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宏

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男,漢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中國廣播電視協會電視受眾研委會會長、中國電視藝術家協會3D影像藝術委員會常務副會長、中國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副校長、中國農業電影電視協會副理事長、中國傳媒大學碩士研究生導師(兼職)、第八屆全國德藝雙馨電視藝術工作者

個人履歷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1969年3月,隨父母下放到河北省蔚縣炮兵“五七”幹校務農
1969年12月~1976年4月,解放軍某部戰士、班長、黨小組長,因軍政素質突出榮立三等功
1976年5月~1979年8月,國營長城光學儀器廠工人(車工)、車間團支部書記、黨支部委員、廠團委委員
1979年9月~1983年7月,就讀於北京廣播學院(現中國傳媒大學)電視系電視編輯專業,任班長、黨支部書記
1983年7月~1987年7月,浙江電視台新聞部記者
1987年7月,中央電視台新聞部記者
1988年6月,中央電視台新聞採訪部文教組副組長
1989年8月,中央電視台新聞編輯部地方組組長
1990年9月,中央電視台新聞編輯部副主任
1994年12月,中央電視台新聞採訪部副主任(1996年主持工作);1995年被評為主任記者,1999年晉陞為高級記者
2000年5月,中央電視台體育中心副主任(分管體育新聞部);
2001年5月,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副主任(其間,2007年3月~9月,掛職青海省廣播電視局局長助理兼青海電視台副台長)
2012年9月,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副司局級)

相關經歷


王建宏同志是中央電視台高級記者,長期工作在新聞采編第一線,拍攝並編輯播發了2300多條新聞,以及《西施故里小雁盪》、《您好!巴西》、《懸樓城—利馬》等十六部專題片,獲得中國新聞獎、中國廣播電視新聞獎、民族好新聞獎等各類獎項56項。
在浙江電視台新聞部當記者期間,他1984年拍攝的新聞《杭州大學生排練中日青年大聯歡》獲得全國優秀新聞三等獎。1985年拍攝的3條新聞在全國獲獎(《著名的超山梅林受污染嚴重》、《諸暨22個養鴨戶組成聯合體》、《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竣工》)。1986年,王建宏有5條新聞在全國獲獎(《杭州公用電話亭損壞嚴重》、《一批珍貴鳥類重返西湖》、《秦山核電站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數萬竹排飛躍緊水灘電站百米大壩》、《吳玉華辭官當教師》)。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1987年9月,正在浙江湖州採訪的王建宏突遇一起大規模的搶魚事件,十 幾個村子的群眾哄搶水產大隊在承包的和孚洋里所養的魚。他拍完就立即把新聞傳回北京,當晚中央電視台《新聞聯播》就播發了《浙江湖州發生一起搶魚事件》,受到國務院領導的高度重視,專門為此做了批示(此消息和后播發了10條報道,獲得1987年全國優秀系列報道三等獎)。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1988年7月,為配合巴西總統訪華,王建宏和趙春林同志被派往巴西採訪,14天時間拍攝並播發了8條新聞,編輯製作了兩部專題片,受到巴西政府的高度評價。巴西總統薩爾內專門在總統府接受中央電視台的採訪並於採訪小組合影留念。
1994年6月,廣西梧州突發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王建宏臨危受命,帶領一個採訪組緊急奔赴廣西抗洪搶險第一線。當時洪峰水位高達25米91,超過警戒水位11米,市區的三層樓房都進了水。央視採訪組乘坐解放軍的衝鋒舟深入災區。白天烈日暴晒,暑熱逼人;晚上停水停電,酷熱的黑暗中蚊陣如雷,王建宏率採訪組在極其困難的條件下堅持採訪,陸續採制了《洪災中不屈的梧州軍民》、《永不消失的電波》、《水巷“順風耳”》、《在肆虐的洪峰面前》等一批生動感人、頗具特色的報道。國家防汛抗旱總指揮部、人事部、水利部和解放軍總政治部聯合授予王建宏同志1994年“全國抗洪模範”稱號(省部級勞動模範)。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一年一度的新春佳節,是家家戶戶團聚的日子。但王建宏28年沒有在 家裡度過一個完整的春節,不是到革命老區和邊遠貧困地區採訪,就是在電視台播出一線值班。他春節期間採訪過的地方就有:陝西的延安地區、山東的沂蒙山區、甘肅的武威地區、湖北的三峽工程工地、新疆塔克拉瑪干沙漠中的塔中油田等,撰寫了《征戰“死亡之海”》、《鏖戰唐古拉山 挑戰“生命禁區”》、播發了系列報道《新春走河西》等。
1998年1月10日,河北省張北尚義地區(北緯41.1度、東經114.3度)發生6.2級強烈地震,王建宏帶領數個採訪組第一時間趕赴災區,並擔任中央電視台前方報道總負責人,發回了《風雪千里震區行》等報道。1998年夏,長江流域發生特大洪水,時任中央電視台新聞採訪部負責人的王建宏組織十幾路記者奔赴災區,撰寫了《一腔熱血戰洪魔---98’抗洪前線紀實》等重要稿件。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1998年8月,王建宏率隊報道“蘭西拉光纜工程”的最後決戰階段。蘭西拉 光纜通訊幹線穿越荒無人煙的柴達木盆地,翻越氣候惡劣、被稱為“生命禁區”的昆崙山和唐古拉山,整個線路的90%在高海拔地區。8月7日,報道組拍攝“蘭西拉光纜工程竣工儀式”的地點在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
空氣中的含氧量只有內地的40%,多數同志都出現了較嚴重的高原反應;但大家一邊吸氧一邊堅持拍攝,並將信號迅速傳回北京。當天晚上的《新聞聯播》就播發了《蘭西拉光纜工程全線竣工》的新聞。
他直接參與並組織了《改革在你身邊》、《祖國大家庭》、《彈指一揮間》、《看今朝》等一系列重大報道。在鄧小平同志逝世、黨的十四大、十五大、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以及香港回歸祖國、長江三峽工程大江截流、珠海國際航展、美國總統柯林頓訪華、國慶50周年和60周年慶典、澳門回歸祖國、2000年悉尼奧運會、7.13申奧等大型直播報道中擔任主要負責人。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王建宏[中央電視台總編室常務副主任]
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以及2011年以來的全國“兩會”,王建宏擔任中央電視台報道辦公室主任,負責統籌協調各頻道的報道。
王建宏曾於1996年至2000年擔任中央電視台新聞採訪部黨支部書記,1997年、1998年、1999年被評為中央電視台優秀黨務工作者,2000年被評為國家廣電總局優秀黨務工作者,2001年被評為中共中央直屬機關優秀黨務工作者;其所在的中央電視台新聞採訪部黨支部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先進黨支部。
2011年11月,國家廣電總局黨組決定開辦3D電視頻道。王建宏被中央電視台任命為工作組組長。他克服重重困難,積極協調全台的節目系統、技術系統、央視風雲公司,以及北京、上海、天津、江蘇、深圳五個地方台,夜以繼日地工作,僅用了43天時間,解決了頻道開播手續、節目源、節目錄製、編排、技審、加密解碼等問題,終於使我國第一個3D電視試驗頻道於2012年1月1日順利開播。

主要論述


王建宏結合工作實踐認真研究電視報道的規律,鑽研電視理論,與張寧同志共同編著了《電視新聞採訪的理論與實踐》(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8年12月出版,書號:ISBN7-5043-3243=7/G*1233)。《中國電視觀眾現狀報告》獲中國廣電協會2004年研究作品一等獎;《CCTV節目生產管理系統》獲2007年國家廣電總局科技創新一等獎(軟科學獎)。
王建宏先後發表電視業務方面的專業論文30餘篇,主要有:《我國應建立多少家電視台——對電視熱的冷思考》(《電視研究》1996年第3期)、《長江三峽大江截流現場直播的機位設置》(《電視研究》1998年第2期)、《對柯林頓訪華幾場直播得與失的思考》(《電視研究》1998年第9期)、《從’98珠海國際航展談航空表演的現場直播》(《電視研究》1999年第1期)、《做好電視經濟宣傳報道工作》(《電視研究》1998年新聞專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