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格街兇殺案

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撰寫的一部中篇偵探小說

《莫格街兇殺案》是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撰寫的一部中篇偵探小說,1841年5月於《格雷姆雜誌》上刊登,一般被公認為全世界最早出現的推理小說,故事中的法國偵探杜邦也成為往後部分推理小說中的主角的重要參考。

“莫格街兇殺案”敘述一件血案的偵破經過。在法國巴黎,母女倆在門窗緊鎖的寓所內被殺。推理高手杜賓發現警方忽略了進入房間的某一處通道,又根據證人提供的情況和自己的細緻觀察推論出,作案者是一隻為躲避主人懲罰而出逃的猩猩。

內容簡介


《莫格街兇殺案》講述了在巴黎莫格街上發生了一件神秘而殘忍的兇殺案,死者是一對頗為富有的母女,兩人被兇手以離奇又兇殘的手法殺害,但屋內貴重的金幣卻沒有丟失。更奇怪的是,很多證人聽到除了受害者以外還有其他人在案發現場,但是沒有人聽懂他說什麼語言,而且證人亦可以證明兇案發生后無人從兇案現場離開,使得此案存在似乎無法解開的死結。杜賓最終巧妙的找出兇手。

作品目錄


英文中文
My friend Auguste Dupin我的朋友奧古斯特。杜賓
The murder’s兇殺案
What the witness said證人的證詞
Auguste Dupin visits the Rue Morgue奧古斯特。杜賓造訪莫爾格街
The mysteries of the voice and the window聲音和窗戶之謎
A madman has done this這是瘋子所為
A visitor for Auguste Dupin奧古斯特。杜賓的訪客 

創作背景


“栗樹街共濟會禮堂現舉辦展覽活動。時間:上午8點至下午6點。內容:一隻剛從非洲帶回的活猩猩。”這是1839年8月20日《費城報》刊登的一則展覽會公告。一隻棕毛、孔武有力,來自賴比瑞亞的猩猩引起了全城人的興趣。另外,《公眾記錄報》、《賓夕法尼亞問訊報》也刊登了這則消息。當時,愛倫·坡從紐約來費城居住時間不久,此後,他寫下了被認為是歷史上第一部偵探小說的《莫格街兇殺案》,發表於1841年5月的《格雷姆雜誌》上。

人物介紹


奧古斯特·杜賓
奧古斯特·杜賓,出身於法國貴族的大偵探,富於想象力同時又善於分析。他結合了詩人的直覺和數學家的能力,這賦予了他非同尋常的推理技能。杜賓還是一個怪人。他習慣於住在關閉的百葉窗後面,用最微弱的燈光照明。他只在夜晚外出,漫步在街頭享受著靜靜觀察所帶來的心智上的興奮。另外他對警察的方法很不屑一顧。杜賓是一種標誌了以後所有偵探英雄的超群智力和個人怪癖的極端體現。

作品鑒賞


作品主題

在某種意義上,坡的《莫格街兇殺案》也是張貼在費城禮堂牆上的一張泄噴公告:猩猩殺死萊氏母女的地點是在卧室,時間是兩個女人正要寬衣睡覺時,水手強調說,那時,這對白人母女正“穿著睡衣”,兇手從窗戶(偷情經典密道)潛入后,抓著其中一個頭髮不放,之後,騎在另一個身上,把對方掐死並把她塞進了一個狹窄的煙囪。這是一種典型的藝術化性描寫。另外,坡採用了偵探推理小說這一文體形式,將作案現場,即性描寫場景置於舞台中央。唯一的目擊者水手正是手扒避雷針、從四層樓的窗戶中偷窺到這一切的(窺淫癖敘事)。杜賓、“我”與小說中的每一個人物以及《莫格街兇殺案》的每一位讀者,通過水手,結合剃鬚刀、居維葉、婆羅洲等文化語碼,想象性地看見了房間里發生的一切:一個黑人或猩猩難以抑制它(他)巨大的性慾,強暴了兩個白人女性,之後,冷血地殺死了她們。這即是混交者的最終下場。由此,坡也完成了對廢奴運動的否定,表達了對“混交”未來的焦灼與擔憂。這種書寫是坡個人情緒的一種表達,也是美國內戰前眾多民眾意願的一種圖解。

藝術特色

這部小說以“我”的回憶敘述開始,講述了一對母女在密室被殺之謎,以及我的好友杜賓怎樣通過推理來破案的故事。這個“我”既是敘述者,又是作品中杜賓的夥伴和助手。作為回憶敘述者而言,我是在親身經歷過事件后再敘述事件,因此,我是知道故事的始末,知道謎底的。我可以取外視角對人物“我”和外在於人物“我”的對象聚焦,從而可以統攝性地對故事的背景及和大偵探杜賓相識過程作一個大體的介紹,以引起讀者對杜賓的興趣。
愛倫·坡把《莫格街兇殺案》這種小說通稱為推斷式小說,而非偵探小說。他幾乎還不大可能使用後者來命名,因為當時的蘇格蘭場(英國倫敦警察廳)還沒有一個偵探室,而美國的大城市幾乎沒有組織任何警力來偵破刑事案件。
然而這篇故事不同於一般的恐怖故事。一是故事的演進依賴的是杜賓(即愛倫·坡)的邏輯思考,那些來自諸方面的聽似無關的信息以及他在兇殺現場的觀察所得,在他的頭腦中被絕妙地擰成一股絲絲相扣的長繩,這根繩索硬是把兇手從空洞的渺茫的時空里一步步拖回到現實之中。二是在本篇中作者嘗試著以完全漠然的態度進行創作。杜賓是一個冷眼旁觀者,冷峻地解讀著一切符碼:報紙上的報道,死者的傷痕,窗棱上的半截鐵釘,地上的雜毛等等,其中沒有摻雜任何私人的感情。他毫無渲染恐怖的意圖,只是從純客觀視點窺視整個兇殺案,直至讓讀者從他的慧眼中看了個水落石出。

作品影響


後世的許多作家都深受這篇小說的影響,他們悉心模仿愛倫·坡的創作技巧,寫出了大量發人深思、引人入勝的偵探小說。比如英國小說家柯南·道爾(Conan Doyle)所寫的《福爾摩斯探案記》的《巴克斯莊園的獵犬》(The Hound of the Baskerville)等就是如法炮製,通過對蛛絲馬跡追根索源,使罪惡昭彰於世,可謂膾炙人口又大快人心,偵探作為一種職業被罩上了神秘超絕的光環,這也是愛倫·坡的功勞,在他之前,只有一些捕快手跟罪犯相搏,智力並未得到足夠重視,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是愛倫·坡開啟了人們的智性。
作品塑造了一個“出身名門”,具有超人智力、觀察入微、料事如神的理想的業餘偵探杜賓的形象,這一形象是福爾摩斯、克夫、波洛等大偵探的前輩。他們共同的特點都是有一個對他無限欽佩、而又相形見細的朋友來敘述他的事迹。此外還有一個頭腦愚鈍、動機雖好卻屢犯錯誤的警察作為對比,以襯托他的非凡才幹。破案過程則用邏輯嚴謹、設身處地的推理進行,然後有條不紊的迫使罪犯就範歸案,最終再由主人公解釋其全過程,使人恍然大悟。這已成為後世偵探推理小說的一種模式。

作者簡介


莫格街兇殺案
莫格街兇殺案
埃德加·愛倫·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19世紀美國詩人、小說家和文學評論家,美國浪漫主義思潮時期的重要成員。
埃德加·愛倫·坡1809年1月19日生於馬薩諸塞州的波士頓,他年幼時父母雙亡,隨即被弗吉尼亞州里士滿的約翰和弗朗西絲斯·愛倫夫婦收養,在弗吉尼亞大學就讀了短暫的一段時間后輟學,之後從軍,愛倫·坡離開了愛倫夫婦。愛倫·坡低調地開始了他的寫作生涯,匿名出版了詩集《帖木爾和其它的詩》。1835年他在巴爾的摩和13歲的表妹弗吉尼亞·克萊姆結婚。1838年《阿瑟·戈登·皮姆的故事》出版並被受到了廣泛的關注。1839年夏天,愛倫·坡成為《伯頓紳士雜誌》(Burton's Gentleman's Magazine)的助理編輯。這期間他發表了的隨筆、小說,和評論,加強了他在《南方文學信使》工作時期開始確立的敏銳批評家的聲譽,同期,《怪異故事集》上下卷在1839年出版。1845年1月,愛倫·坡發表詩歌“烏鴉”,一時聲譽鵲起。1849年10月7日逝於巴爾的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