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淋鄉

泗淋鄉

泗淋鄉位於三門縣城東南角,距縣城直線距離為32公里,系三門、臨海、椒江三個縣市區的接壤處,素有"金三角"和"三門南大門"之稱。本鄉背山面海,東瀕浩渺東海,西枕綠水青山,全鄉管轄19個行政,近2萬泗淋人生息在綿延數萬畝的平疇沃野上。集鎮內有金融、公安、電力、郵政、電信、教育、衛生、廣電、水利等10來個部門,確保了各項事業的正常運轉。農民人均收入幾年前就超過5000多元,居全縣各鄉鎮之首,是被三門縣委、縣政府命名的我縣第一批"小康示範鄉鎮",同時也是被市委、市政府指定的全市15個"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試點鄉鎮"之一。

簡介


泗淋,地處三門縣最南端,與臨海市桃渚鎮接壤,規劃中的74省道、沿海高速橫穿而過,距三門縣城、台州市府不到1小時路程,交通十分便捷。土地面積3萬多畝,轄19個行政村,人口20196人。轄區內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充裕的土地資源,有繁忙的洞港碼頭、秀麗的擴塘島礁,依山傍海,四季分明,是農業旅遊綜合開發、企業投資的理想場所。在歷屆鄉黨委、政府的不懈努力下,近十年來,全鄉已初步形成了洞港工業集聚區、硤礁船舶產業集聚區兩個工業小區,落戶投產企業40多家,全鄉經濟發展模式也從純農業鄉鎮逐步向半工半農轉變。2010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1億元,其中規模上企業總產值7億元;製造業投入4.9億元;實現財政總收入2753.6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937.6萬元;新發展個私經濟98家,其中工業企業27家。農業發展特色鮮明。水產養殖、蔬菜種植、海洋捕撈、畜牧養殖等產業成為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要渠道。轄區內文化遺產資源豐富,區域文化鮮明獨特。

發展歷史


2011年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推進,啟動開發建設了洞港工業集聚區和硤礁船舶產業集聚區,擁有工業用地4000餘畝,引進企業71家,其中54家建成投產,17家開工建設,形成了以潔具、工藝品、機械、紡織、船舶製造為主導的產業結構。2011年,全鄉實現工業總產值13.3億元,較2006年增長344.8%;財政總收入3591.7萬元,較2006年增長5.18倍,工業發展格局的框架基本形成,泗淋實現了由傳統農業鄉鎮向工業鄉鎮的重大轉變。鄉鎮綜合實力排位由原先倒數躍居全縣前列。
農業產業化程度顯著提升。以發展現代高效農業為方向,全鄉基本形成海水養殖、果蔬種植、海洋捕撈、禽畜養殖四大支柱產業,“一村一品”農業發展格局初步形成;農村經濟合作組織的作用日益明顯,現有農業龍頭企業5家,專業合作社29家,其中省級示範專業合作社1家,市級農業龍頭企業3家;農田基礎設施不斷完善,防汛灌溉、引種調產、動物防疫等工作紮實開展。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大力開展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五年累計舉辦農科知識培訓50餘期,幫助1.3萬餘人次農民掌握了先進的種養技術;嚴格落實各項惠農補貼,五年累計發放糧食補貼、良種補貼、保護性差價補貼共計336.35萬餘元,2009年至今發放汽車下鄉、家電下鄉補貼款81.58萬餘元。2011年,實現農民人均收入10420元,較2006年增長92%。農村環境綜合整治成效明顯。圍繞創建省級生態鄉鎮工作目標,布局優化、道路硬化、村莊綠化、衛生潔化、河道凈化、管理長效化的“六化”工程積極推進。“清潔家園”活動有效開展,19個村共計聘用清掃保潔員40名、垃圾收集員25名,配備垃圾收集車21輛,堅持建管並舉,建立了戶集、村收、鄉運的生活垃圾處理機制和市場化運作模式,農村人居環境明顯改善。啟動“清水綠廊”工程,完成河道疏浚23.3公里。
五年來全鄉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投入4億元,實現了村村通自來水,村際道路、村內主幹道全線硬化,11個村完成新農村電網改造,完成大小水利工程17處。高起點編製了泗淋鄉城鎮總體規劃、洞港工業集聚區、硤礁船舶產業區、洞港三級漁港規劃,基本確立了城鎮發展框架。74省道南延政策處理全面完成,工程順利推進,74省道至洞港連接線完成招投標,已動工建設。累計投入近5000萬元,先後完成了雄泗水廠改造、鄉文化中心、洞港三級漁港、泗淋街道拆遷、鶴井隧道擴建等工程建設,擴建了泗淋綜合農貿市場,集鎮基礎設施和功能不斷配套完善。新農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全鄉19個行政村基本完成了村莊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