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身霄漢

置身霄漢

泰山碑刻讓人感受到歷史的流動,欣賞到登峰造極的中國書法藝術,領略到中國古典文化和中華民族精神的巨大震撼力量。正因為泰山有著深厚的中華文化的底蘊和積澱,它在世界名山中才愈顯獨特,當之無愧地佔據著“至尊”的地位。“峻極於天”,天下最險峻的地方。“置身霄漢”,存身於天宇之中。“雄美”,雄偉壯美。

簡介


置身霄漢
置身霄漢
:置身霄漢
【說明】康熙乙未巡撫李樹德題。
置身霄漢 為摩崖石刻,1715年康熙乙未巡撫李樹德題寫,楷書,豎列1行,高500厘米,寬100厘米,大字徑l05×75厘米。
此題刻位於山東省泰安市境內泰山岱頂大觀峰《紀泰山銘》西側石壁上,約刻於康熙五十四年(1715)。

出處


無獨有偶,1999年5月王克煜到雲南參加會議,順便遊覽西山,過三清閣,緩步攀登,時側身,時低頭,從慈雲洞開始,一步步順著石道上行,左手是嶙峋的石壁,右側便是浩浩蕩蕩的滇池。埋頭走在石道上,今人的登山腳印,和古人登山的腳印,在不同的時間,在同一空間疊加,一台台石階磨得光光亮亮,幾可照人。我取景拍下歷史的滄桑。這不就是一道風景嗎?江山留勝跡,吾輩復登臨。子孫後代,一代一代,還將繼續登臨下去。
登臨西山,方知西山乃道教之文化山,龍門石窟乃道教之石窟,達天閣乃文化之閣也。沒有文化的旅遊,充其量是一種感官享受,是一項昂貴的健身運動。自然美景加歷史文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享受、休閑。不經意間,眼前一亮,心情豁然。為啥?
原來,達天閣的兩側門中柱上,居然有一副絕妙楹聯:“舉步維艱,要把腳跟站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是清末書畫家趙鶴清 題寫。趙鶴清自幼鍾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成年後又迷戀上書畫、篆刻、詩詞和園林盆景藝術。早在1915年,他創作的美術作品和工藝品,就榮獲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一等獎和金質獎章。退出官場后,他將全部心血獻給文學、藝術,雲南的許多市縣都留下了趙鶴清的匾聯和藝術傑作。如翠湖海心亭有趙鶴清題寫的匾額:“得其所哉!得其所哉!”大觀樓可以攀登的著名假山“彩雲崖”,是趙鶴清精心壘建。趙鶴清的山水、花鳥畫卷、詩詞楹聯和園林盆景受到人們的普遍讚賞。趙鶴清一生的文學藝術創作雖然很多,但影響最大的恐怕還是他繪畫和編寫的《滇南名勝圖》。昆明崇文印書館於民國初年石印出版的《滇南名勝圖》收有趙鶴清的山水畫178幅,其諸多特色和較高的歷史價值,引起海內外很多學者的關注。
以前,人們總是對大觀樓下的天下第一長聯讚不絕口,連毛澤東也作出評價說:“從古未有,別創一格”。當時,為此還專門買了第一長聯的印刷品,記得全聯180字,全文如下:“(上聯)五百里滇池,奔來眼底。披襟岸幘,喜茫茫空闊無邊!看東驤神駿,西翥靈儀,北走蜿蜒,南翔縞素。高人韻士,何妨選勝登臨。趁蟹嶼螺州,梳裹就風鬟霧鬢;更蘋天葦地,點綴些翠羽丹霞。莫辜負四周香稻,萬頃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楊柳;
(下聯)數千年往事,注到心頭。把酒凌虛,嘆滾滾英雄誰在?想漢習樓船,唐標鐵柱,宋揮玉斧,元跨革囊。偉烈豐功,費盡移山心力。盡珠簾畫棟,卷不及暮雨朝雲;便斷碣殘碑,都付與蒼煙落照。只贏得幾杵疏鍾,半江漁火,兩行秋雁,一枕清霜。”
如果加以苛求,看官是否同意我的觀點:此長聯為聯而聯,為秀而秀。其文字有“堆金砌玉”之嫌,其內容有“無病呻吟”之病也。
“舉步維艱,要把腳跟站穩;置身霄漢,更宜心境放平。 ”這副對聯,20字而已。“精氣神”俱佳,凡用心讀之,登上龍門的遊客,誰人的內心不產生共鳴?
情與景,水乳交融,情與理,共存互榮;既是借景抒情的傑作,又是寓情於景的佳句。
上聯總結了遊客登山之累,之險,之難,巧喻人生一路走來之不易,需謹慎處世;下聯暗遞了登頂之悅,之樂,之喜,巧勸登頂人士澹泊明志,寧靜致遠,以縱覽人生。
咀嚼到此,迫不及待,舉起相機,將這副對聯收入鏡中。
康熙乙未巡撫李樹德題寫的“置身霄漢”顯示了泰山的厚重,由此看來泰山已成為中國人心目中的文化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