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堤古鎮

四川省遂寧市射洪縣轄鎮

徠原名“綺川渡”。雖然沒有了昔日的熱鬧景象,但她那秀麗的山水風光仍然具有誘人的魅力。這裡也有“目連救母”的精彩故事,千百年來在青堤一代接一代地傳頌著,一代一代的青堤人也因他們的祖先中出了目連大菩薩而深感榮耀和自豪。目連文化的核心是孝道。目連救母的故事感動著歷朝歷代的中國人,遂編成戲劇將目連精神發揚光大,以此為題材的《目連戲》應運而生。

地理環境


青堤古鎮
青堤古鎮
青堤古鎮(青堤鄉 ),西與沱牌鎮、沱牌生態園隔江相望,北連洋溪鎮,綿渝高速公路穿鄉而過,高速公路其中的一個出口距鄉政府僅1000米。
青堤古渡
位於射洪縣境內的青堤渡,原名“綺川渡”,梁元帝時更名為“清平渡”。后至隋滅唐興,唐王追封目連之母劉氏四娘為“青堤夫人”,從此古鎮名才定為“青堤渡”並沿用至今。涪江古渡那一棵棵遮天蔽日的黃桷樹,那一級級長著青苔蜿蜒而上的古老的石梯道,那一間間保存著古樸民風的老青瓦街房,甚至涪江邊岩石上那成百上千個拴船的石孔,都記錄著青堤古鎮昔日的輝煌。

文化


歷史遺跡
現有唐現在承至今的劉青帝帝墓;清朝道光年間的木刻碑及唐聖僧目前故里的石碑碑。木碑刻文:“妻江古鎮集載青堤昔唐聖僧目連故里,迄今瑩墓昭然可考,數百年間跡尤未替……”。石碑是大清光緒28年巡察所立“唐聖僧目連故里”的石官碑。以及傅家行善積德捐資修建的“會緣橋”、“積善橋”的殘橋還存在。還有鎮西劉氏府弟和劉氏四娘居住的花園寺等遺跡。有些地方在解放后雖經多次改建,但其古建築在人們心中的舊貌始終尤存。 文化底蘊
千年古鎮
青堤古鎮
青堤古鎮
青堤鄉是射洪縣有名的千年古鎮,浩浩蕩蕩水繞鎮而過,於秀水青山之間,於青堤江相伴。1949年前涪江是主要的川北地區的水上運輸線。鄉內還有多條石板路與鹽亭、南充、蓬溪等縣市相通,生長數百年的榕樹百餘株,有古漢墓群,沿江綿延近十里,青堤古渡興場歷史悠久,在大清乾隆時,與金華、太和、洋溪並列射洪四個重要集鎮,大清乾隆元年在青堤渡設管鹽大使署,陳毅的父親也曾供職於此,由於市鎮的繁榮,便構成了民俗、民間文化生長和傳承的獨特地理環境。
同時還有位於青泉山上的縣級重點文物漢代崖墓群37座,極具開發潛力;“四川老字號”青堤菜刀手工作坊,青堤菜刀手工作坊發端於清末,成形於民國,興盛於二十世紀八十年代,現仍保留純手工作坊式生產,2006年成功爭取全省同行業中唯一“四川老字號”企業(品牌)。川中一絕鐵水火龍,青堤鐵水火龍驚、險、奇、美,傳說是民國時產生,鐵水火龍五顏六色,表演氣吞山河,曾多次在縣城表演,獲特別獎。柳樹電航建成后,青堤鄉形成萬畝湖泊,有山、有水、有傳統的文化,是縣域文化旅遊開發的重點部位。2005年,射洪縣青堤目連文化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06年,射洪再度向申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發起了衝刺。 
目連文化
大孝目蓮地獄救母的傳說在青堤廣為流傳。在很久以前,青堤出了兩個大戶人家,鎮東頭金寶灣的傅家和鎮西渡口邊的劉家。傅家祖輩吃齋念佛,積德行善,很受鄉里的尊崇,有子名傅相,與鎮西的富戶劉萬筠之女劉氏四娘結婚,生一子名傅蘿蔔。傅蘿蔔乃桂枝羅漢轉世,是一個大孝子。劉氏四娘在家本來謹遵家規,恪守婦道,吃齋念佛,但因惡徒引誘挑唆,加之其弟威逼,竟然大開齋戒,破五葷,打罵僧道,由此觸怒玉帝,暴死花園,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大孝目連為救母親,於九華山出家,法號“目連”,終成正果。苦求佛祖,前往地獄救母。目連下到地獄后,滾血河、上刀山、下火海、闖十殿、斗厲鬼、演繹了一幕驚心動魄的救母故事。佛祖念其大慈大孝,封其為地藏王菩薩。
目蓮救母
青堤古鎮
青堤古鎮
目蓮救母的故事,源自佛教傳說。目蓮的母親墜入餓鬼道中,過著吃不飽的生活。目蓮是佛陀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目犍蓮尊者,目蓮是個既孝順又很有慈悲心的人,從小就誠心向佛,後來出家當了和尚,他虔心習佛,修行日漸高深,甚至具有神通眼的能力。因為惦念過世的母親,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時的貪念業報,死後墮落在的惡鬼道,過著吃不飽的生活,正在地獄里遭受餓鬼倒懸的苦刑。目犍蓮於是千辛萬苦趕往地獄,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以缽盛飯給母親充饑,但其母不改貪念,見到食物到來,深怕其他惡鬼搶食,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無法下咽。目犍蓮雖有神通,身為人子,卻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看著自己的母親受煎熬,內心真是痛苦不堪,便立刻求佛祖指點他營救母親脫離苦海,請教佛陀如何是好。佛陀說:“你母親生前自私刻薄,不做善事,生前罪孽太深重了所以才會有這種報應。要救她,不是你獨自一人辦得到的。七月十五日是結夏安居修行的最後一日,法善充滿,你必須在七月十五日當天,為各地的出家人準備百味五果,供養他們。這樣,集合了所有僧侶及眾神的威力,不但可以救你的母親脫離苦海,早日投胎,也可以解救別人的父母,讓他們也脫離苦難。”佛祖為他念《盂蘭盆經》,囑咐他七月十五盂蘭盆以祭其母。是連連忙照著佛祖的指示去做,舉行法會,誦經施食,終於解救母親的靈魂。並普渡了別人父親父親母親。佛教稱為「盂蘭盆」法會。近代獻瓜果、陳禾麻以祭先祖,固然有嘗新的含義,也是盆祭的遺風。
在佛教經典中,目連算得上是行孝道的典範。《佛說盂蘭盆經》講的就是中國民間傳說的目連救母的故事。目連的母親因為殺生謗佛,罪孽深重,被打入餓鬼道受苦,目連為行大孝報母親生育之恩,冒著危險下到地獄救母親於倒懸。但他道法畢竟有限,不能如願,便去求教釋迦佛主。佛主為他孝心所動,便為他指了一條救度的路,要他每年七月十五僧自恣日這天舉辦盂蘭盆會,以美食衣物供養十方僧眾,藉助十方僧眾的神力,方能救助母親並超度天界。所以,凡佛寺每年這天都有盂蘭盆會。
巴金攀上地緣親
“巴金祖籍是浙江嘉興縣,李氏世居里街。高祖李文熙,號介庵,先隨伯祖李秋門離原籍浙江嘉興到北京,得交當時名士張船山等人,後來又被山西一個姓馬的官員所聘,當了十多年的家庭教教授馬氏子弟應試及第后,李文熙也因此受到回報,被姓馬的保薦,捐了個前程,在1818年當幕僚入川。“李介庵當過青提渡鹽場大使、崇慶州同知等職,后定居成都。射洪縣有個叫青提渡的集鎮,是傳說中目連和尚修證成地藏王菩薩的故里。“李文熙可能在此當過管理鹽場的小官吏。清代同知、通判為州府一級的佐貳官(同知大致相當現在的副市長)。看來入川后李文熙宦途還順,從幕僚熬出了個有品級的朝廷官員……李文熙之子撰寫過《先府君行略》,記載過李文熙事迹。”青堤與巴金的地緣親近關係,為射洪縣的青堤目連文化再添一金。

社會


發展方向
青堤古鎮
青堤古鎮
青堤目連文化的厚重底蘊,將與現有的沱牌酒文化相融合,在射洪、在遂寧、全川乃至全國托起一道以“子昂故里、詩酒之鄉、魅力射洪”為依託的全新沱牌酒文化,形成一道“詩酒射洪、文化射洪和魅力射洪”的亮麗風景。
目連文化的核心是孝文化,孝文化源遠流長,且不分國度和政體,無論知識和文化程度的高低,不論雅人俗士,無論男女老少,只要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就有孝文化的存在,而且是代代相傳,永無止境。青堤目連故里引發尋根熱連年來,青堤獨特的目連文化的厚重底蘊吸引著無數國內外知名人士前來追根溯源。1993年,目連戲國際學術研討會召開期間,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人前來青堤膜拜;台灣著名作家蜀洪先生多次來青堤考證,並代表台灣企業界人士前來投資,達成了意向性投資計劃:待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批准后,首期投入100萬美元;三星堆老總庄景國也曾前來考察;中央電視台(戲曲頻道)曾多次宣傳目連戲,也曾提及目連故里;一些文化界人士相繼在《四川日報》、《遂寧日報》(遂寧報)、《西部射洪》上多次發表過有關目連故里的文章;蜀洪先生的《大孝目連地獄救母寶傳》一書已進行第三次印刷,發行量在10萬冊以上。目連故里射洪縣青堤鄉的說法和目連佛教文化已遍布10多個國家,影響日漸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