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苗族彝族鄉

大山苗族彝族鄉位於該縣中部隆起部位的東北坡邊緣,有12個村,79個村民組,4686戶,15100餘人,10347人(2020年),有苗、彝、蒙、布衣、仡佬、白、漢等7個民族,是低洼平坦地帶,熱量條件相對較好,不足之處是坡地仍居多數。

鄉鎮概況


大山苗族彝族鄉位於該縣中部隆起部位(馬乾山、公雞山一帶)的東北坡邊緣,屬赤水河流域,東北與金沙縣接壤,縣內北鄰果瓦鄉,西與瓢井、長石兩鎮相連,東南鄰三元鄉,東接星宿鄉。鄉政府所在地離縣城約79公里。全鄉有12個村,79個村民組,4686戶,15100餘人,農業人口14979人,佔總人口的98.94%,有苗、彝、蒙、布衣、仡佬、白、漢等7個民族,少數民族4726人,佔總人口的31.22%。

面積氣溫


全鄉總面積126998畝,其中耕地16980畝,佔總面積的13.3%,耕地中,稻田1135畝,旱地39500.5畝,林地55737畝,佔43.6%,牧地14781畝,佔11.6%。該鄉政府所在地海拔1805公尺,年均氣溫10.7℃,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七月,該月平均氣溫為20.2℃,極端最低氣溫出現在元月,該月平均氣溫為-0.1℃,≥10℃的年活動積溫為3696℃,年日照時數為1250小時,年降雨量為914毫米,多集中在夏季。

生態治理


垂直氣候差異以及複雜多樣的生態環境,大面積林灌植被的存在,就足以說明生物資源的豐富。這是值得特別提及的,一是方竹資源,全鄉有5000畝,它可作編織與造紙用原料,每年秋季,僅竹筍約可收7.5萬公斤,是食品中的山珍,當地群眾從中可增加收入9萬餘元,但為保持水土流失,生態建設近幾年嚴禁採伐。二是天麻,天麻名貴藥材,但由於強度挖采,野生資源日漸匱乏,近幾年已有人工種植。

骨幹人才


該鄉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81人,農業人口人均2.7畝耕地,全鄉社會總產值1065萬元,人均710元,全鄉有農業勞動力6828人,占農業人口的45.5%,年均每個勞動力擔負耕地6畝,約有剩餘勞動1500人,向外輸出勞動力1120人,占剩餘勞動力的74.7%,現有勞動力中在種植、養殖、加工、運輸、縫紉等方面有專業特長的125人,他們是科技帶頭人,是發展農村經濟的骨幹力量。

土地資源


土地資源比較豐富,但質量較差,且使用不盡合理,基本上是處於待開發狀態。耕地從耕作精細程度和科技水平看,均遠距當前的先進水平,其深度開發潛力很大。本鄉較為集中連片的林地,牧地以分佈在1500公尺以上的為多,且多為四周低矮的凸部地位,海拔高而地勢凸起,所以一般氣候溫涼,熱量條件相對較差。農業用地約80%分佈在海拔1100-1600公尺之間,一般是低洼平坦地帶,熱量條件相對較好,不足之處是坡地仍居多數。

人口


2021年,大方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大山苗族彝族鄉人口為1034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