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柳芳的結果 展開

柳芳

唐朝歷史人物

柳芳,字仲敷,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卒年不詳,史學家。

人物簡介


柳芳,唐蒲州河東今山西永濟人,生卒年不詳。
柳芳約在唐玄宗後期出仕,初為永寧縣尉,到唐肅宗時遷轉史官。
史館中史官修的“國史”,在唐朝高祖時巳開始撰寫,到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年)已由史官韋述將唐初到天寶年間的史實加工整理成113卷,柳芳在唐肅宗時但任史官後續寫了天寶後期到唐肅宗乾元年間(758—760年)的事迹,並連同唐初到天寶年間的事迹,共編成國史130卷。柳芳以後的史官還在繼續編寫,但再沒有人把它整理編定,只是續寫而已。在整理編定的唐朝國史中,柳芳所撰是最後一個本子。
柳芳在編寫國史中,勤於收集史料,並不知疲倦地工作,但由於天寶末年發生了安史之亂,唐史館史料散失,同時收集史料的工作又無法正常進行,史料來源缺乏,這樣,柳芳對唐玄宗後期及安史之亂時期的歷史主要是根據一些傳聞來寫的,所以寫成后缺漏錯誤之處很多,引起了一些人的非議。柳芳在唐肅宗朝還擔任過拾遺、補闕、員外郎等職,但他在這些任職期間,卻兼任史館工作。
唐肅宗末年,柳芳因事被貶官到黔中(今貴州地區),當時唐玄宗所寵信的宦官高力士也貶遷到那裡,他們路上相遇,結伴同行。高力士對他講了許多開元、天寶時的政治內幕,很多有史料價值,柳芳把這些都記錄下來,但因他所編寫的國史已經上呈了唐肅宗,不便再改動,所以他就用編年體重寫了一部《唐歷》,共40卷,把高力士提供的史料編寫進去。這部《唐歷》是柳芳的私人著作,後來唐宣宗認為不錯,就讓監修國史的宰相崔龜從等寫了30卷的《續唐歷》。該書接柳芳《唐歷》,止於唐憲宗朝。這樣,《唐歷》和《續唐歷》就具備了國史的性質,成為一種編年體的國史。國史實際上成了後來編修正史的半成品,唐以後所修的《舊唐書》、《新唐書》等就是據此為底本改寫成的。
柳芳還擅長譜學,曾將唐高祖武德年間至唐代宗永泰年間皇室宗枝承系撰成《永泰新譜》20篇。後來唐文宗看過曾讚歎其詳盡,並特召柳芳孫柳璟把永泰以後皇室家譜續寫完畢。
柳芳貶遷黔中赦免后入朝為右司郎中,后還曾任集賢殿學士,大約終死於該任上。
柳芳是唐代傑出的史學家,他一生勤於著述,所作頗多。尤其他編定的《國史》,寫的《唐歷》,為我國正史中的《舊唐書》和《新唐書》的編撰提供了很多可資依據的史料,其功績不可磨滅。

新唐書本傳


柳芳,字仲敷,蒲州河東人。開元末,擢進士第,由永寧尉直史館。肅宗詔芳與韋述綴輯吳兢所次國史,會述死,芳緒成之,興高祖,訖乾元,凡百三十篇。敘天寶後事,棄取不倫,史官病之。上元中,坐事徙黔中。后歷左金吾衛騎曹參軍、史館修撰。然芳篤志論著,不少選忘厭。承寇亂史籍淪缺。芳始謫時,高力士亦貶巫州,因從力士質開元、天寶及禁中事,具識本末。時國史已送官,不可追刊,乃推衍義類,仿編年法,為《唐歷》四十篇,頗有異聞。然不立褒貶義例,為諸儒譏訕。改右司郎中、集賢殿學士,卒。

野史逸聞


柳芳
柳芳嘗應進士舉,累歲不及第。詣朝士宴,坐客八九人皆朱紱,亦有畿赤官。芳最居坐末,又衣服粗故,客咸輕焉。有善相者,眾情屬之。(之字原闕,據明抄本補)獨謂芳曰:"柳子合無兄弟姐妹,無莊田資產,孑然一身,羈旅辛苦甚多。后二年當及第,后祿位不歇。一座之客,壽命官祿,皆不如君。"諸客都不之信。后二年果及第,歷校書郎畿尉丞,游索於梁宋間。遇太常博士有闕,工部侍郎韋述知其才,通明譜第,又識古今儀注,遂舉之於宰輔,恩敕除太常博士。時同座客,亡者已六七人矣。(出《定命錄》)
【譯文】
柳芳曾經參加進士考試,接連好幾年都未考中。一次參加朝廷官員的宴會,同座的八九個人,個個都是大權在握的要員,也有的是京城所屬及附近各縣的地方官。柳芳坐在最後邊,而且他穿的是粗布的舊衣服,同座的人都很瞧不起他。席上有位擅長看相的人,大家都請他給看相。他只對柳芳說:"柳先生,你沒有兄弟姐妹,沒有莊田資產。孤孤單單就你一個人,作客在外會有許多的艱辛。過二年該能考中了,以後你的祿位就不能停止了。在座的各位,無論是壽命還是官祿,全都不如你。"在座的客人都不信他的話。過了二年,柳芳科考果然得中,於是連續擔任校書郎,京城轄屬縣的尉丞,一個人奔走在商丘、大梁之間。後來,有一次遇到朝中太常博士這一職位空缺,工部侍郎韋述知道柳芳有才學,通曉譜系,還懂得古今的禮儀制度,於是把柳芳薦舉給宰相,聖上頒下詔書,授予柳芳太常博士。這時,當年朝士宴會上的同座客人,已經有六七個人不在人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