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達
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
《阿達》 ,全名為《阿達,或激情的快樂———家庭紀事》 ,是俄裔美籍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的第六部英語小說,也是他整個創作中最長的一部作品,寫於 1963年至1968年,1969年4月由紐約WcGraw Hill出版社第一次出版,此時的納博科夫已是古稀老人。《阿達》的問世,如同作者另一篇風靡全球的小說《洛麗塔》一樣,產生了巨大反響。這是納博科夫自認為寫得最好的小說,是納博科夫整個創作中最長的一部英文小說 ,也是最難解讀的作品之一,被稱為文學母題的百科全書,互文性是該小說的寫作特點。納博科夫通過對前人文本的戲擬模仿,與作者進行對話 ,並始終站在反方的立場上,對傳統的道德觀念和思想進行顛覆,從而確立一種新的話語。另有中國著名美術片導演阿達、英國女數學家阿達。此外羅曼·羅蘭的代表作《約翰·克里斯朵夫》里主人公約翰·克里斯朵夫曾經愛過的人物也叫阿達。
20世紀偉大小說家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阿達》,全名為《阿達,或激情的快樂———家庭紀事》,是納博科夫的第六部英語小說,也是他整個創作中最長的一部作品 ,寫於 1963年至 1968年 ,1969年4月由紐約WcGraw Hill出版社第一次出版。《阿達》的問世 ,如同作者另一篇風靡全球的小說《洛麗塔》一樣 ,產生了巨大反響與影響。
納博科夫
《阿達》是納博科夫晚年的一部長篇小說,也是他本人最長最鍾愛的一部大作。但因其晦澀難懂而使不少評論家望而卻步。《阿達》的問世,如同作者另一篇風靡全球的小說《洛麗塔》一樣,產生了巨大的轟動效應,並引起了一場爭論。著名文藝評論家阿佩爾在《紐約時代》 雜誌書刊欄首頁發表文章, 稱讚作者又創作了“一部偉大的藝術作品”,說納博科夫本人已經與當代文學的三大巨擘普魯斯特、喬伊斯、卡夫卡並駕齊名。還有一位批評家要求授予納博科夫諾貝爾文學獎,聲稱:“如果納博科夫不能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話,那唯一的原因只能是該獎不配納博科夫。”
在讀者界里,《阿達》同樣受到了熱烈的歡迎,雖然沒有《洛麗塔》那樣風靡全球,但在美國依然是當年度暢銷小說之一,名列排行榜第四,僅次於《教父》 、《愛情機器》和《一位裁縫師的自白》 。
阿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
阿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
閱讀《阿達》, 我們始終感覺到作品的對話性、辯論性和顛覆性。話題可能是某種思想或觀念, 對象可能是某個作家或人物, 等等。在對話和辯論中, 作者始終以反傳統的面貌出現, 即充當反方的角色, 將傳統的思想和觀念顛覆, 樹立一種新的話語。《阿達》開篇即戲仿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的篇首語“幸福的家庭家家相似, 不幸的家庭各各不同”,將它換成“幸福的家庭各各不同, 不幸的家庭家家相似”。在這句話中看似只換了一個詞,但整個句子的意思全顛倒了。如果說《安娜·卡列尼娜》中重點講述的是各各不同的幾個不幸家庭的故事,那麼在《阿達》中,納博科夫則強調了一個與眾不同的幸福家庭: 即萬溫與妹妹阿達組合的家庭。在《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因外遇伏倫斯基而導致了自己和家庭的不幸,然而在《阿達》中,萬溫與妹妹阿達的結合卻是那麼的幸福。這裡, 我們明顯地感覺到納博科夫在與托爾斯泰進行著某種對話,顛覆了後者的倫理道德觀念,提出了自己的家庭道德觀。在人類文明發展的過程中,禁止與血緣親屬通婚或發生性關係( 即亂倫禁忌) 是人類的共識,現實生活中這種亂倫關係為人們所不齒。即使在文學作品中,雖有不少作品對這種關係進行過描寫,但卻沒有哪一位作家像納博科夫那樣如此公開大膽地描寫兄妹關係的無忌,並聲稱這種關係的正常和美好。恰恰相反,在諸多亂倫母題的作品中,我們讀到的,要麼是主人公只有精神上亂倫的慾念和渴望,而無實質性的亂倫行為,如戴維·勞倫斯《兒子與情人》中的莫雷爾太太對兒子的渴望,威廉·福克納《喧嘩與騷動》中的昆丁對妹妹的慾念;要麼雖然發生了亂倫行為,但完全是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發生的,如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 中的俄狄浦斯弒父娶母;要麼即使有亂倫行為,也是暗中往來,偷雞摸狗,決不張揚,如曹禺《雷雨》中後母繁漪與周萍的通姦;在作者的另一篇同一題材小說《洛麗塔》中,主人公亨伯特也不敢向外暴露自己與繼女洛麗塔之間的實質關係,而以父女家庭遮人耳目。總之,在以往的諸多文學作品中所描寫的亂倫現象都是犯忌的,屬於被禁止行為之列。凡是有亂倫行為哪怕是只有亂倫意念的人,都要受到懲罰,這是一項傳統的遊戲規則。莫雷爾太太在失去了“情人”兒子之後,作為感情上的無家可歸者,在一無所有中一步步走向死亡;昆丁在企圖保護妹妹凱蒂的貞操完全失敗后,於精神毀滅和心靈絕望中了結了生命;俄狄浦斯在知道了真相后刺瞎了自己的雙眼;繁漪不堪心靈的重負,最後走進了瘋人院;亨伯特終於良心發現,在殺死情敵後被捕入獄卒死獄中。總之,亂倫禁忌,這是人類生活的道德準則,違背不得,誰要是違背了,破禁犯忌了,必然走向命運的悲劇結局,走向不幸。
阿達[弗拉基米爾·納博科夫作品]
《阿達》的故事即是納博科夫上述思想的最好說明。在這篇故事中,從頭至尾沒有涉及任何重大的社會問題,也沒有進行道德說教。副標題雖為”家庭紀事”,但卻不像傳統的家庭紀事小說那樣,通過一個家庭( 家族) 的興衰史來反映社會的變遷,也沒有通過家庭成員命運的發展來給予任何道德警示,甚至對主人公的生平傳記即生活中的大事件這些最基本的要素也是略帶而過。相反,對阿爾季斯莊園,對主人公萬溫與阿達的羅曼史卻不惜筆墨,重金描繪,呈一種自然狀態,讓你和主人公們一道享受“多麼自由,多麼無拘無束的愛情”的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