惱火

詞語

惱火是一種漢語辭彙,讀音為nǎo huǒ,指生氣發火。

引證解釋


1. 憤怒,生氣。
杜鵬程《在和平的日子裡》第五章:“小劉望著韋珍的背影,把剛才那一場爭吵帶來的惱火心情,忘得乾乾淨淨。”峻青海嘯》第四章:“他很惱火,想發作,可又抓不住他的把柄。”張枚月 程琪《拉駱駝的女人》三:“嚴柱被改花數落得有點惱火了。”
2. 方言。難受。
克非春潮急》三七:“老漢受涼感冒了,李克原就聽舒素貞說過,現刻見她……病得不輕,關切地問道:‘老人家你身上很惱火吧?’”

方言詳解


方言,意思是指很困難、辛苦、麻煩等。
意思等同湖南湘西地區的“老火”遇到棘手的事,心裡煩,煩躁,不爽,慪火,氣極了。
例如:這事很惱火(這事情很棘手、很難辦、很難處理。)
貴陽方言,常被寫成老火,意指對別人做事不滿意。
例如:你連這個簡單的題目都做不來,你好惱火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