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翹嘴紅鮊的結果 展開

翹嘴紅鮊

鯉科動物

紅鰭鮊(學名:Chanodichthys erythropterus)是鯉科、鮊屬的一種魚類。體長,側扁。腹棱完全。口上位,口裂幾與身體垂直,下頜向上翹。眼中等大,眼后緣至吻端的距離小於眼後頭長。側線完全,側線鱗59~62枚。背鰭末根不分枝鰭條為硬刺;胸鰭尖,末端伸達腹鰭起點;尾鰭深分叉。體側面及腹部銀白色,背鰭、尾鰭淺灰色。

紅鰭鮊喜棲息於水草繁茂的湖泊中,在河流中通常生活在緩流里。紅鰭鮊為兇猛性肉食性魚類,幼魚以枝角類、橈足類和水生昆蟲為食,成魚以魚、蝦、螺、昆蟲、幼蟲和枝角類等為食。分佈於中國、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越南。

簡述


又稱“翹嘴鮊”、“白魚”、“大白魚”、“白絲”、“鯮魚”、“噘嘴鰱子”等。淡水魚。翹嘴紅鮊體長而側扁,頭背面較平直,上頜短,下頜厚而突出並向上翹,體背部及體側上部灰棕色微綠,體側下部及腹部銀白色。翹嘴紅鮊最大的個體達10千克左右,是鯿鮊亞科中最大的一種魚。翹嘴紅鮊分佈較廣,長江
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
幹流和支流及其所屬的湖泊,黃河水系的東平湖,珠江水系、紅水河、灤河流域的某些水庫和白洋淀等水域都是它們生活的地方。翹嘴紅鮊是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持續攝食性很強,一年四季不論是春雨炎夏還是秋悶寒冬,只要有攝食條件,它總是不停地吞食。翹嘴紅鮊喜歡在河灣、湖灣、港汊等淺水、緩流、水草多、昆蟲多的水域,也經常在有人洗菜、淘米的水域和進水口覓食。翹嘴紅鮊遊動迅速,如離弦之箭,平時游弋於水域上層,覓食以視覺為主,但嗅覺也很靈,嘴大貪食,不顧死活地見餌就搶。成魚的翹嘴紅鮊以小魚小蝦為食,有時也跳出水面,捕食貼近水面低飛的昆蟲。垂釣翹嘴紅鮊一般都用小魚、河蝦、蟋蟀、螞蚱、螻蛄、螳螂、飛蛾、蜻蜓和生肥肉丁等葷餌,如果用模擬假餌及麵筋等素餌也可以。釣翹嘴紅鮊的方法很多,以手竿釣法和輪竿浮釣法為最常用。手竿釣可以不用墜砣和浮漂,把掛著美味的餌鉤在水面慢慢拖拽,一次一次地反覆進行,使餌鉤在緊貼水面的水體上層漂動,引誘魚兒吞鉤。

形態特徵


背鰭Ⅲ-7;臀鰭Ⅲ-25~27;胸鰭Ⅰ-13~14;腹鰭Ⅰ-8。側線鱗59~62(上鱗數:11~12,下鱗數:5-Ⅴ)。背鰭前鱗53,圍尾柄鱗17~18。鰓耙25~29。下咽齒3行,2·4·4-5·4·2或2·4·4-4·4·2。
體長59~232毫米。體延長,側扁,背部顯著隆起,腹緣淺弧形,在腹鰭基部處凹入,腹面自胸鰭基部至肛門具一肉棱,尾柄較短,尾柄長為尾柄高0.8~1.1倍。體長為體高3.4~4.1倍,為頭長3.6~4.3倍。頭中大,背面略平坦。頭長為吻長3.1~3.7倍,為眼徑3.3~4.2倍,為眼間隔3.9~4.9倍。眼中大,上側位,位於頭的前半部。眼徑為跟間隔1~1.3倍。眼間隔略寬平。鼻孔每側2個,上側位,近於跟前緣。口中大,上位,直裂。下頜上翹,突出於上頜之前。唇薄,下唇褶連續。上頜骨後端伸達鼻孔前緣下方。無須。鰓孔大。鰓蓋膜不與峽部相連。鰓耙細長,密列。下咽骨狹長。下咽齒和端鉤狀。
體被較小圓鱗。側線稍下彎,後部伸延於尾柄中央。
背鰭基部短,起點在腹鰭起點後上方,距吻端的距離大於距尾鰭基的距離,末根硬棘狀鰭條盾緣光滑。臀鰭基部長,起點在背鰭基部稍後下方。胸鰭下側位,幾伸達腹鰭起點。腹鰭較胸鰭短,起點距胸鰭起點較距臀鰭起點為近,不伸達肛門。尾鰭分叉,下葉稍長。
腹膜白色或淡灰色,鰾分3室,中室較長大,后室極小。
體背側灰色,腹側銀白色。背鰭和尾鰭淡灰色,臀鰭桔紅色。

生活習性


翹嘴紅鮊屬中、上層大型淡水經濟魚類,行動迅猛,善於跳躍,性情暴躁,容易受驚,拉網時,可“飛”越1米多高的屏障。野生捕獲的成魚很難存活,多以冰鮮魚狀態運銷。野生成魚經馴養培育為成熟親魚后,人工繁殖出來的子一代原種魚苗,野性大減,成魚完全能以活魚狀態進入酒樓飯店的水族箱。

生存環境

翹嘴紅鮊為廣溫性魚類,生存水溫0-38℃,攝食水溫3-36℃,最適
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
水溫15-32℃,最佳生長水溫18-30℃;繁殖水溫20-32℃;翹嘴紅鮊適應性與抗病力極強,生存水體能大能小,數十萬畝的湖泊與水庫至數平方米的水泥池或數平方米的網箱都可以將魚苗飼養為成魚甚至是成熟親魚;翹嘴紅鮊抗逆性強,病害較少,能耐低氧,同一池塘的四大家魚即使缺氧浮死,翹嘴紅鮊也不一定浮死。當然,水體溶氧高,則能提高餌料利用率、加快生長速度,增加養殖密度與增強抗病能力。水深0.5-10米,水質清新,透明度在30厘米以上,pH值6.5-8.5,面積1畝至數十萬畝,或網箱、水池都適合養殖翹嘴紅鮊成魚。

生長特性

翹嘴紅鮊生長迅速,粗生粗養,體型較大,最大個體達8公斤以上,常見野生個體為50克~3公斤,人工養殖的魚苗,一周年達0.6-1公斤,兩周年可達2-3公斤。一般而言,苗期至體重100剋期間生長較慢,100-200克生長稍快,200-300克生長較快,300-2500克生長最快,3000克以上生長速度逐漸降低。同一批翹嘴紅鮊苗,其生長速度相對一致,雌雄魚常年攝食(含嚴冬季節),個體差別不大,雌魚在繁殖季節,也照常攝食,其生長速度不會因繁殖而減慢。

食性介紹

野生翹嘴紅鮊是以活魚為主食的兇猛肉食性魚類,苗期以浮游生物及水生昆蟲為主食,50克以上主要吞食小
翹嘴紅鮊
翹嘴紅鮊
魚小蝦,也吞食少量幼嫩植物。人工繁殖出來的原種魚苗,從內營養時期轉向外營養時期開始,一直至商品魚出售,全過程均可投喂人工飼料。如豆漿、黃粉、鰻料、蠶蛹粉、花生麩、黃豆餅或魚糜、魚漿、魚粒等。3-4厘米以上可投喂全人工配合飼料,最好是浮性料,以及水生植物如青萍、紅萍、嫩草、嫩菜等。當然,經重新馴化,也可重新吃活魚。投喂優質人工飼料與投喂活魚的生長速度無多大差別。

地理分佈


分佈於中國、韓國、朝鮮、蒙古、俄羅斯、越南。廣佈於中國各大江河、湖泊,主要分佈於黑龍江、黃河、長江、珠江,中國海南島與台灣亦有分佈。
廣泛分佈於我國長江中下游地區各水域,是聞名遐邇的“太湖三白”之一,我國平原諸水系均產,以湖北、安徽和黑龍江省產量最多。每年6-7月份和10-11月份為捕撈旺季。東北地區以冬季上捕撈為主,松花江所產最著名。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3齡性成熟。繁殖季節自小滿至小暑(5月下旬至7月上旬),歷時約50天。親魚大多集中在水草繁茂的敞水區,或沿岸泄水區產卵。卵具粘性,卵粒大,卵徑0.7~1.3毫米。產出后便附著在水草上發育,在馬來眼子菜、聚草的莖、葉和菱的根須上,粘附的卵尤多。產卵時親魚甚活躍,常躍出水面,擊水之聲可聞。生殖季節雄性頭部和胸鰭具白色珠星。

人工繁殖

● 親魚來源
採用人工繁殖的親魚,或從天然水域中采捕野生的紅鰭鮊魚種,在普通養魚池塘培育至性腺發育成熟。收集來的魚種要求魚體健壯無傷,並經過30克/升的食鹽溶液浸浴消毒10~15分鐘后再下池培育。
● 親魚培育
收集來的紅鰭鮊按常規養魚方法管理。每天投喂少量鮰魚飼料或麥皮等商品飼料,不定期地向池中投放採集來的水蚤橈足類以及小雜魚蝦等天然活餌料。整個培育過程應十分注意水質控制,經常注換水,保持池水清新,溶氧充足,促其性腺發育成熟。在培育過程中要注意盡量減少拉網次數,以免頻繁操作使親魚跳竄受傷而影響其性腺的正常發育。
● 親魚選擇
總的挑選原則是個體大、健壯、無傷、性腺已發育成熟,一般個體重0.5~0.75千克。性成熟雌魚的腹部膨大而鬆軟,卵巢輪廓明顯,生殖孔微紅。性成熟雄魚的副性徵明顯,頭部及體表出現“追星”,手摸有粗糙感覺,輕壓下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
● 人工催產
人工催產時間選擇4月底至5月初為宜,這時的水溫對親魚催產、受精卵的孵化是適宜的。用於人工催產的親魚,最好選用3冬齡以上,個體重0.5千克以上,且魚體健壯無傷,性腺發育成熟的親魚,以保證有較多的懷卵量和良好的催產效果。將選好的親魚置網箱中待用,雌雄比例為1∶2。催產藥物為鯉魚腦垂體(PG)和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採用腹鰭基部一次性注射,以減少操作造成親魚損傷。雌魚的催產劑量為PG4粒/千克或HCG1000IU/千克,雄魚的劑量減半。催產注射時間在下午15~18時進行。親魚注射完畢即移至已事先布置魚巢(棕片)的直徑4米、水深1.2米的圓形水泥環道池中,每口放2~3組親魚,隨後開始沖水1小時左右,臨產前(當親魚在水面追逐時)再沖水1小時左右,以增加刺激。水溫24~27℃範圍內,效應時間為12~15小時。產卵持續時間為1.5~2小時。
● 人工孵化
紅鰭鮊的受精卵屬粘性卵,淺黃色,卵徑1.2毫米左右。由於環道池既作“產卵池”,又當“孵化池”,因此產卵結束時,將親魚及時移出環道池。另外,考慮到人工魚巢附卵不很均勻,環道池的池壁和池底也會粘附受精卵,因此在孵化早期適當加大流水量,以增加池水交換量,保持水中溶氧充足。在水溫24~27℃條件下,受精卵經28小時孵出仔魚。剛孵出的仔魚長約4毫米,魚體透明細小,卵黃囊較大,活動能力弱;2日齡仔魚長約5毫米,魚體呈半透明狀,眼點明顯,活動能力增強,從擺游向平游過渡;3日齡仔魚長約6毫米,卵黃囊消失,腰點形成,體色逐漸變深,開始平游,消化器官發育基本完成,可開口攝食,此時開始投喂少量蛋黃等餌料,並適時移至魚苗池進行夏花魚種培育。

養殖技術


● 育苗池準備
用於紅鰭鮊夏花魚種培育的池塘為普通的魚種培育池即可,面積在700~1200平方米,泥質底,蓄水深1.3~1.5米。進苗前10天,按常規方法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培育池進水可用60目的篩絹袋過濾處理,水源的水質清新,無污染。水位先控制在0.6米左右並進行“肥水”,以備魚苗下塘。
● 魚苗放養與培育
紅鰭鮊仔魚下塘時間均定為7~8日齡時進行,主要考慮的是紅鰭鮊剛孵出的魚苗特別細小嫩弱,待仔魚相對粗壯時下塘可提高夏花魚種培育成活率。儘管仔魚下塘時間較其它魚苗延長,由於紅鰭鮊仔魚魚體扁薄細嫩,不象“家魚苗”那樣容易操作,因此下塘操作過程仍須小心仔細,捕苗、計數等應採取帶水操作,以避免魚苗傷亡。放養密度均在7萬尾/畝左右。魚苗採用“肥水”下塘方式放養,前期以投喂黃豆漿為主,隨著魚苗個體增長,改投鰻魚飼料、米糠、麥皮以及鮰魚配合飼料等,每天投喂2~3次,直到夏花魚種出塘。由於紅鰭鮊偏肉食性,培育期間,要不定期地向培育池投放水蚤、橈足類等浮遊動物,以補充天然活餌料的不足,保證魚苗的生長需求。適時加註新水,保持正常培育水位和水質清新。同時,按照常規魚類夏花培育管理辦法,每天巡塘,觀察並記錄氣候、水質、魚的攝食活動及生長等情況。培育紅鰭鮊夏花魚種可選用常規魚種池,小型水泥池當然也行,但管理相對困難。另外,紅鰭鮊較常規家魚性情暴躁、易跳,離水很快死亡,出塘前應經過數次拉網和“上箱”鍛煉,操作過程務必小心,不要使魚苗受傷。夏花魚種出塘前,經2~3次拉網和“上箱”鍛煉,但是拉網及“上箱”的密度也不應過大,以免造成局部缺氧而死亡。經過鍛煉的魚苗活力明顯增強,可按常規魚苗的出塘方法進行包裝和運輸。池塘條件
養殖池塘應選擇採光良好,通風,四周無遮蔽物,進、排水方便,土質以黑色壤土為好,PH值7~8,面積以1~3畝,塘底平坦,無污泥,塘埂堅固不漏水,塘深不低於2.5米。

魚種選擇

養殖翹嘴紅鮊應投放大規格的優質仔口魚種,規格為10~13厘米/尾(60~70尾/500克)或9~10厘米/尾(80~90尾/500克),每畝可投放1000尾。因翹嘴紅鮊喜食浮性飼料,每畝可套養花鯝100~200/尾(50~100尾/500克)、鯽魚150~300尾(10尾/500克)。搭配套養魚種可起到清理食場,吞食沉澱食物,調節和改善水質等作用。
魚苗最好是隔冬投放,最遲不能超過3月底,年前放苗溫度較低,可提高魚種成活率。翹嘴紅鮊的最大弱點是鱗片比較鬆軟,操作時稍有不慎,容易受鬆動脫落而傷亡。

投餌技術

科學合理投餌是奪取養殖翹嘴紅鮊豐收的主要環節,魚種入塘后,對新水體有一個適應過程,即有半個月的適應期,過後可投入少量開口料,隨後即可進行正常的投飼。飼料應選擇對口的浮性飼料,每50千克吃食魚每天投餌量為1500~2500克,投喂時間應根據吃食魚的吃食餘缺情況、氣候、水質等因素靈活掌握。一般投飼方法:3~5月為每日4次,早上6時至下午6時,每次間隔3小時;6~7月為每日3次,早上6時至下午6時,間隔時間靈活掌握;8~9月為每日2次,早上8時至下午5時,早晚各一次;10~11月為每日2次,早上8時至下午4時,進行等時距投喂;12月後基本停食。

池水管理

池水管理應根據吃食魚的生長階段和氣溫而定,放苗時宜水深1米,高溫天氣宜水深1.5米。因深水與水表溫差較大,翹嘴紅鮊不適應水表的強光高溫,懶於上浮攝食,故要盡量縮小水體上下溫差,為吃食魚提供近距離攝食條件;秋季水深2米,上下溫差接近,有利於吃食魚上浮自如攝食。
正常情況下,魚塘不需經常換水,一旦發現剩餌過多或水質老化,可注入新水,排放老水,俗稱打跑馬水。進、出水口應裝有堅固的攔魚柵,換水量通常為1/2,池水透明度控制在35厘米;如池水肥度不夠,可增施水產專用肥料(生物肥料,以有機肥作原料),用量可參照使用說明或池水肥瘦而定。

病害防治

新養殖的翹嘴紅鮊池塘一般不會發生魚病,但正常的防病消毒、除害滅菌不可忽視。
(1)魚種入塘前,塘水用硫酸銅消毒2次,每畝水面每米水深用藥250克。主要作用:促進鱗片結實,增強自我保護能力,兼顧殺蟲滅菌。
(2)魚種入塘后,由於運輸途中可能造成鱗片鬆動或脫落,容易使魚體發生水霉病。對此可用高錳酸鉀進行防治,每畝每米水深用藥750~1000克,氣溫低於15℃,則應酌情減量。
(3)加強巡塘檢查,發現敵害,及時採用對口藥物徹底清除。紅蟲是魚塘經常發生的害蟲,可用神力藥物進行防治,用量為每畝每米水深30克,稀釋后全池潑灑,一次即可。綠藻可用硫酸銅殺滅,用量為每畝每米水深350~400克,稀釋后全池潑灑,一次即可。青苔可選用硫酸銅或青苔凈,可單用或合用,經過稀釋,全池潑灑。單用:硫酸銅每畝每米水深500克,青苔凈每畝每米水深500克。合用:每畝每米水深用硫酸銅150~250克+青苔凈500克,稀釋拌勻后潑灑,效果更佳。
使用以上藥物也可參照使用說明書,均能一次殺滅;多次使用,無副作用,不傷害魚類的正常生長。

注意事項

(1)防止缺氧,需配備增氧機,根據氣象預報和魚類活動、吃食情況,啟閉增氧機,確保池水溶氧5毫克/升以上;清除塘邊雜物和水中殘餌。
(2)翹嘴紅鮊對藥物十分敏感,用藥須慎之又慎,切勿過量、錯用。用藥后食慾減退1~2天,屬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3)養殖水面不宜少於1畝,面積過小,不利於浮性飼料的漂浮,不利於設置食台,食台大小150~180平方厘米為宜。

苗種培育


池塘準備

面積2-5畝為適宜,水深1.5-2米、底泥較少,良好的進排水設施,增氧機0.3-0.5千瓦/畝。魚种放養前15天,排乾池水,用生石灰100-150公斤/畝兌水化漿潑灑消毒,一周后注水1.2米,適當肥水培育天然餌料。

水質調節

6月份水位在1-1.2米,有利於提高水溫。高溫季節水深控制在1.5米左右。每天注換水10厘米,下午1-3點增氧2小時。

魚种放養

避開高溫天氣,用氧氣袋運輸,到塘口后,把氧氣袋放入池中,浮於水面20分鐘,待內外水溫接近,再輕輕把鮊魚倒入池中。放養密度0.8-1萬尾/畝,有利於育成規格在15厘米以上的冬片魚種。

飼養管理

(1)魚種培育期間始終要保持一定肥度,7-8月份透明度超過30厘米,要補施肥料;
(2)魚种放養后次日開始投飼,常用粉碎的常規魚魚種飼料。投喂量:鮊魚體長3厘米,每萬尾250克;體長5厘米,每萬尾500克;體長6厘米,每萬尾1000克;7-8厘米,每萬尾1500克。當魚種體長達8厘米,由粉狀飼料過渡到粒徑為1毫米的膨化顆粒飼料,過度期2-3天;體長達到10厘米時,投喂粒徑2毫米的膨化飼料。投喂量以水面飄浮的膨化飼料減少情況確定,1小時吃完為標準。投喂次數每天2-3次。提早投喂膨化飼料,是保證鮊魚獲得充足的營養,培育大規格魚種的重要措施。

釣法


首先地點選擇在水庫湖泊等自然水域釣取翹嘴,主要是以拋竿配串鉤為主,時間段也可在早晚的兩個時段中用擬餌拖釣。
翹嘴紅鮊喜歡在亮水區域活動,很少藏身在草叢中,選擇釣點時必須注意,要選擇大面積的亮水區作為釣點,白天它一般蟄伏在深水區的中下層,只有天剛亮或黃昏這兩個時段才游近岸覓食。因此白天施釣時,可選擇水庫或湖泊的進出水口,水生植物叢生的水域河灣及下風處做釣點。釣點深度應該不低於一米,因為魚類對岸邊活動普遍都具有較高戒心。
翹嘴紅鮊是一種水面魚,嘴大貪吃,釣翹嘴紅鮊在春未至秋初,喜歡在水面上追食蟲蛾,夜晚食性也很強。晚上八時至十二時用活的蟲蛾作誘餌,很容易釣翹嘴紅鮊。
釣翹嘴紅鮊可以使用多種釣餌,例如麵食、搓餌、拉餌、各種昆蟲、蚯蚓,都是翹嘴紅鮊喜歡的食物,由於翹嘴紅鮊具有很強的攻擊性,釣翹嘴紅鮊選擇擬餌釣也會有不錯的效果。
拋鉤盡量的用點力,讓釣餌入水的聲音大一點,當釣餌入水后就會看到浮標斜著被魚拉跑。讓魚把浮標拉入水在30公分左右再迅速提竿,如該水域的魚較大,就必須更換粗的釣線。

保護現狀


翹嘴紅鮊已經划入丹江口地理標誌保護產品,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丹江口翹嘴鮊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8年12月10日起對丹江口翹嘴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丹江翹嘴鮊是中國地理標誌認定受理的首個活體魚類。2008年12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丹江翹嘴鮊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0年ver3.1——無危(LC)。
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脊椎動物卷》(2015年5月20日)——無危(LC)。

經濟價值


翹嘴紅鮊為大型習見經濟魚類,數量較多。其肉潔白鮮嫩,營養價值較高,每百克肉含蛋白質18.6克、脂肪4.6克,唯多細刺,故有淡水鰳魚之稱,鮮食和腌制均宜。
紅鰭鮊肉質潔白細嫩,味道鮮美,深受消費者喜愛。紅鰭鮐為上海地區習見食用淡水魚,是澱山湖重要經濟魚類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