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古斯丁龍
脊索動物門蜥形綱動物
奧古斯丁龍是蜥腳下目恐龍下的一個屬,生活於下白堊紀的南美洲。學名:Agustinia。奧古斯丁龍是於阿根廷的內烏肯省LohanCura地層中被發現,年代估計可追溯至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1600萬到1億年前。
奧古斯丁龍的命名是要紀念其發現者奧古斯丁·馬蒂內利(AgustinMartinelli)。它最初於1998年由著名的阿根廷古生物學者約瑟·波拿巴(JoseBonaparte)所命名,屬名稱為“Augustia”。但由於該屬名已由一種甲蟲所有,故波拿巴於1999年更改為“Agustinia”,並建立奧古斯丁龍科(Agustiniidae),以包含奧古斯丁龍。奧古斯丁龍只有一個種,學名為利加布奧古斯丁龍(A.ligabuei);種名是為紀念慈善家利加布博士(Dr.GiancarloLigabue),他曾資助發掘此恐龍的化石。
奧古斯丁龍是於阿根廷的內烏肯省Lohan Cura地層中被發現,年代估計可追溯至下白堊紀的阿普第階至阿爾布階,距今約1億1600萬到1億年前。
1999年,生物學家命名了一種新發現的恐龍―奧古斯丁龍,其名字是為了紀念發現奧古斯丁。馬蒂內利,同時還專門建立了奧古斯丁龍科。奧古斯丁龍科只有一個種,為利加布奧古斯丁龍。除此之外,對於奧古斯丁龍的分類一直存在爭議。因為發現的化石都是一些碎片,這些碎片包括有背部化石、臀部化石、尾部的化石、脊椎的化石、骨刺化石和腳上的腓骨、脛骨及五塊中骨化石。而股骨的化石因為太碎已經沒有辦法拼湊,所以很難清楚奧古丁龍究竟是哪一類的恐龍。雖然有生物學家為奧古斯丁龍建立了奧古斯丁龍科,但是沒有被廣泛地採納。因為那些零散的化石有一些具有梁龍科及泰坦巨龍科的特徵,也有可能是其中的一個屬,因此對於奧古斯丁龍的劃分還需要有更多的化石作為證據,否則很難得到統一的認可。
奧古斯丁龍有著獨特的裝甲,它的背部有著一連串垂直的寬尖刺及寬骨板,某程度上很像劍龍。除了其裝甲外,奧古斯丁龍的其他資料則不詳。被發現的一個腓骨約有89.5厘米長。若與其他恐龍的同一骨頭相比,奧古斯丁龍可以有約15米長。奧古斯丁龍生活在白堊紀早期的南美洲,是一種蜥腳類恐龍。奧古斯丁龍具蜥腳類恐龍龐大的身材,小腦袋、長脖子、巨大的身體、長尾巴是其最顯著的特點。奧古斯丁龍尾巴的長度可達整個身長的一半。
生長於距今1.16億-1億年前的早白堊世,被發現於阿根廷,南美洲地區。
與其他蜥腳下目的恐龍相似,奧古斯丁龍是四足的草食性恐龍。
由於奧古斯丁龍的獨特特徵,它原先被分類在自己的奧古斯丁龍科中。但是這個科名卻不被廣泛接納。因為奧古斯丁龍的化石過於碎裂的關係而難以被分類。但因它同時有梁龍超科及泰坦巨龍科的特徵,而同樣地是生活於下白堊紀的阿根廷,所以奧古斯丁龍有很大可能是屬於其中之一。除非有更完整的化石被發現,否則很難清楚是屬於哪一個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