鯉科

鯉形目動物

鯉科(Cyprinidae),屬鯉形目,全世界共有鯉科魚類210屬3700種以上。鯉科魚類分佈在底棲或水中層,為卵生,雜食、草食或肉食魚類。鯉科魚類頜骨無齒,最後一對鰓弧腹面部分特別粗壯,成為下咽骨,上有1~3行咽齒,具角質咽磨、體常被覆瓦狀圓鱗,無脂鰭;背鰭只有1 個,前部有2~4根不分支鰭條;腹鰭腹位;尾鰭多呈叉形,絕少平截或微凹。

簡介


鯉科
鯉科
鯉科{Cyprinidae),是鯉形目下種類最多的一個科,包括210屬2010種。此科魚的特徵是口部有須。有咽齒沒脂鰭。最大是巨暹羅鯉(Catlocarpio siamensis),可以長到3米。中國共有132屬532種和亞種。
鯉科一族在北美,非洲,歐亞有著密切的聯繫。最大的鯉魚—巨暹羅鯉Giant Barb,可以長到3米長。在北美分支中的尖頭葉唇魚(Ptychocheilus lucius)單體記錄為1.8米長,45千克。
與之相對的,有很多種類的體長不足5厘米。截至2008年,最小的淡水魚名為Danionella translucida,發育成熟后體長僅為12毫米。鯉科的所有成員均為卵生,大部分不保護他們的卵。但是,有一些種類建魚窩或護卵。鰟鮍類的魚會將卵產於貝類體內,新生的小魚直到有能力生存后才離開寄主。
鯉科魚類是鯉形目中分佈最廣、種類也最多的一群。台灣共有八十餘種初級淡水魚,其中鯉科即佔了將近一半。它們的形態與生態習性富於變化,多數種類只有一個背鰭,腹鰭在腹位,且和臀鰭明顯分開,尾鰭分叉;身體被覆圓鱗;口器則分化為各種不同的類型,以便攝取各類的食物。俗稱“闊嘴郎”或“溪哥仔”的粗首?是台灣數量相當豐富的特有種,只分佈在河川中上游,喜好在潔凈的水域活動,個性活潑且善於跳躍,是主要的溪釣魚種之一。它小時候為雜食性,成魚則以昆蟲、小魚、小蝦為食。到了春夏的繁殖期,成熟雄魚形態會產生變化,包括頭部出現“追星”,臀鰭鰭條呈遊離條狀,以及身體出現“婚姻色”。

生長繁殖


到了產卵期就會出現婚姻色,雌雄並排遊動,雌魚將卵產在水草等附著物即魚巢上。受精卵約在1~2天內孵化出仔魚,仔魚仍依附在魚巢上,由體內卵黃囊供給營養,經2~3天,仔魚消耗卵黃囊的養分后開始遊動覓食。親魚有吞卵習性,不懂得愛護幼仔。

形態特徵


鯉科
鯉科
鯉科魚的特徵是魚咽喉處有咽喉齒。最後一對鰓弧腹面部分特別粗壯,成為下咽骨。吻部無須或僅有一對吻須,具角質咽磨、體常被覆瓦狀圓鱗,無脂鰭;偶鰭前部僅有一根不分支鰭條,下咽齒1~4行,背鰭分支鰭條30以下。多數種類只有一個背鰭,腹鰭在腹位,且和臀鰭明顯分開,尾鰭分叉;身體被覆圓鱗。

分類


本科為魚類中最大的一科,約有200多屬,2000多種,都是淡水魚類,分佈很廣。中國有鰱魚、鯉魚、裂腹魚、鰍鮀、鯿、雅羅魚、銀鯝鰟鮍、䰾、鮈共10個亞科。
[魚丹]亞科 Danioninae
中國有13屬28種。臀鰭分枝鰭條通常7~14。各鰭無硬刺。第五眶下骨(最後一塊)與眶上骨接觸。下頜前端具突起,與上頜的凹口相嵌;如無淚骨,背鰭起點位於腹鰭起點之後,且側線鱗少於40。小型魚類,生活于山溪或溝渠緩流處,是產區常見魚類。色彩鮮艷,有較大的觀賞價值。分佈於怒江和伊洛瓦底江水系。常見如寬鰭鱲Zacco platypus、馬口魚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Gunther等,分佈於中國東部各江河;中華細鯽Aphyocypris chinensis分佈於我國東部各溪流。唐魚(白雲金絲魚)Tanichthys albonubes僅分佈於我國廣東白雲山,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現已人工繁殖,並作為觀賞魚廣泛飼養。
寬鰭鱲Zacco platypus、馬口魚Opsariichthys uncirostris Gunthe、中華細鯽Aphyocypris chinensis、唐魚(白雲金絲魚)Tanichthys albonubes
雅羅魚亞科 Leuciscinae
中國有14屬24種。與魚丹亞科相似,但第五眶下骨與眶上骨不相連。下頜前端無突起。背鰭起點一般與腹鰭起點相對;如背鰭較后,則有50以上側線鱗。喜棲於河口、小河漢及山澗溪流。江河解凍后即成群溯游產卵。常見個體長170毫米,最長可達370 毫米。由於其繁殖力強,資源較豐富,為我國北方主要經濟魚類之一。分佈於黑龍江、鴨綠江、遼河及黃河等水系。如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體青黑或灰黑,吃螺蚌,主要分佈長江以南,可達100斤;鯮(尖頭鱤)Luciobrama macrocephalus頭細長而扁,似鴨嘴,兇猛,分佈於長江以南,可達100斤;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每一鱗片具一黑邊緣,網狀,可達70斤,我國廣泛養殖;瓦氏雅羅魚Leuciscus waleckii分佈於北方;赤眼鱒Squaliobarbus urriculus中層雜食,南方有些地方有養殖;鱤Elopichthys ambusa頭尖,口裂大,游泳快,中上層兇猛魚類,有“水老虎”之稱,在許多水庫成災,漂流性卵,可達100斤,肉味鮮美。
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鯮(尖頭鱤)Luciobrama macrocephalus、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瓦氏雅羅魚Leuciscus waleckii、赤眼鱒Squaliobarbus curriculus、鱤(讀音gǎn)Elopichthys bambusa。
鮊亞科 Culterinae
中國有16屬55種。體側扁,有腹棱。一般無口須。臀鰭長,分支鰭條9~32,多為15枚以上。鯿Parabramis pekinensis體長為體高的三倍以下,腹棱完全,中下層魚類,以水生植物為食;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體長小於三倍體高,腹棱不完全,尾柄長小於或等於尾柄高,背鰭硬刺一般小於頭長,中下層魚類,以水生植物為食,卵粘性,分佈於長江中游的湖泊中,為重要養殖對象;魴Megalobrama terminalis尾柄長大於尾柄高,背鰭硬刺一般大於頭長,腹膜白色,自然分佈廣,南北均有;紅鰭鮊(短尾鮊)Culter erythropterus體長大於三倍體高,腹棱完全,口上位,尾柄長等於尾柄高,中上層兇猛魚類,以小魚為主食;翹嘴紅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體長大於三倍體高,腹棱不完全,口上位,口裂幾垂直,中上層兇猛魚類,可達10~15千克;歺又魚Hemiculter leucisculus體長大於三倍體高,腹棱完全,側線在胸鰭基部上方急劇向下彎折成一明顯角度,主食浮游生物。
鯿Parabramis pekinensis、團頭魴Megalobrama amblycephala、魴Megalobrama terminalis、紅鰭鮊(短尾鮊)Culter erythropterus、翹嘴紅鮊Erythroculter ilishaeformis、Hemiculter leucisculus
鯝亞科 Xenocyprinae
我國有3屬8種。口多下位,下頜具銳利的角質邊緣。背鰭具一粗大而光滑的硬刺。腹鰭至肛門具腹棱或無。銀鯝Xenocypris argentea側線鱗53~64,腹部通常無腹棱,若有也不及肛門至腹鰭的1/5,以藻類、浮遊動物和腐屑為食;細鱗斜頜鯝Xenocypris microlepis側線鱗74~84,腹鰭至肛門間腹棱完全,生長快,一般1千克,大者達3千克,有些地區有水庫放養或池塘混養。
銀鯝Xenocypris argentea、細鱗斜頜鯝Xenocypris microlepis
鰟鮍亞科 Acheilognathinae
主要分佈於亞洲東部中國、朝鮮及日本。我國有3屬21種,除西北地區及許多內陸河湖外,幾遍及各江湖。為小型淡水魚類,最大不過18厘米;體呈卵圓形或菱形;頭短,口小;須1對或無;臀鰭始於背鰭基下方,背、臀鰭頗長,有或無硬刺;背鰭分枝鰭條8~18根,臀鰭7~15根;腹鰭腹位;尾鰭叉狀;側線鱗完全或不完全;下咽齒1行;鰾有鰾管,分2室,前短後長,腸管盤繞形狀獨特,不作回折走向,而是逆時針走向,並盤捲成圓形或橢圓形。繁殖習性特殊,生殖期的雌魚出現產卵管,卵由產卵管直接產於蚌體內,並在裡面受精發育;雄魚婚飾明顯,色彩分外鮮艷,可以養殖供作觀賞。
中華鰟鮍Rhodeus sinensis、高體鰟鮍Rhodeus ocellatus、彩石鰟鮍Rhodeus light、大鰭鱊Acheilognathus macropterus、越南鱊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彩副鱊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
䰾亞科 Barbinae
主要分佈於長江中下游到東南亞及非洲,外高加索、黃河、海河也有少數種類。我國約有14屬70種(亞種),體近紡錘形,腹圓無棱。臀鰭無硬刺,分枝鰭條5;口端位或亞下位;須大多2對,極少1對,甚至缺如;吻皮止於上唇基部,下向腹部擴張。唇后溝中斷或連續;下咽齒3行。側線完全。屬於暖水性魚類,一般棲息於底層多亂石而水流較湍急的江河的中、下層,尤喜在清澈的水域中生活。以水生昆蟲和其幼蟲為主要食物,也取食小型魚類、蝦、高等植物碎片和少量絲狀藻類。多數肉味鮮美,如倒刺䰾Spinibarbus denticulatus、中華倒刺䰾Spinibarbus sinensis等;光唇魚屬Acrossocheilus卵有毒;金線䰾屬Sinocyclocheilus分佈於雲南,均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小䰾屬Puntius多分佈於東南亞,為常見熱帶淡水觀賞魚,我國僅1種,即條紋小䰾(條紋二須䰾)Puntius semifasciolatus。
光唇魚屬Acrossocheilus、金線䰾屬Sinocyclocheilus、小䰾屬Puntius、條紋小䰾(條紋二須䰾)Puntius semifasciolatus
野鯪亞科 Labeoninae
廣分佈於中國秦嶺以南各水系,至東南亞、南亞至非洲。我國有17屬約40種和亞種。體長,側扁或前段近圓筒形;吻皮向頭腹面的後方擴展,當口關閉時蓋在上下頜的外面,多形成外口前室;上唇存在或消失,多數下唇與下頜分離;口下位;須1~2對或缺如;背鰭無硬刺,分枝鰭條多數為8~12根,有達到18根的,甚至27根的;臀鰭分枝鰭條一般為5根;尾鰭叉形;側線完全;下咽齒3行或2行。華鯪屬Sinilabeo是中國特有屬,共有11種和亞種,個體較大,生長快,肉味鮮美,成為中國南方主要經濟魚類之一。
華鯪屬Sinilabeo:華鯪Sinilabeo rendahli、桂華鯪Sinilabeo decorus、紋唇魚Osteochilus salsburyi、墨頭魚Garra pingi
鮈亞科 Gobioninae
約有30屬100多種。分佈於亞洲、歐洲、北美洲,東亞水域最為豐富。我國約有22屬80餘種,是鮈亞科分佈中心。中小型魚類,以小型為主,多數體長80~200毫米;體側扁或略呈圓筒形,頭中等大,略側扁或近圓錐形;口下位,弧形或馬蹄形;唇簡單,無乳突,或發達且具乳突,下唇分葉;一般具須1對,位於口角;眼中等大,側上位;背鰭大多無硬刺,臀鰭分枝鰭條6根,尾鰭分叉,上下葉幾乎等長;下咽齒多為2行或1行。生活於江河平原地區,部分為山區特有種類。食底棲無脊椎動物、水生昆蟲幼蟲、高等植物碎屑以及藻類等。產卵季節在4~5月,也有延至6月或7月處的。常見屬有銅魚屬Coreius、麥穗魚屬Pseudorasbora、棒花魚屬Abbottina、蛇鮈屬Saurogobio、銀鮈屬Squalidus、吻鮈屬Rhinogobio和鰁屬Sarcocheilichthys等,其中銅魚屬的魚類個體大,產量較多,為產地的重要經濟魚類。
銅魚屬Coreius、麥穗魚屬Pseudorasbora、棒花魚屬Abbottina、蛇鮈屬Saurogobio、銀鮈屬Squalidus、吻鮈屬Rhinogobio、鰁屬Sarcocheilichthys
裂腹魚亞科 Schizothoracinae
約11屬近100種。僅分佈於青藏高原及其周圍地區,為亞洲高原地區特產魚類。我國有10屬62種。體延長,略側扁或近似圓筒形;身被細鱗或裸露,但在肛門和臀鰭的兩側各有1列特化的大型臀鱗,在兩列臀鱗之間的腹中線上形成1條裂縫,故名。由於高原地區冬季冰凍時間長,即使夏季,水溫也很低,因此裂腹魚類多蟄居雜食,以至體鱗逐步退化,下咽齒行數趨於減少,口須也因喪失作用而消失。一些無須,下咽齒1~2行,身體裸露的種類分佈於高原中心的湖泊和江河緩流之中,另一些具須和細鱗、下咽齒3行的種類則生活於高原周圍的江河急流中。在這種嚴峻環境中生活的裂腹魚生長緩慢,性成熟較遲,繁殖力低。個體較大的種類,需經6~9年體重才能達到0.5千克,一般要3~4齡才能性成熟,而雌魚懷卵量僅3000粒左右。雌魚產卵於用尾部在河灘沙礫上掘成的坑中,受精卵沉入坑內孵化。裂腹魚雖然生長慢,繁殖力低,但由於高原魚類區系組成簡單,敵害少和種間競爭不激烈,所以目前多種群還較繁盛。裂腹魚類的卵均有毒,必須在100高溫5分鐘后,毒蛋白質方能破壞。食用時應注意。根據中國西藏北部發現的化石證明,裂腹魚類可能是在第三紀的晚期起源於原始䰾亞科魚類。如青海的青海湖裸鯉(湟魚)Gymnocypris przewalskii、雲南的大理裂腹魚(弓魚)Schizothorax(Racoma)taliensis和新疆塔里木河的扁吻魚(新疆大頭魚)Aspiorhynchus laticeps等,都是著名的地方特產魚類,其中扁吻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理裂腹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青海湖裸鯉(湟魚)Gymnocypris przewalskii、雲南的大理裂腹魚(弓魚)Schizothorax (Racoma)taliensis、新疆塔里木河的扁吻魚(新疆大頭魚)Aspiorhynchus laticeps
鯉亞科 Cyprininae
我國有5屬28種。背鰭、臀鰭最後一枚不分枝鰭條后緣為鋸齒狀。背鰭基底長,分枝鰭條通常14枚以上。鯉Cyprinus carpio須兩對,底層魚類,雜食性(偏重動物性),適應性強,廣泛飼養,已培育出多個食用品種,如豐鯉、紅鯉荷包鯉、鱗鯉、鏡鯉錦鯉為日本培育的著名觀賞品種。鯽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適應性強,0-32℃均可適應,分佈廣,雜食性,生長較慢,個體小,肉味美,我國自唐朝就開始培育飼養各種金魚。
鯉Cyprinus carpio、鯽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
鰍鮀亞科 Gobiobotinae
我國有5屬28種。背鰭、臀鰭最後一枚不分枝鰭條后緣為鋸齒狀。背鰭基底長,分枝鰭條通常14枚以上。鯉Cyprinus carpio須兩對,底層魚類,雜食性(偏重動物性),適應性強,廣泛飼養,已培育出多個食用品種,如豐鯉、紅鯉、荷包鯉、鱗鯉、鏡鯉,錦鯉為日本培育的著名觀賞品種。鯽Carassius auratus auratus適應性強,0-32℃均可適應,分佈廣,雜食性,生長較慢,個體小,肉味美,我國自唐朝就開始培育飼養各種金魚。
鰍鮀Gobiobotia pappenheimi
鰱亞科 Hypophthaemichthyinae
僅2屬2種。眼小,位於頭尾軸的稍下方,咽齒4/4,鏟狀,具腹棱,鰓耙細長或呈海綿狀,鰓膜不與峽部相連。中上層魚類,主食浮遊動物。鱅魚Aristichthys nobilis體背面及上側面暗色,腹棱不完全,鰓耙長,不相連,咽齒面光滑,行動遲緩,易捕撈,4~7月繁殖,生長快,可達45千克,俗稱“雄魚”。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體銀白,腹棱完全,鰓耙海綿狀,咽齒面具羽狀細紋,性活潑,善跳,4~6月繁殖,可達35千克。 
鱅Aristichthys nobilis、鰱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

保護級別


扁吻魚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大理裂腹魚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