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缺經濟學

1980年亞諾什·科爾內所著圖書

《短缺經濟學》是匈牙利經濟學家亞諾什·科爾內創作的一部經濟學著作,於1980年首次出版。

《短缺經濟學》是科爾內的代表著作。該書運用非瓦爾拉斯均衡方法,以現實社會主義經濟中普遍和長期存在的短缺現象為主線,以企業行為分析為重點,從生產、交換、分配和消費各個方面剖析了現實存在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它描述了短缺現象的各種表現,指出了觀察和度量這些現象的可能性和方法,在此基礎上,揭示了短缺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政策失誤,而在於使企業預算約束軟化的社會經濟關係和制度條件,並說明在長期短缺條件下經濟如何運行。

《短缺經濟學》分析框架雖然是以匈牙利等東歐小國家為背景構建的,但它表現出對所有實行傳統計劃經濟國家的經濟運行的很強的分析力、解釋力與說明力。《短缺經濟學》是全面考察短缺經濟問題的第一個嘗試,該書及其有關中央計劃經濟的理論影響了一代中國經濟學人。

作品簡介


《短缺經濟學》除前言、引言和附錄外,共兩篇二十二章。其內容可以概括為以下認識短缺、短缺條件下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短缺經濟中價格和工資運動、短缺的原因幾個方面:
認識短缺
科爾內把短缺現象歸納為以下四種:
• 縱向短缺:存在於中央物資分配機關與要求者之間,要求者所提出的總量超過中央機關所能分配的物資總量時就會產生縱向短缺;
• 橫向短缺:存在於買方和賣方之間,賣方的供給不能滿足買方初始需求就會出現這種短缺;
• 內部短缺:企業內部缺少必要的互補性投入品儲備和生產能力的儲備,生產經常出現瓶頸,限制整個生產;
• 社會生產能力短缺:上述三種短缺的宏觀表現,是全社會生產能力被高度利用,整個社會生產被推到了資源約束的邊界的狀況。
短缺條件下社會主義經濟的運行
• 非價格信號條件下的短缺經濟運行
根據實際長短性質差異,有三種不同的調整情況:
1.即時調整。生產者根據短缺情況,可以削減產量、實行強制替代或改變產品結構。
2.短缺調節。在固定資金不變條件下,企業為適應今後幾個月的情況對生產計劃、投入—產出組合等方面作出調整。
3.長期調整。涉及到生產規模的擴大。從長期看,傳統體制下企業存在強烈的擴張衝動和投資饑渴。
長期調節情況下,價格信號對投資行為完全失效。
1.在瞬時調節和短缺調節情況下,企業在投入產出方面對價格的反應是不對稱的,作為買者的企業對任何一種正在出售的投入品有要求,它將不顧較高的價格買回來,而投入品所增加的成本遲早會通過向消費者和國家轉嫁索取回來。
2.長期調節情況下,價格信號對投資行為完全失效。
短缺經濟中價格和工資運動
• 隨著技術進步和經濟發展,差別產品越來越多,以行政方式集中管理控制價格越來越困難,價格分行勢在必行。
• 短缺經濟中同時存在提高成本和增加需求所引起的物價上漲趨勢。
• 在國家管理的必需消費品領域,存在價格剛性和“價格穩定陷阱”。
• 價格上漲必然促使工資上漲。傳統體制下,工資的剛性作用使人們對當前工資和本單位工資表示“不滿”。當工人發現工資水平低於鄰居時,會造成“工資緊張”。
短缺的原因
科爾內認為,產生短缺的直接原因是摩擦和吸納。他更注重和強調的是後者,因為摩擦存在於一切體制中,吸納是社會主義體制所特有。產生吸納機制的基礎是預算約束軟化。

作品目錄


前言
第一篇 沒有價格條件下的調節(上卷)第二篇 價格存在條件下的調節(下卷)
第一章 引言第十三章 企業:預算約束和利潤
第二章 生產者:瞬時調節第十四章 企業:對價格的反應
第三章 生產者:短缺調節第十五章 企業間價格的形成
第四章 買者:採購過程第十六章 工資
第五章 買者:需求的形成第十七章 物品和服務在家庭間的分配
第六章 賣者第十八章 家庭:消費者行為
第七章 生產和交換的正常狀態第十九章 消費品價格和消費品部門的短缺
第八章 調節的摩擦第二十章 貨幣: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
第九章 投資者:制度結構第二十一章 宏觀相互關係:吸納模型
第十章 投資者:長期調節第二十二章 父愛主義的程度 
第十一章 就業
第十二章 社會效益和社會成本:社會生產能力利用的函數 

創作背景


科爾內1976—1977年間應斯德哥爾摩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邀請,在瑞典以“短缺經濟學”為題作了一系列演講。《短缺經濟學》即出自這些演講稿。當時匈牙利已經開始了經濟改革,但還沒有完成市場經濟的根本性轉換,經濟制定的基本特徵仍然屬於計劃經濟。科爾內的分析就是以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體製為背景的。

作品鑒賞


1、傳統的社會主義經濟是一種短缺經濟。在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社會產品、資源和服務的短缺,是普遍的長期的經濟現象,是社會主義經濟的基本問題。科爾內所說的短缺不是自然短缺,而制度短缺或體制短缺,即由一定的社會經濟體制所造成的短缺。因此,短缺成為理解社會主義經濟運行的關鍵。
2、由於受到短缺的壓力,企業具有力求增加產量(數量衝動)和力求擴大生產能力(擴張衝動)兩張強烈的內在衝動。數量衝動和擴張衝動驅使企業力圖儘可能多地積存投入品(囤積傾向)和儘可能多地爭取投資(投資饑渴)。這些行為交織在一起,互相推動,使企業的需求不斷膨脹,加劇社會產品和資源的全面短缺。
3、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不存在迫使企業自願抑制投入需求和擴張衝動的力量,因為企業的預算約束是軟的。企業的軟預算約束根源於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中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父愛主義”。科爾內用“父愛主義”來形象表示國家對企業既管束又保護的關係。對企業來說,“父愛主義”意味著絕對的保護和安全。
4、克服全面的長期的短缺現象的根本途徑,是對傳統社會主義經濟體制進行改革。特別是要隔斷國家與企業之間的父愛主義關係,硬化企業的預算約束,進而改變現有企業的行為方式,最終有效地控制社會需求,從根本上杜絕短缺現象和與之共生的種種弊端。

作品評價


英國格拉斯哥大學蘇東所所長華萊士:對任何關係蘇聯型經濟理論和實踐的人來說,《短缺經濟學》是一部必讀的發人深省的書。
美國《比較經濟學》雜誌:《短缺經濟學》代表了在理解社會主義經濟功能方面取得的進展。
美國經濟學家邁克爾·馬利斯:科爾內對《短缺經濟學》觀點的綜合和一般制度特徵的詳細描述,在東歐文獻中,他的創造性努力是獨一無二的。

出版信息


《短缺經濟學》原系英文版,由阿姆斯特丹北荷蘭出版公司於1980年首次出版,同年出版匈牙利文本。中譯本由張曉光、李振寧等譯,經濟科學出版社1986年分上、下兩卷出版。

作者簡介


亞諾什·科爾內
亞諾什·科爾內
亞諾什·科爾內(Janos Kornai,1928一),匈牙利經濟學家,現為美國哈佛大學與匈牙利布達佩斯大學教授。科爾內曾擔任過世界經濟計量學會會長,聯合國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席。他是最早主張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利用市場機制的東歐經濟學家之一,並最早進行了把數學規劃運用於社會主義國家計劃制定的工作。其主要著作有:《經濟管理中的過度集中》(1957)、《結構決策的數學規劃》(1967)、《反均衡》(1971)、《突進與和諧的增長》(1972)、《非價格控制》(1981)以及《增長、短缺與效率》(1982)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