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水河
珠江水系幹流西江的上游
紅水河,中國珠江水系幹流西江的上游。在貴州省和廣西壯族自治區間。源出雲南省曲靖市沾益區馬雄山,稱南盤江,南流至開遠折而東,至望謨縣與北面來的北盤江相會,始稱紅水河。紅水河因流經紅色砂貝岩層,水色紅褐而得名。
至天峨縣接納格凸河,折而向南進入廣西,至來賓市興賓區,象州縣石龍鎮與柳江匯合后改稱黔江,在桂平市與鬱江匯合稱為潯江,潯江過梧州改稱西江。
紅水河風光
在天峨縣境,紅水河歷史上稱烏泥河,從貴州省羅甸縣羊里鄉境自西北向東南流入縣內下老鄉,再沿黔桂邊界流經向陽鎮林潭村、牛場村,后沿斷層走向向南穿越境腹,經六排鎮、岜暮鄉從龍安村出境。縣境內紅水河段長度111.5公里。
在南丹縣境,紅水河經天峨縣從吾隘鄉古王屯入境,蜿蜒迂迴52.3公里后,經吾隘鄉獨田村拉仁屯出境入東蘭縣。境內河床為石底岩峰,河寬200~300米左右,洪水季節可通行70噸的機電船。
在東蘭縣境,紅水河自縣境北部金谷鄉板丁村向南流經六隆村、長江、坡拉、東院、隘洞、長樂、三弄、四合、大同等鄉(鎮),在東南部大同鄉平勇村流入都安縣境。流經縣內長度92公里。
在忻城縣境,紅水河從縣西北的馬山縣金釵鄉加麥村拉六屯入境,流經遂意、紅渡、寧江、新圩、果遂等鄉(鎮) ,於果遂鄉北隴屯注入合山市境,流經縣境長約56公里。河床最寬350米、一般150米,流域面積985平方公里,最大月平均流量10100立方米每秒,最小月平均流量321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687億立米。水源豐富。
紅水河
紅水河徑流量年際變化以遷江站為代表,自1955年至1963年是一段低水周期,從1964至1971年是一段豐水周期。低水周期每年都低於平均年徑流量696億立方米,豐水周期則高於平均值。從1972年至1979年是豐水和枯水交替出現時期;1979年以後,除1983年、1986年外,歷年徑流量均低於696億立方米,為枯水期。最豐水年是1968年,該年徑流量為1030億立方米;最枯水年是1989年,該年徑流量只有364億立方米。豐枯差值達666億立方米,最豐年為最枯年的2.67倍,豐枯偏離均值達48 %和45 %。
紅水河含沙量的年際變化,從紅水河遷江水文站資料(1954-1979年)可以看出:1954-1959年平均含沙量0.511公斤/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0.67公斤/立方米低23.7%,60年代平均含沙量0.655公斤/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低2.2%;70年代平均含沙量0.712公斤/立方米,比多年均值高6.3%。近30年來,紅水河含沙量呈增長趨勢。含沙量增加的原因,除了徑流年際變化外,人類活動,減少地表植被覆蓋程度或陡坡開墾,是加速水土流失的原因。
在天峨縣境,紅水河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99.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667.6毫米。最大流量出現在1988年8月29日,量值為1.69萬立方米每秒,相應出現最高水位240.82米(天峨水文站以珠江作基面),這是1936年以來52年問的最大洪水;最小流量出現在1963年5月3日,量值為174立方米每秒,相應出現最低水位212.04米,最高與最低差28.78米。多年平均流量1580立方米每秒。除水量大的特點以外,夏季洪峰期含沙量大,最大含沙量出現在1987年5月28日,量值為25毫克每立方厘米; 1988年9月13日,渾濁度高達4000度,夏季渾濁度是春季的1000倍。固體懸浮物質多,洪峰期間,密集的樹榦、浮渣阻礙河面交通。另外縣內紅水河的河床切割深,歷年平均水面寬度為110米,最大水面寬153米,平均水深為23.61米,最大水深46.6米,落差(貴州省冊享縣至天峨縣城)為74.94米,平均流速0.90米每秒,最大流速3.23米每秒。
在東蘭縣內,流域面積241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5529600萬立方米,最大流量16555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1823立方米每秒。境內河床深切,高峰來岸,灘多水急,有里魚、六隆、瑤灘、獨田角、大黃牛、沖靈、誰同、那盤、沖機、陸洪、磨晃、磨塘角、布仙角、板文角、大同角、坡圩沙等16處險灘。但解放后經過疏通排險,水上交通得到改善。
紅水河在貴州境內流域位於東經106°10'-107°40',北緯24°55'-26°25'。西與北盤江相鄰,北部與烏江和清水河的分水嶺為苗嶺山脈,東部與柳江相鄰,南部以紅水河幹流為界與廣西隔河相望。流域面積15,948平方公里,包括望漠、羅甸、惠水、長順、平塘、都勻、貴陽、余雲、安順、貴定、平壩、獨山等縣、市的全部或一部。
流域地勢北高南低,北部海拔為900-1600米,南部河谷230-300米左右。全流域內以山地為主,山地佔總面積的82%,山丘佔18%。貴州省境內紅水河流域位於雲貴高原斜坡地帶,系山盆期的古夷平面,由於第四紀地殼間歇式上升,水系發育,高原經受膚解破壞,地貌呈現砂頁岩侵蝕高山和灰岩峰叢山地和峰叢漏斗注地。出露地層有奧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老第三系、第四系等,以石炭系、二迭系、三迭系地層為主,其它地層僅在局部地區出現。石灰岩分佈面廣,岩溶發育。支流大都經過幾段伏流才匯入幹流,多岩溶井泉和峰林窪地。伏流河段大都集中數十米到百餘米落差,是中小水電開發的優越河段。地下礦產有煤、重晶石、鐵、硫等。
貴州省內流域有人口178.81萬人,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158.12萬人。耕地面積196.37萬畝,田85.86萬畝。水利化程度中等,有效灌溉面積56.93萬畝,保證灌溉面積43.18.萬畝。農作物以水稻、玉米、烤煙、油菜、花生為主。紅水河河谷為亞熱帶氣候,盛產亞熱帶水果、蔬菜。本區內平均降雨量1280毫米,西部望漠1400毫米,紅水河河谷1100毫米,平均氣溫18 }C。流域內主要城鎮有望漠、惠水、平塘、紫雲、長順、羅甸等縣城和青岩、邊陽、三都等鎮。惠水地區有大型機械企業,其餘均為小型採煤、煉鐵、化肥、電力、機械、造紙、輕手工業。流域內交通以公路為主,已建成公路網。紅水河水運,清代已通木船,上溯到支流北盤江百層,紅水河蔗香至八臘全線通航至桂境,由於本河段灘多流急,建國前未經整治,通行船泊較小,1958年以來重點整治了一些險灘,使航道條件逐步得到改善,蔗香以下105公里枯水航道寬8 -20米,水深1 -1.4米,可全年通行5噸木船,豐水期可通行20-30噸機輪,是貴州省西南部煤炭南運的重要通道。
在廣西境,紅水河幹流集雨面積52600平方公里,落差254米,平均坡降為0.38%。紅水河在天峨以上河段平均坡降為0.55‰,兩岸高山峽谷,灘多水急,人煙稀少,交通不便。從天峨至來賓鳳凰峽河段平均坡降0.36‰,河道穿行喀斯特山區,河谷狹窄,谷坡陡峭,耕地分散,鳳凰峽至三江口河段,平均坡0.26‰,兩岸為丘陵平原,地勢較平坦,耕地相對較集中。
紅水河上游航道進行適當整治,可通航150噸級駁船隊,承擔黔桂之間以煤為主的貨物運輸。龍灘樞紐建成后,上游可渠化航道359公里,加上其它梯級樞紐的建成,紅水河可實現全線渠化,通航500噸級駁船隊。紅水河可成為溝通大西南與兩廣的運輸大動脈之一。
紅水河
據1981年國務院《關於紅水河綜合利用規劃報告》的批複中指出:“紅水河開發方針,總的以發電為主,兼顧防洪、航運、灌溉、水產等綜合利用效益。”1983年建成發電的有大化水電站,第一期工程40萬千瓦已建成,第二期工程20萬千瓦正在建設之中,年發電量31.6億千瓦時。惡灘電站裝機容量6萬千瓦,1981年發電,正在擴建和改建之中。岩灘電站1985年開工,已經建成,裝機容量120萬千瓦,年發電量70.50億千瓦時。
2010年6月,國家發展改革委核准廣西岩灘水電站擴建工程項目。該項目利用原岩灘水電站已建大壩和水庫,在壩址右岸新建一地下廠房,安裝2台30萬千瓦混流式水輪發電機組。擴建后,岩灘水電站總裝機容量181萬千瓦,年均發電量75.47億千瓦時(龍灘水電站正常蓄水位375米)。
刁江,發源於南丹縣東南的后岜山,流經南丹、河池等縣市,於都安瑤族自治縣百旺鄉匯入紅水河,全長229公里,域面積3585平方公里,是紅水河最大的支流。年徑流量25.3億立方米,徑流深705.9毫米。汛期4至9月的流量達19.7億立方米,占年流量的84.0%。最大年徑流量38.7億立方米(1968年),最小徑流量10.7億立方米(1963年),差值28.0億立方米,是年均值的1.20倍。
清水河,發源於上林縣大明山的望兵山,流經上林縣境內的西燕、大豐、澄泰、覃排等鄉鎮,經賓陽縣鄒圩,進入來賓市興賓區遷江鎮匯入紅水河。全長187公里,流域面積4169平方公里。鄒圩站年均徑流量17.4億立方米,徑流深976.2毫米,徑流豐富,含沙量少,年平均含沙量只有0.066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61.5公斤/平方公里,是廣西含沙量最小的河流。汛期4-9月徑流量13.8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79.6%。最大年徑流量為1959年24.3億立方米,最小年徑流量為1963年的10.2億立方米,差值14.1億立方米,為均值的0.81倍。利用清水河上源大明山的有利地形,可在大明山建立高水頭髮電站。
布柳河,位於桂西北,發源於凌雲縣岑王老山西南側,流經凌雲、樂業等縣,於天峨縣的八奈村注入紅水河,全長160公里,流域面積351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14.8億立方米,徑流深422.2毫米;汛期4-9月徑流量11.8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84.3%。年最大徑流量為1979年的25.6億立方米,年最小徑流量為1960年的5.98億立方米,差值19.62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值1.40倍。多年平均含沙量0.48公斤/立方米,侵蝕模數199噸/平方公里,是紅水河水土流失比較嚴重的支流。
靈岐河,發源於巴馬瑤族自治縣所略山,流經巴馬、田陽、田東等縣(自治縣),於大化瑤族自治縣的古龍村注入紅水河。全長168公里,流域面積1709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徑流量8.1億立方米,徑流深473.9毫米;汛期5-9月徑流量6.21億立方米,占年徑流量的77.7%。年最大徑流量為1979年的13.9億立方米。最小徑流量為1963年3.38億立方米,差值10.52億立方米,為多年平均值的1.32倍。
在田陽縣境,主要支流有:玉鳳河,紅水河的一級支流,發源於巴馬瑤族自治縣那社鄉,於甲略鄉所略村集賢屯入田陽縣玉鳳鄉巴廟村那床屯,流經華彰、玉鳳、嶺平、長高等村入田東縣境后又折回巴馬瑤族自治縣,在古龍村匯入紅水河。田陽縣境內河段長27.5公里,流域面積155.2平方公里。坡降5.3‰,落差145.75米,可利用落差148米。最大洪峰流量960立方米每秒(1968年6月20日) ,最枯流量0.06立方米每秒,年平均徑流量6948萬立方米。1972年9月建成玉鳳水電站,裝機1台,容量125千瓦。此外,還建成一批小水電站,裝機容量共68千瓦;引水工程24處,引水流量0.5立方米每秒;機灌工程18處,裝機18台,總功率310千瓦;水輪泵站3處,裝水輪泵3台。
在平果縣境,主要支流有賓士河,發源於縣境西北同老鄉那祿村與田東縣交界處,自西北向東南流。由黎明河等3條小河匯合而稱賓士河。經仕仁、香美、山環、甘河、百豐,在堆圩百豐村潛入地下,出境至大化瑤族自治縣,匯入紅水河。縣內長25公里,河面平均寬度70米,最寬126米,在鳳梧鄉香美村;最窄20米,在堆圩鄉百豐村的敢黑。洪峰流速4.17米每秒,枯水期1.11米每秒,年徑流量7.5億立方米。水利設施有黎明、達洪江蓄水工程,綠達引水工程,沒有通航。
在天峨縣境,除布柳河外,還有:
牛河,是紅水河一級支流,發源於貴州省昌明,沿黔桂邊界自北向南由三堡納尤進入縣境,經頂換、甲板、龍茶、河口4村在小八臘注入紅水河,境內長度36公里。牛河在縣境積雨面積為365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的1.43%。多年平均流量是135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總量42.7億立方米,歷年平均水面寬67.4米,最大水面寬87.9米,平均水深6.40米,最大水深15.6米,平均流速0.35米每秒,落差為51.02米。
川洞河,是紅水河一級支流,發源於南丹縣境,上游幹流稱八貢河,中游稱坡結河,下游稱納益河,從玉里村邊境入縣地,經玉里、坡結、龍鳳3村從北酉渡口注入紅水河,境內長度30公里。縣境積雨面積297平方公里,佔全縣總面積9.3%,多年平均流量7.11立方米每秒,多年平均徑流總量2.01億立方米。因其流程短、水量小,水文部門沒有設立常年觀測站點。洪水期水深平均值約2.5米,枯水期平均深度約1米,可以徒步過河。水面最窄為3.5米,最寬為30米。
在東蘭縣內,主要支流有:
巴英河,發源於鳳山縣長洲鄉,由西北向東南流入東蘭縣長江鄉那浪村,經巴英至板加村匯入紅水河。流經縣境長度21公里,縣內流域面積595.98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12.19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1271.6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2.3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38441.03萬立方米。 1964年3月測枯流為2.2立方米每秒,至1977年4月實測枯流為1.2立方米每秒,減少1立方米每秒。
板龍河,源出長江鄉文旺村,流向由西向東經板龍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5.45公里,流域面積57.573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405.8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4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3857.4萬立方米。
坡拉河,源於東北部切學鄉板烈村,自源頭由東北向西南流經切學、建開至坡拉村注入紅水河。全長26.4公里,流域面積為147.125平方公里,年平均流量為2.78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669.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36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為8753.9萬立方米。
蘭陽河,源出長江鄉那洪村,由西向東流經蘭陽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2.55公里,流域面積43.45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332.3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07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3063.2萬立方米。
九曲河,有兩源,南源出新煙溶洞,經巴拉、倫界至綠蘭林場場部(零公里);西源自達文溶洞東流至綠蘭林場。向東流至縣城有委榮溪注入,穿過縣城中心至安簍匯入紅水河,全長29公里,流域面積為335.8平方公里。據綠蘭水文站自1981年至1985年觀測,年平均流量為7.67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1070.1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827立方米每秒,年均水位為4.36米,最高水位為5.98米,最低水位為4.08米,年徑流量為24177.6萬立方米。1956年3月觀測枯水流量為0.823立方米每秒,1978年3月觀測枯水流量為0.56立方米每秒,二十年時間流量減少0.262立方米每秒。水呈鹼性反應,PH7.5,縣城下游生產、生活廢水污染嚴重。
板老河,源出香河側山頂山腳,由東向西流,經香河、拉板、同樂至板老注入紅水河。全長24.5公里,流域面積151.8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9639.3萬立方米,年均流量為3.06立方米每秒。河流深切,河床陡峭,暴漲暴落,農業用水困難,但可用於水力發電,天然落差為311.8米,水能蘊藏量5299千瓦,已開發利用2236.6千瓦。
坡豪河,源於花香山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納標、坡索、納雄、更樂至永模注入紅水河。全長17.35公里,流域面積為66.65平方公里,年徑流量為4532.2萬立方米,年均流量為1.44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417.8立方米每秒,最枯流量為0.164立方米每秒。1973年在河的中游修建江板水庫,庫容為402萬立方米,天然落差為220米,水能蘊藏量為1589千瓦,已開發利用80千瓦。
三甲河,源出坡峨鄉,由西向東經民和、和龍村匯入紅水河。全長16.15公里,流域面積48.9平方公里,最大流量為397.1立方米每秒,最大流量為0.12立方米每秒,年徑流量3520.8萬立方米。
紅水河在貴州省河段的主要支流有北盤江、桑郎河、濛江及其二級支流格凸河、壩王河,曹渡河及其二級支流六硐河,流域面積均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以濛江為最大。
北盤江,紅水河的大支流,發源於雲南省沾益縣烏蒙山脈馬雄山西北麓,流經雲南、貴州兩省,多處為滇黔界河,至雙江口注入紅水河左岸。北盤江全長449公里,總落差1985米,平均比降4.42 ‰,河口多年平均流量390立方米每秒,流域面積26557平方公里,在滇境河段稱革香河,習慣上稱北盤江上源。主要支流有:拖長江、可渡河、烏都河、月亮河、麻沙河、打幫河等,以打幫河最大。
桑郎河(桑朗河),發源於貴州省望謨縣打易鄉山王廟,匯入紅水河,主河流長92. 5公里,落差1366米,平均比降14. 8%0,流域面積726平方公里。河長10公里以上支流有長田河、納夜河、毛哄河(或三岔河)、樂寬河。
濛江,是紅水河上游段左岸的大支流。發源於貴陽市花溪黨武鄉擺牛,自西向東南流,經青岩鎮,至高坡河口折西南流,經惠水城、三都鎮,至拉林潛入地下,伏流出露后折東南流,至交練折西南流,至雲里折東南流,經八茂至油拉以下的雙江口注入紅水河。濛江的主要支流有孟關小河、小檬江、魚梁河、祟水、壩王河、格凸河及其二級支流擺所河,打扒河等,以壩王河和格凸河為大。
曹渡河,是紅水河北岸支流。發源於都勻擺忙鄉郭家洞,西北至打鐵折向西南而轉東南流,至堯上折西北復轉西南流,至掌布河口折南流,經卡臘至落由伏流一段,出露後由西南轉南流,至平岩下折西南流復轉東南流,匯入六桐河后至擺告南流,至八臘上大灣注入紅水河。平岩至河口八臘段為黔桂界河。
六硐河,發源於貴州都勻市翁谷大橫山,東南流至墨沖折南流,彎曲度較大,至新橋折西南流,至米寅折南流,至者密下折西南流,經過兩段伏流后至芽林寨入廣西境,西南流於上大灣匯入曹渡河。
紅水河從來賓市至武宣勒馬一帶常遭受洪災,以清光緒二十八年 (1902年) ,最為嚴重,武宣站洪峰流量達5.1萬立方米/秒,受災農田達34.5萬畝。1988年8 月29日至9月1日,紅水河先後出現建國以來的特大洪水。最大洪水流量,天峨站16500立方米/秒,都安站及遷江站都足18300立方米/秒。是在底水較高的情況下,流域再降暴雨至大暴雨疊加而出現的。這次洪水連續出現3次洪峰,一次比一次大,是建國以來的特大洪水,也是造成災害廣泛,損失嚴重的一次特大洪災。
紅水河河水水質良好,除下游合山煤礦等個別河段受污染外,是污染較輕的一條河流。河水主要為重碳酸鈣水、重磷酸鈣鎂水,紅水河和黔江pH值一般大於7.5。
在廣西境內紅水河區水利設施,除發電為主的江河電站水庫外,以農業灌溉為主的大型水庫很少,且不在大江河上。數億立方米以上的水庫有上林縣大龍洞水庫。本區因喀斯特分佈廣泛,引水工程少,漏水嚴重;提水工程設施,因岸高水低,發展灌溉難度較大。根據統計:紅水河上游水田15.7萬畝,旱地30.2萬畝,設計灌溉15.95萬畝,有效灌溉11.56萬畝,有水利設施待發揮效益的4.39萬畝;紅水河下游水田238.3萬畝,旱地289.7萬畝,設計灌溉337.39萬畝,有效灌溉247.43萬畝,有水利設施待發揮效益的89.69萬畝。
在忻城縣,紅水河可通航300噸機帆船,水流落差大,利於興建梯級電站。 1981年5月在縣境內興建惡灘水力發電廠裝機6萬千瓦。1974年4月在惡灘建成一座水輪泵站。計劃灌溉3萬畝。由於河水含沙量多,機器磨損大,效果不佳。1982年改建電灌站,安裝24—9型抽水機3台、電動機容量3×680(瓩),揚程56.9米。因揚程高,耗電大,配套工程未搞好,成本高,加之經營管理跟不上,效益甚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