蕩然無存,百里荷塘被全部填塘還田,有近四百年歷史的聚奎寺建築群也被拆除,僅余始建於明朝萬曆33年(1605年)的聚奎塔塔身一座,已被列為省重點保護文物。
名稱來歷
塔洋鎮因境內有聚奎塔與遼闊的大田洋得名。”洋”,海南話意指”大片的田地”,諧音字,本字應為”烊”。 

行政區劃


名稱統計用區劃代碼車牌代碼電話區號郵政區碼
塔洋鎮469002108瓊C0898571400
2011年末,塔洋鎮轄魚良、加賢、群良、聯先、千秋、詩書、裕山、紅庄、孟里、里文、福寨、珍寨、先亮、聯豐、紅花15個村民委員會;下設242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塔洋鎮轄15個行政村, 鎮人民政府駐門前街號。 
塔洋鎮區劃詳情
先亮村珍寨村福寨村聯豐村加賢村
紅庄村群良村聯先村紅花村裕山村
里文村千秋村詩書村孟里村魚良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塔洋鎮地處瓊海市東北部,分別跟嘉積鎮、長坡鎮、大路鎮、潭門鎮和國營彬山農場接壤, 全鎮行政區域面積69平方千米。 
塔洋鎮
塔洋鎮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塔洋鎮轄區總人口2900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3500人。另有流動人口310人。總人口中,男性15100人,佔52.07%;女性13900人,佔47.93%;14歲以下4490人,佔15.5%;15~64歲16400人,佔56.5%;65歲以上8110人,佔2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7905人,佔99.67%;黎族55人,佔總人口的0.20%;苗族45人,佔總人口的0.13%。2011年,人口出生率14.10‰,人口死亡率8.25‰,人口自然增長率1.26‰,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53人。 
截至2018年末,塔洋鎮戶籍人口30467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塔洋鎮全鎮社會總產值7.57億元,比2006年增加3.82億元,五年間增長15%。財政總收入2406萬元,比上年增長16%。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55萬元,比上年增長15.3%。從各主要稅種看,完成營業稅319萬元,增值稅85萬元,企業所得稅32萬元。人均財政收入860元,比上年增長16%。佔地區生產總值的31.8%。 
截至2018年末,塔洋鎮有4個工業企業,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1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超市或綜合商店23個。 

第一產業

2011年,塔洋鎮有耕地面積2.9351萬畝,人均1.09畝。農業總產值從1949年的118萬元,增加到1978年的4785萬元,2011年達到3.37億元,比上年增長8%,農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的84%。
塔洋鎮的農業作物以種植蔬菜、果樹、檳榔為主。2011年,瓜菜9300畝,生產香蕉1000畝,胡椒8500畝,荔枝2000檳榔檳榔6800畝,淡水養殖1000畝,石榴4000畝,甘蔗3000畝的水平上。
2011年,塔洋鎮有生豬飼養量4.428萬頭,年末存欄1.9016萬頭;羊飼養量0.3176萬隻,年末存欄1753隻;家禽飼養量27.394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塔洋鎮有初具規模的工業企業601家,行業覆蓋制衣、汽車修配、建材、食品加工、木材加工、交通運輸、餐飲等。
2011年,塔洋鎮工業生產總值18700萬元,實現工業增加值4300萬元。比上年增加10%,佔地區生產總值的24%。 

第三產業

商業
2011年末,塔洋鎮有商業網點530個,職工1100人。
2011年,塔洋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6億元,比上年增長7.2%。 
電信業
2011年,塔洋鎮電信業務收入180萬元。 
郵政業
2011年,塔洋鎮郵政業務總量360萬元,其中純收入180萬元。 

交通


2011年,塔洋鎮境內公路四通八達,有省道靈文嘉公路貫穿全鎮。西距嘉積鎮6千米,東距文昌市64千米。
2011年末,塔洋鎮的途經嘉積至溫泉的公交車,日發客運汽車72班次,日均客運量3000餘人次。 

社會


文化事業

2011年末,塔洋鎮有文化站1個,有村級文化活動中心17個,各類文化專業戶24戶,各類圖書室17個,藏書21萬餘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隊伍達15人,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3處。 

教育

2011年末,塔洋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570人,專任教師19人;小學7所,在校生1578人,專任教師14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750人,專任教師68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塔洋鎮教育經費達2579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2579萬元,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2579萬元,預算內教育事業費2268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16%、16%、13%。預算內教育經費(包括城市教育費附加)占財政總支出的比例為15%,比上年提高了15個百分點。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塔洋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8個,門診部(所)1個;病床22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7張,固定資產總值110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19名,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3人,註冊護士9人。
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6萬人次。15個村村民大部分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8%。 

體育

2011年末,塔洋鎮有政府、學校體育場3個,看台設座椅1000張。1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23%。 

社會保障

2011年,塔洋鎮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95戶,人數103人,支出358800元,比上年增長10.6%,月人均290元,比上年增長19%;醫療救助2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016人次,共支出5.492萬元,比上年增長50%。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07戶,人數596人,支出123.2688萬元,比上年增長600%,月人均172元,比上年增長5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1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73.8483萬元,比上年增長11%。社會福利費220萬元,比上年增長17%;敬老院1家,床位24張,收養農村五保人員20人。社區服務設施5個,其中社區服務中心1個,社區服務站5個。全年接受社會捐款1.5萬元,使150人(次)困難群眾受益。五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基金支出合計136萬元,比上年增長23%。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2.1萬人,參保率98%。 

基礎設施

● 廣播電視
1995年12月,塔洋鎮建成塔洋鎮有線電視網路。
2011年末,塔洋鎮有有線電視用戶0.81萬戶,入戶率99.8%。 
●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塔洋鎮有郵政局1處。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8000份(冊)。電信企業1家,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22000門,固定電話用戶3500萬戶,電話普及率99%;行動電話用戶19000萬戶,網際網路用戶12000萬戶。 
● 給排水
2008年,塔洋鎮設立瓊海市塔洋鎮自來水公司辦事處。
2011年末,塔洋鎮供水1.25萬立方米。鎮區主要道路兩側鋪設排水管道7千米。 
● 供電
2011年末,塔洋鎮用電屬長坡供電所管轄範圍,10千伏塔洋線由110千伏泮水變電站供電全塔洋地區。 
●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塔洋鎮花壇11個,綠化面積7.1萬平方米。 

獲得榮譽


塔洋鎮為著名的僑鄉、重要的革命老區、瓊海綠色無公害農特產品生產基地。 
2019年9月24日,塔洋鎮(檸檬)入選第九批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