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林縣
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下轄縣
西林縣,隸屬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地處桂、滇、黔三省(區)結合部,東連田林縣,北接隆林各族自治縣,西北毗鄰貴州興義市,雲南省羅平、師宗縣,南鄰雲南省的邱北、廣南、富寧三縣。全縣面積3019.58平方公里,占廣西總面積的1.28%,人均擁有土地面積37畝,耕地總面積24.79萬畝,人均耕地面積1.97畝。全縣有4個鎮、4個鄉(3個為民族鄉),共94個村和3個社區,2002年總人口12.7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1.56萬人,有壯、漢、苗、瑤、等14個民族,少數民族佔全縣人口的90%,西林縣享受民族自治縣待遇。
西林縣旅遊資源豐富,有萬峰湖、馱娘江等許多景區;2019年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同意西林縣脫貧摘帽。
西林縣又被稱為中國沙糖桔之鄉。此外,西林的麻鴨也是遠近聞名。
徠2019年3月,入選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2019年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批複同意西林縣脫貧摘帽。
2021年6月,百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常住人口142098人。
西林砂糖橘
春秋戰國時期西林地域在部落聯盟的基礎上形成了方國句町國,至秦代屬黔中郡句町國地域。
漢朝屬牂牁郡句町縣(國)。三國時屬町縣地。南朝置西平縣。北朝屬南寧州(州治今雲南曲靖)隨屬南寧州總管府。
唐屬黔州所領。宋皇祜四年(1052年),置上林山峒。
明永樂七年(1409年)設置上林長官司。清康熙四年(1665年)改流轉用縣,存林字,又以地名處西端,西林縣由此而得名。
民國沿設西林縣,先後隸屬右江道、田南道(治百色)、百色團區、百色地區專員公署。
民國24年(1935年),調整西林縣行政區域,划潞城、八渡、供央3個鄉歸新建的田西縣,同時從西隆縣劃出八達、古障、馬蚌7個鄉歸西林縣。
1950年3月,西林縣人民政府成立(縣治設在定安)。
解放后(1951年)8月取消西林縣建制,分別以定安、者苗、高角、八渡4個鄉併入田林縣;以那勞岩介、龍潭、西平、八達、古障、馬蚌7個鄉併入西隆縣,后改稱為西林各族自治縣。
1961年7月,經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委員會批准,西林縣開始從隆林各族自治縣分出恢復建制。
1963年5月20日,國務院全體會議通過,正式批准恢復西林縣,轄那佐、那勞、西平、八達、古障、馬蚌6個區(后改為公社),縣人民委員會設在八達。
1984年7月公社分為鄉鎮,有八達鎮、古障鎮、馬蚌鄉、八大河鄉、者夯鄉、普合苗族鄉、那勞鄉、足別瑤族苗族鄉、西平鄉、弄汪鄉、那佐苗族鄉共2鎮9鄉。
2005年6月,撤併鄉鎮八大河鄉併入馬蚌鄉,者夯鄉併入古障鎮,弄汪鄉併入那佐苗族鄉。
2019年4月24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同意西林縣等14個貧困縣脫貧摘帽。
西林縣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最西端,地處滇、黔、桂三省(區)結合部。地理坐標位於北緯24°01′—24°44′;東經104°29′—105°36′之間。全縣總面積3020平方公里,東西長116公里,南北最寬79公里,最窄24公里,版圖像一隻西飛的鳳凰。周邊和廣西田林、隆林,雲南羅平、師宗、丘北、廣南、富寧,貴州興義市八個縣(市)境接壤,縣城八達鎮位於縣境中部,距自治區首府南寧529公里,至雲南首府昆明460公里,至貴州首府貴陽540公里。
西林處於雲貴高原向廣西丘陵過渡的褶皺帶,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南北狹,東西寬。境內地廣人稀、山多田少。隨山巒逶迤而形成馱娘江、古障河、那佐河3個明顯的河谷地帶,水田多分佈於河谷。
境內諸山概屬雲貴高原余脈,土嶺連綿,溝壑縱橫。土山佔全縣總面積的98%,其餘為石灰熔岩區。海拔一般高度390——1100米,平均海拔890米。最高點位於古障鎮王子山,海拔1883.3米;最低點位於那佐鄉達下村達下屯附近河谷,海拔390米。
全縣土壤類型有水稻土、紅壤、黃壤、石灰岩土、沖積土等5個土壤,13個亞類,27個土屬,49個土種。水田以瀦育沙泥和洪積瀦育沙泥等土種為主,占水田面積78%;屬微酸性土。旱地以沙質黃泥土為主,各占旱林荒地面積的46.2%和23.1%。還有紅壤土佔12.2%,多屬微酸性土,土層深厚。
全境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熱充足,冬無嚴寒,夏無酷暑。2008年至2010年,極端最高溫度41.0℃,極端最低溫度1.7℃。平均氣溫19.9℃,平均日照時數為1659.5小時,三年降雨量分別為1178.5毫米、797.3毫米、72.6毫米,平均降雨量為743.5毫米,2010年為建國以來最高溫乾旱的一年。年平均相對濕度為71.6%。
全縣有西洋江、馱娘江、清水江、南盤江等大小河溪共295條,其中集雨面積超過50多平方公里的有17條,集雨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的有9條。境內河溪總長786.3公里,全縣年平均徑流量76.26立方米,自然落差5267米,可利用落差1561米,水力資源理論蘊藏量為23萬千瓦,可開發量18.76萬千瓦。已開發馱娘江流域梯級電站等17座,總裝機容量13.5萬千瓦,仍有5.26萬千瓦未開發。
全縣土地面積302000公頃,其中宜林面積20.72萬公頃,森林面積19.07萬公頃,宜林面積森林覆蓋率72.2%。全縣森林覆蓋率39.34%。年森林木材蓄積量750萬立方米,2010用材林蓄積量33.89萬立方米。用材林有杉木、松木、速生桉、毛竹、楠竹、麻竹等。有多種速生豐產優質樹種,如鐵杉、雲南松、紅椿、酸棗、樺木、樟李等,也有稀少珍貴的樹種,如三尖杉、黑金竹、蒜頭果等。
西林縣
縣內礦產儲量頗豐,多為優質,已探明的礦產有輝銻礦、磷礦、鈣土礦、水晶礦、鎂礦、黃金、水洲石、大理石等。
2003年,西林縣轄2個鎮、6個鄉、3個民族鄉:八達鎮、古障鎮、八大河鄉、馬蚌鄉、者夯鄉、普合苗族鄉、西平鄉、弄汪鄉、那佐苗族鄉、那勞鄉、足別瑤族苗族鄉。
2005年,八大河鄉併入馬蚌鄉;者夯鄉併入古障鎮;弄汪鄉併入那佐鄉。
2013年,那勞鄉撤鄉建鎮。
2016年5月24日,馬蚌鄉撤鄉建鎮。
西林縣下轄4鎮4鄉93個村民委753個村民小組。
八達鎮 | 古障鎮 | 那勞鎮 | 馬蚌鎮 |
西平鄉 | 普合苗族鄉 | 足別瑤族苗族鄉 | 那佐苗族鄉 |
八達鎮轄:1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城北 | 城中 | 城南 | 八達 |
土黃 | 木呈 | 紅星 | 壩弄 |
那卡 | 花貢 | 壩林 | 旺子 |
龍保 | 周邦 | 坡皿 | 新達 |
古障鎮轄:18個行政村;
周洞 | 貓街 | 周約 | 者黑 |
西舍 | 仙仁掌 | 央革 | 水頭 |
花子寨 | 隴正 | 古障 | 八大河 |
火把 | 馬麻 | 武定 | 魯渭 |
馬蚌鎮(馬蚌鄉)轄:13個行政村;
馬蚌 | 浪吉 | 那扛 | 合社 |
羅廣 | 三腳坡 | 羅北 | 那托 |
八大河 | 火把 | 馬麻 | 武定 |
魯渭 |
那勞鎮(那勞鄉)轄:6個行政村
那勞 | 那賓 | 洞堅 | 斗皇 | 新寨 | 頂蚌 |
普合苗族鄉徠轄:7個行政村;
者底 | 平安 | 文雅 | 大河 |
岩臘 | 新豐 | 普合 |
西平鄉轄:12個行政村;
西平 | 八橋 | 弄工 | 那務 |
者懷 | 者革 | 那俄 | 高維 |
者車 | 皿帖 | 木頂 | 平上 |
那佐苗族鄉轄:18個行政村;
那佐 | 新隆 | 上馬草 | 達下 |
皆馬 | 母魯 | 渭洪 | 那訕 |
龍潭 | 甘界 | 弄合 | 俄沙 |
壩盆 | 平別 | 同硝 | 永合 |
龍灘 | 弄汪 |
足別瑤族苗族鄉轄:6個行政村。
南灰 | 板橋 | 足別 |
央龍 | 者么 | 平木 |
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139282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八達鎮31707、古障鎮17790、八大河鄉5710、馬蚌鄉9293、者夯鄉10905、普合苗族鄉10033、西平鄉13314、弄汪鄉10787、那佐苗族鄉13135、那勞鄉8416、足別瑤族苗族鄉8192。
2010年西林縣人口15.4萬人。其中壯族佔總人口63%,漢族佔總人口9%;苗族佔總人口18%,少數民族佔總人口90.58%。
2021年6月,百色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西林縣常住人口142098人。
西林縣
2004年,生產總值完成4.72億元,增長16.3%;其中第一產業完成2.12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完成1.26億元,同比增長56.4%;第三產業完成1.34億元,同比增長4.4%。三產業比重調優為45:27:28。財政收入完成5438萬元,增長22.15%,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目標。
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完成6723萬元,同比增長53.46%,預計實現工業銷售收入6577萬元,同比增長46.4%。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2019萬元,同比增長73.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87億元,增長116.83%,提前一年半完成“十五”計劃確定的目標。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3億元,增長10.0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90元。城鎮登記失業率3.23%,控制在市下達的任務內。農民人均純收入1468元,增長5.31%。工業增加值達3188萬元,同比增長42.7%。全年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26億元,同比增長2.87%。共完成植樹造林3.04萬畝,其中經濟林0.3萬畝,用材林2.74萬畝。年末大牲畜存欄8萬頭;肉類總產量達7097噸,網箱養魚達460箱,水產品產量達1219噸,同比增長56.22%,畜牧水產值占農業總產值比重由上年的26.8%上升到29.9%。
2010年,全縣生產總值由2005年的5.28億元增加到12.20億元,年均增長10.7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由5.18億元增加到11.07億元,年均增長16.40%;財政收入由0.64億元增加到1.02億元,年均增長9.73%;農業生產總值由3.86億元增加到7.94億元,年均增長6.7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6329元增加到13103元,年均增長15.67%;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704元增加到2973元,年均增長11.78%;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由1.28億元增加到2.93億元,年均增長18.09%。2008年,被評為“全區科學發展進步縣”。
西林縣重工業主要是建材和有色金屬工業。建材業有西林縣水泥廠和正在興建的縣糧食局建材廠。西林縣水泥廠於1975年建成投產,1987年經技術改革后,年產425號普通水扼5000噸。
有色工業企業有礦產開發公司、銻冶鍊廠、銻礦選廠、鐵合金廠、活性炭廠等。銻礦及銻冶鍊是西林工業的支柱。1986年以來,西林縣先後創辦了銻冶鍊廠、銻礦選廠和銻白車間。銻礦選廠生產的70%純硫化銻精礦的質量標號較高,曾獲廣東省人民政府的除砷技術進步獎,其選礦回收工藝達90%以上。勘探和開發黃金、銻礦,前景看好。 2002年西林縣共有鄉鎮集體、股份制、私營企業共2591個。古障茶葉加工廠和古障油桐榨油廠是鄉鎮企業中效益較好的廠家。
到2010年底,工業總產值由2005年的1.58億元增加到4.82億元,年均增長24.88%;工業增加值由0.52億元增加到1.9億元,年均增長16.75%;完成工業技改投資3.81億元,同比增長495.34%。馱娘江流域11座梯級水電站建成投產,電力工業產值突破億元;建成林產工業園區,林產加工業年產值超1億元;引進匯宏、樂豐源等農副產品加工企業,農副產品加工業產值近1億元;礦產冶鍊建材業有新突破。2010年,被評為“百色市發展工業先進縣”。
西林地處滇、黔、桂三省(區)交界處,是典型的山區林業縣,發展糧食生產是建國以來歷屆縣人民政府的主攻方向。西林種茶的歷史悠久,1983年縣山區扶貧辦公室(后改“經濟開發辦公室”)開始在王子山下的古障鎮小規模種植生產白毫茶,得名”王子山白毫茶”。1994年,全縣新老茶樹面積共666.67公頃(1萬畝),共生產茶葉37500公斤,總產值75萬元創稅利28.5萬元。
2010年糧食產量穩定在5萬噸以上。發展優質水果10.2萬畝,其中西林沙糖桔通過了中國農業部、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廳無公害水果產品認證和基地認定。被評為“2003-2007年全區優果工程建設先進單位”。現有茶園面積11.26萬畝,年均干茶產量2000多噸,產值4000萬元。天生橋電站庫區移民重點發展水面養殖,網箱達9160箱,圍欄生態養魚面積達7620畝,水產品年產量1.28萬噸,年產值1.4億元。
西林縣
經濟林主要有油桐、油茶、八角、紫膠、山植、板栗以及各種水果林、竹林、栲膠等。1994年油桐面積5181公頃(77727畝),油茶麵積280.5公頃(3349.5畝),其他如山杏子、板栗、核桃、柑桔等面積280.5公頃(4207.5畝)。
2010年完成人工造林面積41萬畝,森林覆蓋率達76.2%,超額完成市下達林改任務,2009年,被評為“百色市林改工作試點先進縣”。
土特產有桐油、茶油、烤姜、薏谷、茶葉、黑木耳、板栗、香菇、山楂、烤煙、靈芝、山藥、何首烏、土茯苓等。西林水牛是全國13個地方水牛良種之一,黃牛是廣西3個地方優良品種之一。西林麻鴨、烏骨雞為本地優良家禽品種。
用油桐籽榨取的桐油,具有廣泛的用途。西林縣已種油桐4693.2公頃,其中有收面積1666.7公頃,年產桐籽215.6萬公斤。以者夯、古障、馬蚌出產最多,佔全縣60%。1994年,全縣產油柚籽3288噸,每年可出口油柚籽250-300噸左右。
茶油是用油茶樹果六榨出來的油,是縣裡的主要食用油。它油色黃亮,芳香,食用口感好,耐儲藏。西林種植油茶歷史悠久,各鄉鎮均普遍栽種。解放后,油菜種植以弄汪鄉的弄汪、弄合、峨沙和西平鄉的木頂、皿帖一帶最多,那裡被譽為“油茶之鄉”。茶油除供縣內食用外,還大量外銷。
姜晶(生薑)
薏米
是將採下來的煙葉放火烤房烘烤而成。西林與雲南接壤,所產烤煙質量也與雲煙接近,屬清香型,顏色金黃,厚薄適度,油潤豐滿,燃燒性好,煙味醇和。廣西已將西林定為廣西優質去煙生產基地。
因產於古障鎮而得名,又稱“王子山白毫茶”。其特點是葉芽肥大,葉尖有白毫,葉質純嫩,形似銀針。它茶色青綠,滋味郁香,回味性強。1985年,古障白毫茶被全國茶樹良種審定委員會定為國家級良種。1989年,濃郁西桂林茶科所用凌雲、古障白毫茶為原料,研製成“茉莉白毫茶”,被國家農業部評為優質茶葉產品。
西林縣所產的鷹嘴龜、山瑞、水魚被譽為“西林三珍”。“三珍”均屬龜科爬行類物。鷹嘴龜,俗稱大頭龜,頭呈三角形,嘴啄狀如老鷹嘴;山龜,又名山龜,顏色為深褐色,背上有很多凸起的肉瘤,生活習慣與鷹嘴龜相似;水魚,學名鱉,又叫山龜、腳魚鷹嘴甲魚,其顏色為暗草綠色,背上光滑,習慣生活在河溪、池塘或水田中。“三珍”的肉體都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等強身健體的營養萬分。特別是鷹嘴龜,是“三珍”之最。它全身是寶,龜腹甲、龜掌、龜油、肝、膽、蛋都是名貴藥物。
因全身羽毛呈麻斑點而名。習慣于山間水田、水溝覓食,尋食能力強,養易肥。“白軌麻鴨”是西林特有的一道菜譜。西林縣氣候環境適合養鴨,全縣各地均可飼養,以上黃、古障麻鴨最為出名。
是全國13個地方良種水牛之一。其特點:個高體大,胸寬背闊,肢大肉多。而且性情溫順,體壯力大,役用性能好。西林水牛發育快,繁殖力強,成活率和產肉率均較高,肉質上乘。西林水牛除本地耕作和肉用外,還在大量銷往外地。
西林、銅鼓省道20331線是交通運輸的主幹線,橫貫縣境東西,往東與百盤公路相接,往西與雲南廣南、羅干互連,往北與隆林縣貫通達貴州興義市。2002年,全縣11個鄉鎮有93個村通公路,總長817.5公里。全年客運量74萬人次,貨運量20萬噸。
2010年通鄉油路、通村油路、屯級公路193條,里程達1188公里。
2008年,榮獲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六屆城市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南珠杯”競賽C類城市進步獎。2010年,西林縣城鎮人口從2005年的2.05萬人增加到2010年的4.27萬人,城區規劃面積15平方公里,城鎮建成面積2.4平方公里,城鎮化水平達到30%。
“兩基”工作順利通過自治區級和國家級評估驗收,榮獲自治區“兩基”工作先進縣。2008年,榮獲“全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先進縣”。2010年,養老、醫療、失業、生育、工傷等五大社會保險參保人數達19848人,五大社會保險基金共征繳7452.1萬元。
2019年8月,入選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縣。
西林縣旅遊資源豐富,有萬峰湖景區,八萬水源洞、周邦洞群、那勞岑氏建築群、古商埠達下、古鎮火柴等,還有古句町國古迹銅棺、銅鼓古迹銅棺、銅鼓等人文景觀。
八行水源岩,在普合苗族鄉境內,位於縣城東偏北15.6公里處。從馱娘江的八行河口,沿著八行河逆水上行2.5公里有一座大石山,山下石縫間有十多處地下水噴涌而出,這就是八行河的水源了。水源頭左上方約200米的山腰,有一個大岩洞。水洞口的側面又另有一洞位山頂斜斜而上,當地人稱為”通天洞”。
距縣城東北面7公里的周邦村有一岩溶地貌,這裡共有岩洞19個,如耕牛洞、犀牛洞、三角洞、仙人洞、顏家洞、黃雲貴洞等等,其中以仙人洞和耕牛洞最奇特。
仙人洞,進入洞口即有一幅幅石簾像排空的瀑布傾瀉,又有一排排石柱。還有幾處“大廳”、“窄道”,大洞、小洞、叉洞曲暢勾連,有通出山外的“天窗”,有垂直而下的“無底洞”。耕牛洞,洞口橫扁形,有3個“大廳”。
縣城東北14公里的普合鄉岩臘村的一個山頂上,有個苗家寨子叫古家寨。晴日,面向東南方可以俯瞰大半個西林縣的山山水水。清晨觀日出,堪稱一奇。
達下村位於縣城東南66公里處那佐苗族鄉。這裡高山峽谷,西洋江自西向東經過村前,是兵家必爭之地,又是商貿經商必由之路。河岸上的巨石有船索綁紮的痕迹,從碼頭上去,是一幢幢兩層的古式樓房,順著山坡坡勢,呈梯形街景。街道全是石條鋪砌的,縱向的道路修成台階石級,延伸到山腰。有一間突出的房子是清時政府設立的稅關。全村則60多戶人家,無田地,無畜欄雞舍。清嘉慶年間,西洋江江水比如今大得多,五六尺長的兩頭高翹的防浪水船運來”廣貨”、”洋貨”,載去山貨、土貨。達下成了雲、桂邊境貨物集散的埠頭。儘管埠頭不大,但還留有與經濟相應的文化遺址,如龍王廟、佛堂、關帝廟、私塾學堂等。
西平鄉火柴村位於縣城東南30公里的雲、桂兩省(區)交界處。它地跨兩省(區),村街南段歸雲南廣南縣管轄,北段屬廣西西林縣管轄,各設行政機關(清代叫“把總管”),行政權不能越界施行。每逢地支卯酉兩日成圩,是這一帶最熱鬧的市集。街北山頭有座白帝廟、街南坳口有座農王廟,街中還有座佛堂,佛堂中有巨型觀音塑像。佛堂有固定的田產。八柴原有塾館,是西林最早最完善的塾館之一。八柴保留一條南北走向的石條鋪的古街,還街頭巷尾尾的閘門、斷垣。
那勞鄉那勞村是清光緒初年雲貴總督岑毓英和清末兩廣總督、四川總督岑春煊的老家。這裡有岑氏經明、清兩代建起來的家宅、廟宇、紀念物等建築群。
岑懷遠將軍廟:岑懷遠,南宋邊將,是明朝上林長官司岑子成之遠祖。元朝至元元年(1264年)加大將軍銜。上林長官司岑氏土府遷居那勞村后建廟,清光緒元年(1875年)岑毓英擴建成四合院,有神堂、兩廂房和閘門,佔地180平方米。神堂神匾甚是堂皇,廊檐也甚寬敞,左右走廊分別以紅包六柱木架,上署鍾、鼓各一,鍾、鼓均畫有龍鳳。
岑氏宗祠: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建,分前後院,後院四合,后廳是神堂,兩廂房是陳列室,前廳中間是大門,天井四角有花圃,中間有方形石台上有繪著飛鶴的六角形亭子,名“鶴亭”。祠堂佔地約400平方米。
岑氏內院:佔地300平方米,是那勞岑氏建築群中最為古老的部分。明代襲上林長官司始遷府到那勞寨的岑密初建,地居全寨最高點。
宮保府:岑氏建築群中規模最為宏大的建築,因岑毓英在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受授皇宮“太子少保銜”,簡稱“宮保”,於是家宅即稱“宮保府”。它坐座於那勞寨中央,佔地面積1347平方米。始建於清光緒二年(1976年),光緒五年落成,原有大小8棟,逐步擴建到13棟。
增壽亭:岑毓英二北岑毓祥的第三個兒子岑增壽的身後紀念建築物。光緒十年(1884年)建,磚木瓦結構,亭作八角狀,上下三層,底層壁上書畫仍可見些許部分。佔地面積80平方米。
南陽書院:是那勞岑氏族塾,是教學的地方。有院門、一廳、二廳、兩廂房及一間廚房。二廳設孔座,又叫聖堂主。
2020年7月,獲“2020中國最具安全感百佳縣市”榮譽稱號。
2020年7月29日,被全國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命名為2017-2019周期國家衛生鄉鎮(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