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彬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研究生老師

朱彬,性別男,現任南京信息工程大學大氣物理學院副院長。

研究方向


大氣化學、大氣環境;側重大氣化學數值模擬和大氣環境觀測與資料分析。

主講課程


主講碩士研究生大氣化學、大氣擴散理論模擬及本專科大氣化學、空氣污染氣象學、大氣氣溶膠等課程。

代表成果


A、學術論文:
23、朱彬,安俊嶺,王自發,李一,光化學臭氧日變化特徵與其前體物關係的探討, 2006,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9(6), 744-749
22、朱彬 , 馬力 , 楊軍, 李子華等,重慶冬季大氣氣溶膠的物理、化學特徵,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006,29(5), 662-668
21、朱彬,王韜,徐永福,臨安秋季近地層臭氧形成及其前體物特徵, 2005, 氣候與環境研究, 10(2),185-192
20、周慧,朱彬,陳萬隆等,動態學習率神經網路預測氣溫的嘗試, 2005,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8(3), 398-403
19、 Zhu, B., H. Akimoto, Z. Wang, Meteorological impacts on seasonal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f surface ozone over East Asia: observational and model’s results, June 12-18, 2005,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cid Deposition Acid Rain 2005, Prague, Czech Republic
18、 Zhu, B., H. Akimoto, The Preliminary Application of a Nested Air Quality Prediction Modeling System in Kanto Area, Japan, Dec. 4-10, 2005, American Geophysical union 2005 Fall Meeting, San Francisco, US
17、朱彬,王韜,倪東鴻,臨安秋季近地層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特徵,2004,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7(2):185~192
16、 Zhu, B., H. Akimoto,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tropospheric ozone over east Asia, especially focus on Qinghai-Tibet Plateau, July,10, 2004, Asia Oceania Geosciences Society 1st Annual Meeting, 2004, Singapore
15、 Zhu, B., H. Akimoto, Z. Wang, Surface ozone seasonal cycles and interannual variations over East Asia: Meteorological impacts during 1996-1998, Sep. 4-9, 2004, 8th IGAC 2004 Conference, Christchurch, New Zealand
14、 Zhu, B., H. Akimoto, Z. Wang, K. Sudo, J. Tang and I Uno ,2004 , Why does surface ozone peak in summertime at Waliguan?, Geophys. Res. Lett., 31, L17104, doi:10.1029/2004GL020609.
13、 Hui Xiao, Bin Zhu, Modelling study of photochemical ozone creation potential of non-methane hydrocarbon, 2003,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45: 3–16
12、何友江、朱彬、馬力,重慶市冬季霧生消的物理特徵,2003,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6(6),821-828
11、朱彬、孫照渤等,2002,對流層NOx光化學轉化特徵研究,大氣科學,26(4), 487-495
10、楊軍、朱彬、李子華,2001,則當、景洪大氣氣溶膠粒子的物理、化學特性,氣象學報, 59(6): 795-802
9、 Zhu Bin, Hui Xiao, etc., 2001, Numerical study of cloud effects on tropospheric ozone, be published by Water, Air and Soil Pollution, 129:199-216
8、 Zhu Bin, Huang Meiyuan, etc., 2000, A new Scheme for simulating distribution and evolution of the tropospheric O3 and NOx on a regional basis, Chinese Journal of Atmospheric Sciences, 24(3), 247-260.
7、朱彬、黃美元等,2001,應用查表法模擬區域對流層O3、NOx分佈和演變的研究,大氣科學,25(1).
6、張雲峰黃建平、朱彬,哈爾濱地區雨滴直徑分佈函數,2001,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4(4),505-512.
5、朱彬、肖輝等,2000,非甲烷碳氫化合物的光化學臭氧生成潛勢的數值模擬研究,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3(3),338-345.
4、朱彬、李子華等,2000,西雙版納城、郊霧水化學組成分析,環境科學學報, 20(3):316-321
3、肖輝、朱彬等,1999,雲對雲中大氣臭氧影響因子的分析,氣候與環境研究, 4(3): 259-266.
2、徐國強、朱彬,極區大氣臭氧總量變化特徵及其對大氣溫度的影響,1999,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2(4),602-608.
1、黃建平、朱詩武,朱彬,輻射霧的大氣邊界層特徵,1998, 南京氣象學院學報,21(2),258-265.

科研項目


14、青海地區近地層臭氧來源研究,2009-201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
13、東亞地區近地層臭氧季節變化研究,2007-2009,教育部留學回國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負責人
12、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項目負責人
11、長三角城市群複合污染對區域大氣氧化劑分佈和季節變化的影響,2007-2009,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負責人
10、長江三角洲霧害監測預警及災情評估研究,2007-2009,科技部公益性行業科研專項,子課題負責
9、夜間大氣化學過程對白天城市臭氧形成的影響,2006-2008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項目負責人
8、長江三角洲地區大氣氮素沉降的觀測和數值模擬研究,2007-2009,國家重點實驗室(ISSCAS),項目負責人
7、長江三角洲地區近地層大氣氧化劑變化趨勢,2003-2005,江蘇省教育廳自然科學研究項目,項目負責人
6、沙塵氣溶膠對降水過程的影響機理研究,2003-200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
5、長江三角洲地區NMHC特徵及其源強估計,2002-2003,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項目負責人
4、重慶市主城區霧害形成機理、變化規律及其與大氣污染的關係研究,2001-2002,重慶市氣象局和重慶市環境科學院課題,參加
3、對流層氮氧化物光化學轉化特徵研究,2000-2001,國家重點實驗室(LAPC),項目負責人
2、中國科學院“九五”重大項目“大氣污染動力學研究,1997-1999,參加
1、西雙版納地區輻射霧研究,1996-199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參加

學術交流


待補

榮譽與獲獎


中國氣象學會涂長望青年科技貳等獎,2002,個人
全國優秀青年氣象科技工作者,個人
江蘇省普通高校“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2002,個人
南京氣象學院科技進步貳等獎,2002,排名第一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科技進步一等獎,2006,排名第一

學術兼職


中國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委員會委員;
江蘇省氣象學會大氣環境學委員會委員;
美國地球物理學會(AGU)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