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錫福

中國以服飾製造為主的其他有限責任公司

盛錫福,又稱王府井大街盛錫福帽店,是北京著名的老字號,最早它是天津盛錫福總店的一個分號,開業於1937年。盛錫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品質優良而著稱於世,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改革開放促進了盛錫福的發展。目前,盛錫福的帽子不僅雄踞於國內市場,還遠銷美、德、法、加拿大、新加坡等國。

企業簡介


盛錫福是京華老字號企業,始創於1911年,百年的歷史抒寫著盛錫福代代輝煌的燦爛業績。
毛主席、周總理非常關心老字號的發展。按照周總理關於“要保住盛錫福的特點、組織起來辦工廠”的指示,我們發揮前店后廠的優勢,開創了集產供銷為一體的王府井盛錫福中心總店。
盛錫福帽子以其用料考究、手工製作、做工精細、品質優良而著稱於世,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廣泛歡迎。毛主席、周總理、劉少奇主席、陳毅副總理、江澤民主席以及朝鮮金日成主席、印尼蘇加諾總統、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等黨和國家領導人、外國政府首腦都曾在盛錫福訂做過帽子。
盛錫福
盛錫福

英文簡介

ChairmanMaoandPremierZhouconcerneditsdevelopmentverymuch.IntermsoftheinstructionofpremierZhou's'preservingfeaturesofShengXifuandrealizingitsindustrialization',weutilizedsuchanadvantageandestablishedourheadquarterinWangFujing.
Thecapsproducedby"ShengXifu"arefamousfortheirselectionofmaterials,handmadecraftsmanship,fineworkmanship,andgoodquality.ManyChineseleaderssuchasMaoZedong,LiuShaoqi.ZhouEnlai,ChenYiandJiangZemin,andforeignleaderssuchasKimIlSung(ChairmanofNorthKorean).Sukarno(presidentofIndonesia),andNorodomSihanouk(infanteofKampuchea)haveallorderedtheircapsinShengXifu.
盛錫福
ShengXifuhasbeenwelldevelopedduringthe"ReformandOpening"period.Atpresent,ShengXifunotonlyoccupiesalargeshareofhatmarketinChinabutalsoextendsitssalestoU.S.,Germany,France,Canada,Singaporeetc.
盛錫福
盛錫福

發展歷程


品牌創立

盛錫福品牌的創立,和劉錫三所處的歷史機遇相生相隨;與劉錫三的創新精神、創新意識水乳交融;與盛錫福的前店后廠結構密不可分,民國初年,許多人剪去長辮,摘下瓜皮小帽,脫去長衫之後都想換上適合潮流的新式服飾、鞋帽,富於革新精神的劉錫三,看準社會潮流,向社會推銷歐美式的“時帽”。盛錫福仿製的輕巧美觀的巴拿馬草帽和英、法、美式呢帽,自然受到人們的歡迎,成為當時的暢銷貨,盛錫福因此在帽業中脫穎而出。
盛錫福
盛錫福
盛錫福在兩次購進國外先進設備的同時,重金聘技師,也從同業中挖取技術骨幹,千方百計地網路人才搜集國內製帽技術中的絕招;還幾次派人東渡日本學習考察,帶回東南亞制帽的先進技術。對國內國外先進技術的積極吸納,使盛錫福在模仿、創新產品上獲得了高起點;前店后廠的結構使盛錫福能對市場需求迅速作出反應。同時,盛錫福的商業觸角已伸向五大洲相當廣泛的地區和國家,從那裡又獲得了國際市場的銷售情況、先進的技術以及商品的圖樣、融匯各國技術與風格、其品牌內涵迅速蘊積。
劉錫三為了創名牌,防別人仿製冒牌,特向當時政府申請註冊“三帽”商標。壟斷市場的日本草帽遂被冷落,盛錫福“三帽”一舉譽滿津門。1937年,盛錫福帽廠主要品種有75種,實際生產的帽子品種超過200多種。
盛錫福品牌的創立不僅源於他的品種齊全,更關鍵的是盛錫福產品製做過程中非常講究的工藝技術強勢依託。盛錫福從進料、生產到出廠檢驗,處處有人把關,每頂帽子的質量均屬上乘。盛錫福傳統製法的講究、工序的嚴謹為盛錫福的品牌營構澆鑄了堅實的技術基石。盛錫福十分重視企業文化積澱與展示,將企業文化建設和市場營銷結合起來,形成了新的競爭優勢,突出了文化品位。如今,盛錫福的產品已經打入國際市場,贏得了市場份額。這個金字招牌將會做得更好。

發展歷史

王府井大街196號的北京盛錫福帽店,是天津盛錫福帽店於1937年在北京開設的分號。盛錫福帽店創辦於1911年。創辦人劉錫三,山東省掖縣沙河鎮人,家中世代務農,幼讀詩書,粗知禮儀。一年家鄉受災,農田歉收,鄉里人四處謀生,他也離鄉去青島一家外國人辦的飯店裡打雜,后又到一家洋行做業務員,負責下鄉收購草帽辮。草帽辮是用來製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來運到國外製成草帽再返銷國內,以獲高利。劉錫三聰明過人,頗有心計,在洋行里幹了幾年,對草帽辮的質量好壞、品種和產地以及草帽的製作工藝等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於是決心攢錢自己的買賣。
盛錫福
盛錫福
民國元年(公元1912年)錫三與人合股在天津估依街開了家盛聚福小帽店,苦心經營了六年,又在天津法租界獨自開張了盛錫福帽店,這店名取得可有講究———“盛”取買賣興盛之意,“錫”和“福”均取自劉錫三的大號和乳名。劉錫三辦帽廠正值民國初年,人們剪掉清朝遺留的長辮,摘掉瓜皮小帽,總要有新式衣帽替換。劉錫三適時引進英、法、美等國的呢帽,所以在時帽市場一炮打響。據劉錫三的叔伯弟弟劉占慈回憶;劉錫三是個一門心思想把生意做大的人,他買賣賺了錢,不去置買田地,而是繼續擴大再生產。哪個城市商業繁華,他就不惜一切代價,想方設法在最繁華的地段開設自己的店面。劉錫三為了創名牌,防別人仿製冒牌,特向當時政府申請註冊“三帽”牌商標。在二三十年代,先後在南京、上海、北京、瀋陽、青島和武漢等地設立20多家分店。在世界列強爭相控制中國市場的時候,盛錫福的產品在當時先進的歐美各國爭得了一席之地,長了中國人的志氣。由於盛錫福的帽子質量好、式樣新,所以從1924年到1934年十年間共獲得當時各級政府獎狀15個。一些社會名流曾為盛錫福題寫書額。由吳佩孚書寫的“盛錫福”牌匾一直掛到現在。
盛錫福在北京落腳是在1936年至1938年間。西單北大街前門大街王府井大街和沙灘四家盛錫福帽店先後開業,均由柜上大徒弟常瑞符主持。
1946年以前,北京盛錫福的帽子都由天津總號工廠供應。1946年後改由自己在北京找小帽作坊加工。總號工廠生產的各種帽子,從進料、生產全過程到出廠檢查,道道有人把關,所以每頂帽子的質量都是上等的。改由小帽作坊加工后,同樣要求把住質量關,一頂劣質帽子也不準進櫃檯。盛錫福用小帽作坊加工產品,採取領料加工,也就是在盛錫福領料,按盛錫福的工藝要求加工。比如硬胎三塊瓦皮帽十分費工費事,如果不按工序製作,生產出的帽子不是戴上不舒服,就是帽胎變形。製作三塊瓦皮帽的帽胎,一律使用新棉花,縫製后,要用棕刷子往上抹漿子,而且要把漿子透進胎里去。抹完漿子要放進火箱里烤,出火箱后還要用紅烙鐵熨,要把帽胎熨熟了。這裡說得“熟”,是制帽業的一句行話,就是外觀微黃,帽胎既硬挺,又綿軟。這樣,戴上后不僅舒適,帽子還不會變形。之後用一層豆包布包起,豆包布附上皮面。這還不算完,還要進一次烤箱烘烤。這種製法是天津盛錫福總號的傳統製法,小帽作坊必須按此工藝進行,絲毫馬虎不得。
盛錫福
盛錫福
盛錫福曾兩次購進國外先進設備並重金聘請技師,同時也從同業中挖取技術骨幹,並千方百計地搜集國內製帽技術中的絕招,還幾次派人到日本學習考察,從而保證四季帽子生產都有嚴格的工藝流程和檢測手段。隨著時代的發展,雖然帽子的樣式已經迥異於以往的不同年代,但人們的需求卻在不斷增長。
盛錫福
盛錫福
1956年,王府井盛錫福帽店實現了公私合營,歷史翻開了新的一頁。一次,中華人民共和國總理周恩來到王府井視察,他親自過問了北京盛錫福的經營和發展,並且做出指示:“要保持和發揚老字號的特點,更好地為首都人民服務”。為了落實周總理的指示,當時的區政府以最快的速度進行落實。1956年,盛錫福帽廠在八面槽韶九衚衕19號正式開工生產。盛錫福走上一條為全社會服務的新路,開創了前店后廠集產、供、銷為一體的全新產銷模式。盛錫福的員工們牢記總理的教導,心裡裝著“大眾”二字,勤於動手,善於動腦,在一個不太長的時間裡,各種帽子的品種激增200多種,像青年人喜愛的“羊剪絨帽”,適合中老年人的“長毛絨帽”,女士們戴的“針織帽”,多姿多彩的“兒童帽”以及各式草帽都增加了多種花色。他們還開展了“自料加工”、“選料加工”、“舊帽翻新”、“特大(號)特小(號)定製”、“殘疾人特製”等多項便民服務業務。受到了廣泛的歡迎和好評。在中國人民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好交往中,盛錫福的師傅們兢兢業業,一絲不苟,他們曾經為毛澤東主席、周恩來總理、鄧小平同志等國家領導人出訪友好國家精心製作出圓頂帽、皮帽、禮帽、金絲草帽等各式帽子;此外,朝鮮的金日成主席、印尼的蘇加諾總統等外國政要都在盛錫福做過帽子。制帽大師劉書千、李長華先生今年已近70和80高齡,當他們憶起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為毛主席、周總理等國家領導人制帽的情景時,眼角里閃動著真情的淚花。令人們十分欣慰的是,盛錫福傳統的制帽工藝沒有失傳,而是後繼有人了。前幾年,江澤民主席出訪英國和俄羅斯,當江主席神采奕奕向歡迎人群頻頻招手時,電視機前有兩個人的眼睛濕潤了,他們是盛錫福的制帽技師馬啟斌和李金善師傅。因為主席頭上戴的氈禮帽和羊皮前進帽就是他們親手縫製的。更為可喜的是,據介紹馬、李二位師傅的徒弟業已錘鍊成材,可堪大用了。和王府井金街改造前相比,現在盛錫福的經營場地只有原來的五分之一,員工人數減少了三分之一,但銷售額卻提高了40%以上。目前盛錫福在外埠6個省市開有多家分店,經營時裝帽、休閑帽、裘皮帽、針織帽、兒童帽、禮士帽、棒球帽、草帽等8個系列近4000個花色品種,產品遠銷到了美國、德國、奧地利、新加坡、法國、比利時及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
算起來,盛錫福現任總經理李家琪已經是公私合營后的第五代掌門人了。這位從19歲開始在盛錫福學徒的中年漢子,由於絕頂聰明,已經是烏髮無幾了。在他任職的十二年間,經歷了兩次“震動”,即:王府井大街改造和企業股份制重組。提起“盛錫福”的歷史,李家琪如數家珍,而問起“盛錫福”的發展,他道出了三點秘訣:弘揚傳統、勇於創新、堅持不懈。他堅信百年老號的生機來自本身,堅信要生存發展就必須勇於創新。

盛錫福記事

1912年,劉錫三和友人合資在天津估衣街開辦了盛聚福小帽店。
盛錫福
盛錫福
1917年從東洋銀行得到一筆可觀的貸款之後,劉錫三在天津法租界21號選好店址,把盛聚福改為盛錫福。
1919年,盛錫福用巨資買下了西方人運來的一部全套電力製造草帽的機器,設立草帽工廠自產自銷,並很快在天津打開了銷路。幾年之後,盛錫福相繼設立了皮帽工廠、便帽工廠、緞帽工廠、化學漂白廠、氈帽工廠和印刷廠等,並開設了兩家分銷門市部。二三十年代,先後在南京、北京等城市設立分店20多處。盛錫福在美、澳、英、法、意、西班牙、葡萄牙、荷蘭、捷克、瑞士、瑞典、挪威以及非洲等地都有代銷處。
從1924年至1934年共獲國民政府獎狀15個。一些社會名流為盛錫福題字,其中宋哲元題“明馳中外”;秦德純題“冠冕群倫”;曹錕題“國貨之光”;鄒泉蓀題“冠冕吾華”。由吳佩孚書寫的盛錫福牌匾,一直掛到現在。
1936年,北京西單北大街盛錫福開業;盛錫福在北京王府井帽店的建立,使盛錫福走過了其輝煌的歷程。
1937年,前門大街和王府井大街盛錫福開業;1下屬937年,盛錫福帽廠主要品種有75種,實際生產的帽子品種超過200多種。
1938年,沙灘盛錫福開業。四家分店地處繁華市區,天天顧客盈門,到了四十年代,劉錫三年老體弱,回鄉養老。
1956年北京王府井大街盛錫福帽店參加了公私合營。同年,周恩來總理在視察王府井大街后指示:要保護和發揚老字號的產品特色,更好地為首都人民服務。在周總理的建議和關懷下王府井盛錫福制帽工廠正式規模性建立起來。同時,王府井大街盛錫福還有為國家領導人和外賓服務的任務。他們曾給毛澤東主席做過將校呢圓頂帽。
盛錫福
盛錫福
50年代,盛錫福為陳毅外長出訪印度尼西亞,做了一頂金絲草帽。60年代,周總理去莫斯科訪問時戴的水獺皮帽,也是盛錫福做的。劉少奇主席去莫斯科訪問,在盛錫福做了一頂美式圓沿皮帽。烏蘭夫、萬里等同志也在盛錫福做過帽子。朝鮮金日成首相曾在盛錫福做過一頂海龍皮帽,印度尼西亞蘇加諾總統做過一頂三羔皮帽。西哈努克夫人莫尼克公主也在盛錫福做過帽子。國內外各界人士慕名到王府井大街盛錫福買帽、定做帽子的,不計其數。

創始人


盛錫福
盛錫福
解放前,盛錫福總店在天津,創辦人劉錫三,本名占恩,號錫三,山東省掖縣(今山東萊州)沙河鎮人,家中世代務農。他幼年讀過幾年書,后因家境不佳而輟學,於是幫助父親在地里幹活,一年,家鄉受災,農田歉收,鄉里人四處謀生,他也離家去青島市一家外國人辦的飯店裡做雜勤。他為人勤快又好學,在飯店裡因經常與外國人打交道,學會了一些日常英語。不久,劉錫三離開了這家飯店,到一家洋行做業務員,負責下鄉收購草帽辮。草帽辮是用來製作草帽的,洋行把它收來,運到國外製成草帽再返銷中國,以獲高利。
劉錫三在洋行里幹了幾年,對草帽辮的質量好壞、品種和產地,以及草帽的製作等情況了解得一清二楚,於是他就想自己干。中國人的錢,幹嗎讓外國人賺去?以後幾年的時間,他省吃儉用,積攢了一筆錢。民國元年(1912年),他同友人合資在天津估衣街開辦了盛聚福小帽店。小店開張后,生意很興隆,年年盈利。后因東伙發生矛盾,劉與友人分手。這樣,盛聚福的買賣分到了劉錫三的手中,並決心把買賣做大些。他從東南銀行得到一筆可觀的貸款,又在天津法租界21號路選好店址,把盛聚福改為盛錫福,在民國六年(1917年)重新開張。
劉錫三命名的廠名“盛”字是希望買賣茂盛,“錫”字是取劉錫三名字中間的一個字,“福”字是因為劉錫三乳名叫“來福”,是祝福吉祥之意。商標是在盛錫福三個字下面,用草立連成環形,中間三頂帽子呈“品”字形,下面是“三帽商標”四個字,從上往下順著一念,剛好就是“錫三”二字。廠名和商標正合錫三之名。總的含義是錫三創辦的盛錫福、製造的“三帽”牌帽子繁盛不衰,讓他的名字永遠與帽庄一起長存。
劉錫三憑著自己的膽識與魄力,意識到要想使盛錫福的帽子高別家一籌,必須要有先進的技術設備,所以不惜花費巨資從國外進口全套的電力制氈帽的設備,重金聘請了制帽技師,專門從事新樣式的設計和質量的嚴格把關,使盛錫福成為國內製帽業中擁有第一流的先進技術設備的大型帽庄。劉錫三考慮到產品不僅要在國內獨佔鰲頭,而且還要打入國際市場,於是他派大徒弟三赴日本考察學習,掌握最新技術,使盛錫福如虎添翼,不到幾年功夫,就添了八九個專業工廠,如皮帽廠、便帽廠、緞帽廠等。在1929年菲律賓舉辦的國際博覽會上,盛錫福的草辮和草帽獲得了頭等獎,在東亞地區屬草帽業之冠。

公司業務


盛錫福皮帽

“盛錫福”於1911年始創於天津,上世紀三十年代開始在北京設立分銷處。創始人劉錫三註冊的商標“三帽”中就包括一頂皮製三塊瓦帽,可見皮帽製作支撐著“盛錫福”的半壁江山。劉錫三在生產經營過程中不斷從同業挖取技術骨幹,千方百計地搜集國內製帽技術中的絕招,“盛錫福”的皮帽製作工藝在不斷的完善過程中形成了一套特有的嚴格的質量標準體系。
盛錫福皮帽製作工藝流程複雜,每道工序都要求精益求精,其用料之講究、做工之精細是很多制帽工藝難以望其項背的。這項製作工藝是歷代的制帽師傅通過對生產經驗長期的積累總結得出的技術成果,這些手工工藝具備機械製造無可比擬的優點。
盛錫福
盛錫福
盛錫福加工製作一頂皮帽通常都要經過幾十道工序處理。從皮毛裁製開始,道道工序都有講究:配活兒要求毛的導向要一致、毛的長短粗細密度要一致、毛的顏色軟硬要一致,裁製皮毛時如頂刀、人字刀、月牙刀、梯子刀、斜刀、弧形刀、直刀、魚鱗刀等種種刀法千變萬化、應用靈活;縫製時要求頂子圓、吃頭均、縫頭勻,蒙皮面都要縫對縫、十字平,勾扇,翻帽,串口等工序、要求不一而足。
這些複雜而又嚴格的製作程序使盛錫福皮帽成為外形美觀、端雅大方、考究精緻並穿戴舒適的帽中精品,曾多次為歷屆國家領導人制帽,並饋贈國際友人,也深受廣大消費者的青睞,“頭頂盛錫福”成為人們在生活上追求高品質的一種象徵。現階段,能掌握盛錫福皮帽製作工藝的技師屈指可數,曾經成為王府井大街鎮街之寶的“盛錫福”海龍皮帽幾成絕唱,為了讓這項優秀的傳統手工藝繼續傳承下去,必須要予以足夠的重視和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