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楚雲
唐楚雲
唐楚雲,1897年生,老家原住南通縣余中區博愛鄉(現海門縣國強鄉),1923年遷至新街。父母靠種租田為生。192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開展一系列革命活動。1930年6月9日下午,唐楚雲、仇建忠帶隊執行任務,在新街北一里許,被省保安隊余世梅部包圍。在敵眾我寡的戰鬥中,中共南通縣委委員、余中區委書記、紅十四軍二師一大隊政治處負責人唐楚雲壯烈犧牲。
唐楚雲7歲進私塾,14歲到通源鎮小學讀書,他刻苦用功,成績一直名列前茅,深受教師器重。高小畢業后,輟學在家務農。老師們為他惋惜,便拼湊了一部分錢,資助他進了江蘇省第一代用師範(南通師範)。
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南通各校紛紛響應,唐楚雲也積極參加遊行示威活動。事後,他寫了《五四》、《黃昏》兩篇長文,表示了對社會現實的不滿和以身報國的決心。
1924年唐楚雲到上海龍門師範深造,並在該校加入了中國共產黨。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唐楚雲受黨的派遣到了通東地區。同年秋,打入國民黨公安局余東分局,任公安股股員。1928年春到南通總工會任籌備委員兼組織部長。根據上級指示,他利用自己職務之便,安排了一批共產黨員到大生一廠和鐵廠,促進這兩個廠工人運動的迅速發展。1928年7月,唐楚雲的身份暴露,遭到國民黨當局通緝。為了不連累家庭,他借口父母包辦婚姻,在《通海新報》上登載了離婚啟事。
1928年秋,唐楚雲任中共南通縣委委員兼余中區委書記。在農民積極分子中,先後發展了幾十名共產黨員,建立了黨的支部,進而發動群眾參加農民協會,進行抗糧抗捐鬥爭。
1929年春,鑒於鬥爭形勢發展,中共南通縣委建立了四個區隊,任命唐楚云為余中區隊負責人。從這時起,唐楚雲公開打出紅軍旗號,四處收繳地主手中槍支,積極開展游擊戰爭。國民黨為撲滅通東地區的革命武裝,一再增派重兵“圍剿”。唐楚雲依靠群眾,領導區隊始終堅持在原地鬥爭,受到縣委的表揚。
1930年2月,中國工農紅軍江蘇第一大隊成立,后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四軍一支隊(后改二師),唐楚雲任政治處負責人,直接參加了三打湯家苴以及余東、四甲壩戰鬥。1930年3月,我紅軍在三益區小漁渡,生俘7名從四楊壩下鄉的鹽警。在唐楚雲的耐心教育下,這幾個鹽警不但提供了四楊、四甲壩兩處的敵人口令,還願意帶路一起參加戰鬥,為順利地攻克這兩處據點提供了有利條件。
1930年5月18日夜,紅十四軍一大隊攻克余東鎮后,打開“仁泰典當”。翌晨,在分發繳獲財物的群眾大會上,身材高大的唐楚雲站在台上,向與會者宣講了黨的政治綱領,號召大家起來,打倒國民黨反動派,打倒土豪劣紳,建立工農兵蘇維埃政權。在唐楚雲的宣傳鼓動下,當場有60多個青年報名參加了紅軍隊伍。
1930年6月9日下午,唐楚雲、仇建忠帶隊執行任務,在新街北一里許,被省保安隊余世梅部包圍。在突圍戰鬥中仇建忠負重傷;唐楚雲英勇犧牲,時年3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