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黃囊

早期形成的胚膜

卵黃囊(yolk sac)胚胎髮生體褶后,原腸則明顯地分成胚內的原腸和胚外的卵黃囊,內包有大量的卵黃,卵黃囊的壁由胚外內胚層和胚外中胚層形成。

簡介


卵黃囊( yolk sac)位於原始消化管腹側,卵黃囊壁由內胚層和胚外中胚層構成。鳥類胚胎的卵黃囊貯存大量卵黃,為胚胎髮育提供營養。人胚胎的卵黃囊內無卵黃,它的出現是種系發生和進化過程的重演。胚第3周,卵黃囊壁的胚外中胚層形成血島,它是最早形成造血幹細胞的部位。原始生殖細胞來自卵黃囊壁的內胚層。胚第4周時,卵黃囊頂部的內胚層隨著胚盤向腹側包卷,形成了原始消化管。卵黃囊通過卵黃蒂與原始消化管相連,以後卵黃蒂閉鎖,卵黃囊也退化消失。若卵黃蒂近端未退化則形成迴腸憩室,又稱麥克爾憩室( Meckel' s diverticulum)迴腸憩室;卵黃蒂未退化形成臍糞瘺。

結構


卵黃囊( yolk sac)為一囊狀結構,位於胚盤腹側,內胚層為其頂。最初的卵黃囊是由細胞滋養層向內板裂而成的初級卵黃囊,以後內胚層周緣的細胞向腹側增生包繞,形成次級卵黃囊。在人胚、卵黃囊的出現只是生物進化過程的重演,無機能意義。隨著胚胎的發育和筒狀胚的形成,卵黃囊亦拉長遠端為膨大的囊,中間借一細管狀結構連於中腸。這一管狀結構呈卵黃蒂。

卵黃囊形成


位於胚體腹部包圍在卵黃外的具有豐富血管的膜囊。與胚體中腸相通的緊縮部分稱卵黃囊柄。囊壁是由內層的胚外內胚層和外層的胚外中胚層組成。爬行類和鳥類的卵富含卵黃,卵黃囊很大,有貯存、分解、吸收和輸送營養物質的功能。隨著胚體的增長,卵黃不斷被消耗,卵黃囊逐漸萎縮,最終被吸收到體內,融合形成小腸的一部分。低等哺乳動物的卵富含卵黃,其卵黃囊相當發達;胎生哺乳動物的卵為少黃卵,其卵黃囊小且不含卵黃。人類正常妊娠時,卵黃囊大小從孕5周至11周隨孕周增加而增大,孕12周以
卵黃囊
卵黃囊
后縮小直至消失。人胚卵黃囊的發生也是(系統重演律)重演系統發生的現象之一。人卵黃囊上的胚外中胚層在第3周便形成的許多血島,它是胚胎最早形成血管和血細胞的部位,為早期胚胎(10周前)的造血場所,卵黃囊動、靜脈將參與腸系膜動脈及肝門靜脈的形成。由於原始生殖細胞最早也出現於卵黃囊壁,因而卵黃囊又是生殖細胞的最初發源地。卵黃囊也可出現於其他脊椎動物及軟體動物頭足類
成熟濾泡在排卵后,即形成黃體。在血管形成期,血液流入黃體腔內(黃體血腫),故在正常狀態下,黃體即為囊性,在病理情況下,若其直徑為1.5--2.5cm,稱囊性黃體;超過2.5cm則稱黃體囊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