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勒鎮

青海海北祁連下轄鎮

默勒鎮,隸屬於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連縣,地處祁連縣南部。2018年,戶籍人口7575人。

默勒鎮,原指大通河上游地區。截至2019年10月,默勒鎮下轄6個行政村。

2011年,默勒鎮有可利用草場面積349.9萬畝,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馬為主,大小牧畜年末存欄33萬頭(只),生產肉類3770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06.6元。

歷史沿革


默勒鎮,原指大通河上游地區。

行政區劃


2011年末,默勒鎮轄6個村民委員會;設有27個牧業合作社。
截至2019年10月,默勒鎮下轄老日根村、才什土村、瓦日尕村、多隆村、海浪村、扎沙村6個行政村。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默勒鎮地處祁連縣南部。東鄰門源縣,南與剛察縣海晏縣、西寧市大通縣接壤,西同海西州天峻縣毗鄰,北連峨堡鎮、阿柔鄉、八寶鎮、扎麻什鄉野牛溝鄉。區域面積3039.6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默勒鎮境內主要山脈有托勒山、托勒南山、大通山,最高峰東樹山位於與祁連縣八寶鎮的交會處,海拔4600米;最低點位於扎沙村,海拔3000米。
默勒鎮
默勒鎮
氣候
默勒鎮平均氣溫介於10.9℃~11.5℃之間,降水量為86.7~96.5毫米,平均相對濕度68%~72%。

人口


2011年末,默勒鎮轄區總人口7505人。
2017年,默勒鎮常住人口6473人。
2018年,默勒鎮戶籍人口7575人。
2021年,祁連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止2020年11月1日零時,默勒鎮人口為5684人。

經濟


2011年,默勒鎮有可利用草場面積349.9萬畝,有支農暖棚110幢,食用菌大棚100幢。畜牧業以飼養羊、牛、馬為主,年末存欄33萬頭(只),其中羊26.3萬隻,牛6.5萬頭(只),馬0.2萬匹;共產各類仔畜17.6萬頭(只),成活率93.3%,生產肉類3770噸,其中牛肉1220噸,羊肉2550噸;鮮奶4662噸;畜牧業總產值1.1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9906.6元。

交通


2011年,默勒鎮交通運輸已形成由公路運輸方式構成的交通運輸網路。有夾木村公路10.11千米、卓爾山旅遊公路10.64千米;有白楊溝小橋、冰溝河中橋、修建了盤家峽中橋。道路硬化9.4千米,客運總量1.8億人次,貨運總量25.2億噸。

社會事業


文體事業
2011年,默勒鎮開展群眾性文化體育活動9場次。為各村配置了衛星地面接收器台,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奇石加工、刺繡、十字綉、布鞋等。
教育事業
2011年末,默勒鎮有幼兒園(所)3所,在園幼兒160人,專任教師9人;小學2所,在校生596人,專任教師3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74%;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教育經費達475.16萬元。
醫療衛生
2011年末,默勒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1個,其中衛生院1個;病床11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11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46張。專業衛生人員12人,其中執業醫師4人,執業助理醫師1人,註冊護士2人,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0.2萬人次,出院病人560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默勒鎮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56戶,人數870人;五保戶23戶,人數31人。收繳新型合作醫療參合金26萬元;新型農村養老保險,收繳養老保險金37.17萬元,參保率達93%,繳費率達96%。

抓基地創特色


以往傳統草原畜牧業的牲畜適應性強、耐粗飼,但其生長速度慢、生產量低,而良種畜具有品質好、增重快、飼養期短,飼草轉換率高、畜產品質量優良、工業價值高等優點。為此默勒鎮通過各種渠道,採取多種形式,積極引進各類優良畜種,加大各類雜種羊的淘汰工作力度,不斷提高牲畜品質,努力提升群體質量和個體產量。僅2007年,全鎮共引進野血氂牛種公牛50頭,完成種公羊跨鄉串換2680隻,同時,默勒鎮緊緊抓住“提高品質,創出品牌”的戰略方針,充分發揮已建成的海北州“祁連白藏羊”選育基地的作用,全力做好“祁連白藏羊”本品種選育工作,充分發揮其自身優勢,通過進一步優化畜群結構,努力創出本地“祁連白藏羊”品牌,不斷提高知名度,力爭取得最大的經濟效益。目前,在全鎮範圍內已建立白藏羊核心群30群。

抓項目夯基礎


畜牧業的發展,不能僅僅依靠優良的天然草場,為此,默勒鎮以各類支農惠農項目為龍頭,狠抓畜牧業基礎設施建設,以穩固的基礎為現代高效畜牧業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定的基礎,近年來,全鎮共建成牛羊育肥暖棚1075處、6450間、116100平方米,實現草場圍欄124.3萬畝,通水246戶、通電595望月、通路1049戶,實現人工種草7536.5畝,實現划區輪牧36.4萬畝。為從根本上改變產出期短、消耗期長、掉膘損失嚴重、群體周轉慢的狀況,默勒鎮利用草原畜牧業季節性規律,揚夏秋青草期之長,避冬春枯草期之短,充分利用已建成的牛羊育肥暖棚和人工草場,改依賴天然草場全年放牧為夏秋放牧加冬春舍飼、半舍飼,使草原畜牧業徹底走出了大災大減產、小災小減產和“夏壯、秋肥、冬瘦、春乏”的惡性循環軌道。

抓典型樹樣板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默勒鎮採取以典型樹樣板,以小點帶全面的方式,把被評定為國家級文明單位的瓦日尕村和扎沙村,尤其是扎沙村作為全鎮的榜樣,帶動全鎮其他村畜牧業的全面發展。目前,扎沙村“祁連超然牛羊育肥協會”組建工作已全面完成,各項章程及制度均已制定完畢,現已逐步入正軌。協會將一批有文化、懂技術、能把握市場行情、吃苦耐勞的有為青年培養成為經紀人、中間人,讓其介入畜產品銷售市場,使其在畜產品流通中發揮能動作用,積極並及時與經銷商取得直接聯繫,將育肥牲畜及各類產品進行統一出售,既減少中間環節、增加群眾收入,又加快了牲畜周轉、減輕了草場壓力。同時,扎沙村發展集約化草原畜牧業實施方案已制定完畢,正在按步驟逐步加以實施。通過扎沙、瓦日尕二村“領頭羊”作用的不斷發揮,牧民組織化程度和創收水平將得到進一步提高,全鎮現代高效畜牧業也必將走上一個新的台階。

抓教育提素質


發展現代高效畜牧業,牧民必須要有良好的文化素質。針對全鎮牧民群眾綜合素質普遍不高的實際,默勒鎮在努力加強文化素質教育的同時,積極協調相關涉牧單位,如農牧局、獸醫站、就業局等單位,適時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加強對牧民群眾牲畜常見病的防治、草場植被保護、科學養畜、勞動技能等方面的培訓,不斷提高牧民群眾綜合素質,為畜牧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定的理論基礎。同時,通過實用技術培訓,不斷增加牧民群眾“走出去”的膽識和技能,在全力做好畜牧業主導產業的同時,鼓勵和組織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或從商從副,努力增加群眾工資性收入,最終達到群眾增收的目標。
團結的領導班子,合理的工作計劃,紮實的工作作風,使默勒鎮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績,曾多次獲得州縣級文明單位、兩個文明先進集體、先進黨委、創建基層組織先進鄉、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先進集體、國家和省級體育先進單位、省級特色文化鄉等多項殊榮。
堅持民生為本、民生優先,才能打牢民族團結進步、社會和諧的基礎。多年來,默勒草原一直保持和諧與穩定,這得益於鎮黨委把發展經濟、改善民生當做第一要務,著力解決各族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
默勒鎮的這個理念,體現在一件件惠民實事中:2011年,游牧民定居工程讓300餘戶牧民住上新房;海浪村飲水項目解決了120戶牧民人畜飲水問題;投資1508萬元修建的107公里鄉村道路和橋樑,讓生活在那裡的牧民群眾不再為出行一籌莫展……鎮里匯聚各方力量,新建了養老院,使幾十位辛苦了一輩子的牧區各族孤寡老人老有所養。
民生
民生
“家和萬事興!只有各民族攜起手來,才能保障社會的繁榮昌盛!”鎮領導說,這是默勒鎮的幹部在多年基層工作中,努力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各族群眾和睦相處的心得,也是生活在默勒鎮的各族群眾最大的企盼和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