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倒刺䰾
光倒刺䰾
光倒刺䰾(Spinibarbus hollandi)屬鯉形目,鯉科,䰾亞科,倒刺䰾屬。俗稱:青棍、坑堅、光眼魚、黃娟、粗鱗魚。魚綱;鯉形目;鯉科Osteichthyes;Cypriniformes;Cyprinidae 分類地位:硬骨。
光倒刺䰾
光倒刺䰾屬江河魚類,喜生活在流水環境中,主要分佈在長江中游的干支流中。具有個體大、生長快、食性廣、耐低氧、抗病力強、易養殖等優點。其肉質細嫩,味鮮美,營養豐富,深受人們喜愛。生長環境要求水質清新,最適生長溫度為18~28℃,在自然環境中以食水生昆蟲、植物種子和碎片、鮮嫩青菜及屠宰場下腳料為主,人工養殖條件下攝食人工飼料。
背鰭iv-—9;臀鰭iii—5;胸鰭i-1 5—17;腹鰭ii-8.側線鱗22-26,背鰭前鱗7—8,圍尾柄鱗9—12。第——鰓弓外鰓耙9一12:下咽齒3行,2·3·5—5·3·2。脊椎骨4十36——38。體長為體高的3.4-4.4倍,為頭長的3.2-3.8倍,為尾柄長的6.6—8.3倍,為尾柄高的8.2一10.0倍。頭長為吻長的2.8——3.4倍,為眼徑的4.3—5.7倍,為眼間距的2.1一3.0倍。尾柄長為尾柄高的1.2—1.6倍。體延長,前鄰近圓筒形,後部側扁。背腹緣均為淺弧形。吻圓鈍,吻皮止於上唇基部,與上唇分離。口亞下值,—卜領稍長於下頜。上下唇稍肥厚,包在頜外表,在口角處相連,唇后溝在頸部中斷。鼻孔近眼前緣。眼側亡位、偏於頭的前部;眶間平坦,眼間隔寬。須2對,較發達,吻須可達眼前練,口角須略長於吻須,接近或達眼后緣。鰓蓋膜於眼后緣的垂直線下方與峽部相連。鱗大。側線完全,前段略下彎后較平宜地仲人尾鰭基個央。背鰭及臀鰭基具鱗鞘,腹鰭基外側具狹長的腋鱗。背鰭外緣平截,起點之前有一平卧的例刺,未根不分枝紹條為軟條;其起點至吻瑞較至尾鰭基的距離較小或相等。胸鰭末端遠不達腹鰭起點。腹鰭位於背鰭起點之後下方,其起點至臀鰭起點較胸鰭起點略近。臀鰭末端不達尾鰭基,起點至尾鰭基較腹鰭起點為近,尾鰭叉形。鰓耙短小而尖,內線有鋸齒狀突起,排列稀疏。下咽齒稍側扁,末端尖而稍彎曲。鰾2室。腹膜微黑色。浸制標本背側灰褐色,腹部黃褐色,體側及背部鱗片外緣有褐色邊,背鰭和尾鰭灰褐色,背鰭外緣有黑色邊,其它各鰭淺黃色。
光倒刺䰾
分佈廣,食性雜,宜馴養。生長快,個體大,1齡魚重150克,2齡可達500克,3冬齡的魚已能長到400毫米左右,最大個體可達20公斤。在華南、西南的年產量極為可觀,是產區的一種重要經濟魚類。光倒刺䰾體厚肉肥,味鮮嫩,頗受當地群眾歡迎。其肉鮮食,有壯陽補中的功效,主治腰膝酸軟等症。
投放魚苗前,用生石灰對養殖水體進行嚴格的殺菌消毒。為了能全面有效地殺滅水體中的病原體及野雜魚,以帶水清塘的方法較好,每667平方米(1畝)水深1米的池塘,用生石灰200公斤。清塘后,水體投放優質青料50公斤漚制,適當培育水質,10天後,待石灰毒性消失,投放種苗進行養殖。
選購規格6~7厘米的苗種,在晴天投放。為了提高成活率及合理利用水體,最好對購進的苗種先進行精養,精養池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體長6~7厘米的魚苗4000~5000尾。飼料以麵包蟲、塘虱料、蠶蟲,適量花生麩等為主,輔以少量的紫背浮萍或切碎的鮮嫩青菜投喂,餌料投量為魚體重的10%~12%,經過1個月左右精養,體長可普遍達到13~15厘米,再轉入成魚養殖。
光倒刺䰾
光倒刺䰾
在水溫高、魚吃食量大的6~9月份,每隔1個月投放強氯精、滅蟲精等進行水體消毒殺菌、滅蟲,以預防疾病發生。此外,加強巡塘,觀察魚的活動、攝食情況及水質的變化,經常加註新水,保持水質清新,有條件的最好保持微流水養殖,定時、定點投放優質飼料。達到上市規格應及時捕撈出售,以提高養殖效益。
光倒刺䰾的成熟年齡為3齡,親魚性腺在冬季處於Ⅱ期和Ⅲ期, 5-8月性腺都處於Ⅳ期,為繁殖盛期,成熟係數為全年最高峰,成熟的雄魚軀幹後半部及吻端、眼下均有追星;為石礫產卵魚類,產卵時水體流速約0.5-1.2m / Sec,相對繁殖力為19.5粒/g體重,體重( x )與懷卵量( y )的關係式為y= -0. 08945+2.0046x,在水溫26-29℃時,卵自受精到孵化所需時間為36h10min,其積溫為990℃· h,胚后發育150d,形態和習性與成魚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