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救生艇的結果 展開
- 供船失事時救護乘員用的小艇
- 扮演類桌面遊戲之一
- 喬·賴特執導的美國電影
- 194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
救生艇
1944年上映的美國電影
《救生艇》這個劇本是希區柯克和妻子阿爾瑪一起原創的,創意來自報紙對盟軍船隻沉沒的報道。該片拍攝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戰況最激烈的時期。它是一部頗為成功的影片,對人性的善惡有著深入的描繪,同時也把處於戰爭狀態下那種人類的熱情和偏見表露無遺。
電影海報
威廉·班迪( )
沃·萊扎( )
亨利·赫爾(Henry Hull)
休姆·克羅寧(Hume Cronyn)
威利·沃爾特 (William Yetter)
瑪麗·安德森(Mary Anderson)
加拿大·李(Canada Lee)
這是一部由希區柯克和許多著名演員通力合作的影片,有著極為生動感人的故事情節。片中,他們分別飾演不同出身背景的劫後餘生者,在面對艱困險惡的環境時,展露出人類本性中高貴和邪惡並存的本質。這些僥倖的生還者雖然暫時算逃過一劫,然而,真正的苦難才即將開始,比起那些隨船沉入大海的受難者,他們的運氣不見得幸運多少;一望無際的大海隨時可致他們於死地,飲水和食物的匱乏使他們嘗盡生不如死的折磨,在每天面對死亡的威脅下,他們徹底的暴露出人類本性的善與惡。善者極思維護人類最後的尊嚴,力求自己的行為不致脫軌;惡者則露出猙獰殘忍的面貌,為求自保,不惜犧牲他人的性命。
1943年,一艘美國商船被德國U艇擊沉。9個倖存者——6男3女登上一艘救生艇,在大西洋上漂流。他們中,有知名女記者,富有的造船廠老闆,船員,護士,做過小偷的黑人,甚至還有一個被救上來的德國納粹船長。沒有水,沒有食物,沒有方向。納粹船長是唯一懂得駕駛救生艇的人,他偷藏指南針、食物、水,然後把船划向德國控制的水域。船上每個人,在絕境面前,都把性格中隱藏的善、惡表現得淋漓盡致。這裡沒有好人壞人,只有要生存下去的人。有人跳船自殺了,有人被謀殺了。有人需要截肢,有人失去孩子。有人從冷漠變得熱心,有人絕頂聰明卻又如此冷酷無情。僅存的7個人還發展了兩段莫名其妙的愛情。最終,船上的人集體殺死德國船長,船也駛到德國驅逐艦旁。因為很意外的原因,他們奇迹般得救了。就在片子的末尾,一個誰也想不到的意外又發生了。
然後換成另一個大腕,曾經寫過《人鼠之間》和《憤怒的葡萄》約翰·斯坦貝克。斯坦貝克的妻子本來不希望老公跟好萊塢混在一起,因為會“影響他文學創作的純潔”。但斯坦貝克為了證明自己愛國,接下了這個活。約翰·斯坦貝克完成本片的初稿后離開美國到了歐洲,為《紐約先驅報》做戰地記者,后劇本經過希區柯克、劇作家斯維凌不斷增刪於1943年4月30日初見雛形。
第3任編劇只幹了兩星期。
第4任推倒前面所有大腕,由希區柯克夫婦重來。後來,記者、作家兼邊劇喬·斯沃德因此獲得奧斯卡提名。
班克斯德
演女記者康絲坦絲
希區柯克認為的船上最漂亮的人。演這部影片時,塔盧拉赫已經41歲了。此前,她一直在百老匯演舞台劇。片中的女記者自私冷漠、崇尚物質、膚淺,但又極聰明,擅長與人溝通。正是她,最後把整條船團結在一起,讓大家逃出生天。
現實生活中,塔盧拉赫的性格與康絲坦絲幾乎完全相同。拍戲期間,新聞無數。
最八卦的,莫過於內衣事件。塔盧拉赫習慣在裙子下不穿內衣,而在景棚,救生艇被懸掛在3米高的地方。每次拍攝,塔盧拉赫都撩起裙子爬梯子上救生艇。春光當然一覽無遺。她不在乎,但是看了春光的工作人員在乎,他們向希區柯克抗議。希區柯克的態度是不聞不問。一天早晨,希胖用高音喇叭告訴手下:如果有意見,你們應該找服裝師或化妝師,這個我不管。塔盧拉赫老是記不住別人的名字,每天幾百次告訴別人她戒酒了,對其他演員充滿抱怨。她也因為水太冷,兩次患肺炎。
後來,她憑藉此片拿下紐約影評人協會最佳女主角。
1950年,NBC把《救生艇》改編成電視連續劇,已經快50的塔盧拉赫繼續出演康絲坦絲。
安德森
演護士
瑪麗是福克斯的簽約演員,當時在龍套和二流之列。僅僅因為所有演員都是外找的,投資方福克斯臉上掛不住,才逼著希胖使用了這個唯一的福克斯嫡系。瑪麗天真爛漫,但希區柯克對她遠沒有對塔盧拉赫般縱容。那個經典段子就出自瑪麗。瑪麗一次千嬌百媚的問希胖:我哪一面臉更美?希區柯克說:你壓在板凳上的那面最美。
斯拉扎克
演納粹船長
一個出生在奧地利的德國人。拍片期間,塔盧拉赫經常罵他:你這個納粹。片中,納粹船長被刻畫成最聰明的人,同時強壯無比。他會做截肢手術,會唱搖籃曲,可以整天整夜的划船而不疲倦,把其他逃生者玩弄於股掌間。沃爾特演的實在太出彩了,以至於後來本片被稱為“對德國納粹的讚美”。
侯迪亞
演科瓦克
代表工人階級。演員本身據說是共產黨員,出生於捷克。戲中與資產階級康絲坦絲髮展了一段感情。他泡康絲坦絲時的那句台詞——我們一起死吧,這比一起生活著更加幸福——堪稱經典。
休姆
演斯坦利
沉船上的發報員。休姆後來成為希區柯克的好朋友,成功向編劇發展。他改編的劇本《奪魂索》,是希區柯克的又一經典。
透過救生艇上每個生還者在面對生死關頭痛苦掙扎、求生的過程中所展現出來各種不同的行為模式,乃成就了這一部引人入勝的不朽名片。由於本片中很多鏡頭都是在一個人工的大水槽中攝製,其逼真的背景布置相當耗時費事且無法重覆使用,因此,任何一齣戲只要發生錯誤,甚至連一句重覆的對白,都無法像一般影片,只要將錯誤的部份重拍即可,不但得一一重建所有的背景和其它相關條件,每個鏡頭也必須重新定位重拍,方能確保前後的一貫性。片中飾演運輸艦上無線電操作員的休姆.克勞思(Hume Croyn)曾經回憶道:「工作人員必須小心翼翼地重新布置漂浮在水面上的油污和演員身上的服飾,整個水槽也必須重新裝備完善之後,方能再次集合演員進行重拍的工作。由於演員常常得掉到水裡,身上沾滿了油垢,因此相同的服裝也至少要準備六到八件,以便隨時更換。
在所有演員賣力的演出下,本片每個鏡頭都讓人有身歷其境的感受。「救生艇」這部影片自頭至尾就是屬於班克斯德的。無論怎麼說,希區柯克多多少少是救了這個女明星;在此之前,她已經陸續拍了六部極不賣座的影片,演藝生涯幾乎是走到了盡頭。希區柯克以美金七萬五千元的代價,邀請她飾演本片的角色時,她毫不考慮地接下這千載難逢的機會。
鏡頭一開始就掃過一堆流布在海上的殘餘物,隨著船隻的的沉沒,水面上更浮起一層油污。慌亂中,班克斯德逃上救生艇時,卻依然保持著高雅的髮型、完美的化妝,身上穿著貂皮大衣,鑽石、手飾一樣未缺。這就是典型無與倫比、雍容華貴的班克斯德。片中的她,甫一出現就是全身盛裝,彷佛要去參加一場百老匯的首映典禮,絲毫看不出她即將面對一場生死攸關、與大海搏鬥的持久戰。但隨著影片的進行,她已為自己證明,無論是在螢幕前或幕後,她都是一位極富勇氣的女性。希區柯克曾這樣讚美她:「她獨自一人,站著讓五千四百加侖的水從她身上衝過,依然面不改色,無怪乎獲得了全體工作人員的喝彩!」在影片拍攝進行到後段的三分之一時,她曾兩次感染肺炎,雙腳不聽使喚。她的演技無懈可擊,成功的演出為她贏得了紐約影評人最佳女演員獎。
觀眾給予本片熱烈的迴響,希區柯克再度被提名角逐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紐約影評人最佳女演員獎。
導演 | 阿爾弗雷德·希區柯克 |
編劇 | 希區柯克、阿爾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