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鯝

鯉形目鯉科動物

銀鯝,Xenocypris argentea (Günther, 1868),俗名密鯝、銀鰺、刁子,屬鯉形目鯉科鯝亞科鯝屬的一種魚類,是廣佈於江河、湖泊、水庫中下層水域的小型經濟魚類。

物種簡介


名稱由來

體銀白色,故名,argentea(拉丁文:銀的)亦此意。

養殖史

在中國湖南許多地方,人們習慣將銀鯝混養於池塘中,其中尤以衡陽、邵陽、婁底和湘潭等地區,歷史悠久,產量較高。銀鯝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繁殖,必須經人工催產。湖南省自20世紀60年代前期開始,已能採用人工催產技術,獲得銀鯝魚苗,從而改變了以往依賴江河撈苗的局面。浙江省紹興縣皋埠漁場於1973年就開始對銀鯝繁殖進行探索,一年後就獲得魚卵35萬粒,孵化出魚苗24萬尾,孵化率達68.5%。

分類學

溫性魚類

形態特徵


銀鯝
銀鯝
銀鯝體長而側扁;頭小呈錘形;口小、下位,呈一橫裂;下頜前緣有薄的角質;無須。眼較大,側上位。鼻孔位於吻背側。鱗中大。側線完全,在胸鰭上方略下彎,向後伸人尾柄中央。鰓蓋有明顯的橘黃色斑塊。胸、腹、臀鰭基部呈淺黃色,背鰭呈灰色,尾鰭呈灰黑色。上下頜具有發達的角質邊緣;體背部為灰黑色,腹部及體下側為銀白色。鰓蓋有明顯的桔黃色斑塊。背鰭Ⅲ-8,臀鰭Ⅱ9-10,叉尾型。側線鱗588-9/5-664,脊椎骨39-40,肋骨14-15對。體長為體高的39.2倍,為頭長的4.39倍。咽喉齒3行:2.4.6/6.4.2;腸長為體長的4-5倍。
背鰭Ⅲ-7;臀鰭Ⅰ-9~10;胸鰭Ⅰ-15~16;腹鰭Ⅰ-8;尾鰭Ⅴ~Ⅶ-17-Ⅶ。側線鱗50~55(上:10,下:7~8);鰓耙外行8~14+22~28,內行24~26+56~74。下咽齒3行:6、4、1~2。椎骨41~43(包括前4個特化椎骨在內)。
體長137-156毫米。體長梭狀,中等側扁;體長為體高3.8~43倍,為頭長44~4.5倍,為尾部長3.8~4.2倍;體高為體寬1.5~1.7倍,背鰭始點處體最高,腹側僅在肛門前方附近略有短皮棱。頭短錐形,後部稍側扁;頭長為吻長3.2~3.6倍,為眼徑4.4~4.7倍,為眼間隔寬2.5~2.8倍,為口寬3.8~4.2倍。吻微突出,略長於眼徑。眼側中位,周緣半透明,后緣約位於頭前後的正中央。眼間隔寬為眼徑2.7~2.8倍,中央微圓凸。鼻孔位於眼上緣稍前方,后鼻孔較大,中間有皮膜突起。口下位,橫淺弧狀;下頜前緣軟且薄銳;口角位於鼻孔前位,前端達前鰓蓋骨角下方。鰓粑短小。鰓蓋膜互連且連鰓峽。鰓膜條骨3.鰓耙短密。下咽齒長扁,頂端斜截形,尖端無鉤。鰾分2室,后室長。腸很長多折彎。肛門鄰臀鰭前緣。
鱗中等大,除頭部外全身被鱗,喉部鱗小;模鱗鱗心距前端較近,向後有輻狀紋;前背鱗22~24;尾柄周鱗最少20。側線側中位,中部較低。
背鰭始於體前後端正中央的略前方,背緣斜且微凹;第3硬刺最長,頭長為刺長的1.1~1.3倍,不達肛門。臀鰭形似背鰭而較窄短,頭長為第3不分支鰭條長的2.1~2.2倍。胸鰭側位,很低;尖刀狀;頭長為第1~2胸鰭條長1.2~1.3倍,不達背鰭。腹鰭始於第3背鰭硬刺下方,約達腹鰭基和臀鰭基的正中間。尾鰭深叉狀,下尾叉略較長。
體背側淡灰綠色,兩側及腹面銀白色。鰓孔中部前後緣為橘紅色。背鰭與尾鰭黃灰色;尾鰭后緣附近黑色;胸鰭淡橘黃色;腹鰭與臀鰭淡銀白色。虹彩肌銀白色。腹膜黑褐色。
在天然水域中銀鯝最大體重可達270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2冬齡魚平均體重100克左右,一般畝產50千克以上。
湖南衡陽、邵陽等地早就有在池塘搭養銀鯝的習慣,其產量可達總量的10%—20%。
棲息於江、湖的中下層。刮食著生藻類和高等植物碎屑。2年魚可達性成熟,4~6月在流水中產卵,卵漂流性。天然產量大,尤以江河中上游的數量更多。

生活習性


銀鯝
銀鯝
銀鯝適應性強,屬廣溫性魚類,主要分佈於珠江、長江、黑龍江等水域,通常棲息於水體的中下層,以其發達的下頜角質化邊緣,在池底或底泥中刮取食物。在自然條件下銀鯝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同時也攝食硅藻和固著藻類。在人工養殖條件下,春、夏季以腐屑底泥為主食,兼食少量固著藻類,秋、冬季則完全以腐屑底泥為食。銀鯝不耐低氧,水中溶解氧量低時比其他魚類容易浮頭。

分佈範圍


分佈於中國(貴州、天津、海南、雲南、河北、山東、安徽、吉林、湖北、湖南、遼寧、上海、江蘇、重慶、福建、黑龍江、江西、北京、俄羅斯(西西伯利亞)、越南。分佈於全國各主要水系。在黃河流域分佈於陝西周至縣山西省永濟市伍姓湖,河南省洛陽、鞏義市、鄭州、開封及山東省東平湖及濟南等處。

生長繁殖


在自然條件下,銀鯝2冬齡達性成熟,屬一年一次產卵魚類。繁殖季節為3-5月份,4月份為繁殖盛期。銀鯝的懷卵量與魚體大小有關,懷卵量一般為1萬—3萬粒。卵徑小,為漂浮性卵。受精卵在20-22℃水溫條件下,經30小時即可孵化出膜。在池塘養殖條件下,不能自然產卵繁殖,必須經人工催產。銀鯝的2年魚可達性成熟,一年產卵一次,4~6月在流水中產卵,卵漂流性。黏性卵,呈淡黃色。產卵場多在淺灘流水處。產卵水溫為19℃~25℃,懷卵量為0.5~5.5萬粒。

年齡與生長

在天然水域中,1-2齡魚平均體長13.3-15.7厘米,平均體重43.8-69.0克;3-4齡魚平均體長18.1-9.4厘米,平均體重103.3-129.6克。銀鯝的體重,隨年齡的增長而增遞,最大體重可達270克。銀鯝的生長速度以第1齡增長較快,2齡以後,生長速度減慢,這與銀鯝2齡開始性成熟有關。在人工養殖條件下,1冬齡銀鯝平均體長可達13.0-13.2厘米,平均體重34.5-39.5克,2冬齡平均體長14.7-14.9厘米,平均體重52.8-55.1克。

人工繁殖

親魚選留和培育
銀鯝
銀鯝
選留人工繁殖的親魚必須達2齡以上,最小體重50克以上,並且膘肥體壯,無病無傷。選留的時間一般結合冬季捕撈和乾池進行。親魚培育池面積一般為600—700平方米。每667平方米放養親魚1000—1500尾。培育池水質要求肥沃,透明度25—30厘米。培育水質以有機肥為主,翌年春季適當加喂豆渣、麥皮等精飼料。

人工催產

催產季節每年4月中、下旬當水溫穩定在18℃以上,選擇晴朗天氣,適時催產。
親魚選擇雌魚背腹寬闊,胸鰭略呈圓形,腹部膨大、鬆軟,卵巢輪廓明顯,泄殖孔微紅。雄魚體型狹長,胸鰭略呈三角形,輕壓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催產藥物和方法銀鯝催產藥物以鯉魚垂體和LRH—類似物效果較好,雌魚每章節附註射垂體0.5個或LRH—類似物30微克,雄魚減半。用4號針頭做胸腔注射。在18—24℃的水溫條件下,效應時間10—15小時。

受精卵胚胎髮育

銀鯝受精卵為青灰色,晶瑩圓滑,為浮性。在21—23℃水溫條件下胚胎髮育全過程約需112小時。

受精卵人工孵化

銀鯝受精卵比重輕,為浮性卵,孵化方法與青、草、鰱、鱅孵化方法基本相同,一般用環道流水孵化,要求水質清新,水溫在18℃以上。銀鯝魚卵的卵徑比家魚小,脫膜后的稚魚也小,所以孵化環道的濾水紗窗布要密些,一般採用55目的尼龍窗布。孵化時間的長短與水溫密切相關。水溫20—22℃,經28—32小時即可孵化脫膜;水溫23—36℃,孵化時間只需26—28小時。在正常情況下,稚魚孵出4天後點腰即可下池培育。

苗種培育方法

1清培消毒
銀鯝
銀鯝
魚苗下塘前一個星期,育苗池必須清塘消毒,剷除池邊雜草,清除池底過多的淤泥,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75—100千克消毒。曝晒2—3天後,每667平方米施糞肥150—200千克,水深保持40—50厘米,培肥水質,繁殖浮游生物,以魚苗下池即能吃到食物。
2魚苗培育方式
銀鯝苗種培育通常採用單養,每667平方米下苗20—25萬尾。經15—20天培育,當魚苗體長達2厘米時,要及時打網分塘飼養,每667平方米放養8—10萬尾。以後視魚苗的生長情況逐步調整養殖密度。
3注意調節水質
銀鯝魚苗培育通常是淺水下塘,魚苗下池時水深50—60厘米,這樣水溫上升快,有利於有機物分解和浮游生物繁殖。隨著魚苗的生長,要逐漸加深池水,魚苗下池5—6天後,應適當加進新水10—15厘米,以後每3—5天加一次新水,最後池水深達1—1.5米。
4加強日常管理
堅持每天早晚巡塘,觀察魚苗吃食、活動和生長情況,發現病害要及時防治。

成魚養殖

銀鯝屬小型經濟魚類,體肥、肉味鮮美,很受消費者喜愛。我國從南到北廣大地區均可養殖。在以青、草、鰱、鱅為主的池塘中搭養一定比例的銀鯝,不僅可攝食鰱魚不能利用的固著絲狀藻類,與鰱、鱅魚食性不矛盾,而月可大量攝食腐屑底泥,減少有機物分解帶來的耗氧,凈化水質,加速水中物質循環,變廢為利促進主養魚增產。
銀鯝以第1年生長最快,主要靠群體增加產量,池塘搭養銀鯝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養殖方式
池塘養殖銀鯝有混養和套養。混養:採用隔年老口魚種,冬季一次放足,年底一次起水;套養:是將當年人工繁殖的魚苗,培育到夏花階段,5月份套養在成魚塘中;若放養數量較多,供應翌年做魚種;若放養數量少,當年年底即可起水上市。
2放養數量
肥水塘,餌料充足,每667平方米混養老口魚種10—15千克(8—10克/尾),年底可起水銀鯝商品魚100—120千克;中等水質的池塘,每667平方米混養銀鯝老口魚種8—10千克,產量可達70—80千克。餌料條件較差的池塘,混養老口魚種5—7千克/667平方米,產量可達50—60千克。
3養殖銀鯝注意事項
銀鯝食性雜,疾病少,按常規管理即可。但要注意的是:銀鯝耐低氧能力較差,每當天氣悶熱、氣壓低時,銀鯝最先浮頭“泛塘”。因此,池塘養殖銀鯝,要經常加註新水和增氧,保持水質肥而爽。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2年ver3.1——無危(LC)。

主要價值


銀鯝肉厚味美,富含脂肪、鈣,食用價值較高,其含肉率為68%~75.1%,粗蛋白17.53%~19.5%,粗脂肪1.54%~2.1%。衡陽人習慣於冬天將魚肉煙熏后灑上酒料腌制,密封於壇中,久存不壞,作為待客之珍饌。
銀鯝肉質鮮嫩,富含脂肪,鈣質含量也很高,為人們所喜食。
為常見魚類,家常食用多清蒸、紅燒。
選購:應選購魚體上無斑點、潰瘍,外觀完整沒有破損或出血,眼睛微凸、清澈透明,魚體有彈性的個體。
保鮮/蓄養:保持水質清、爽,氧氣充足。銀鯝不耐高溫,存養密度不宜過大。
提示:患瘡疥者慎食,不要與茶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