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孔輝

曾任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

郭孔輝,1935年07月12日出生,男,漢族,汽車設計研究專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現任吉林大學汽車學院名譽院長、汽車動態模擬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1956年畢業於吉林工業大學汽車拖拉機專業,分配到第一機械工業部北京汽車拖拉機研究所,1958年隨單位遷到長春,1991年評為博士生導師,1993年10月調吉林工業大學任副校長。

郭孔輝先後主持完成多項中國汽車行業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和一能源新能源汽車的開發研製工作。

人物經歷


1935年,郭孔輝出生在福州一個有著可觀家產的華僑之家。中學時,因為跳級和頑皮,他的數學常常不及格。後來遇上兩位優秀的數學老師,他們的循循善誘,使郭孔輝喜歡上了學習,立志要當一名“為祖國工業化做貢獻的科學家”。中學畢業后,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清華大學航空專業(入學第二年,該專業併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讀到大三時,忽然有一天晚上,學校通知他和另外幾位同學轉學,原因是他們有海外關係。無奈,郭孔輝轉到了華中科技大學汽車拖拉機系,該系後來併入長春汽車拖拉機學院(吉林工業大學前身)。“大學四年我念了4個學校,由學航空變為學汽車。”郭孔輝含笑說。其實也正是因為這份不太平靜的大學經歷,才使他得以和汽車結緣,一份不解之緣。
文革的前五年,研究所的工作完全停頓,由於海外關係,每次“運動”,郭孔輝自然都是挨整的對象,這佔據了他大量的時間。即使這樣,他也從未停止做研究筆記。
1971年,一汽接受了一個任務———因外交需要,要開發新一代“紅旗”轎車。轎車廠的同志希望郭孔輝幫助他們解決“紅旗”轎車的高速操縱性問題。“我當時很猶豫,因為五年前研究所里也有一些同志提出要研究汽車操縱穩定性問題。剛剛收集了半年多的文獻資料,正趕上‘四清運動’,把它作為‘三脫離’(脫離政治、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資產階級科研路線的代表,被‘批倒批臭’。事隔五年,文革比“四清”來得更猛,而研究汽車操縱穩定性需要具備當時國內沒有人懂的理論知識。這項研究不僅難度大,更可怕的是政治風險。”
在文革還未結束時,這項研究遇到的困難可以想見。郭孔輝帶領著一撥人,沒有樣車就到處求告,沒有儀器就自己研製,但最大的難題是沒有試驗場。無數個不眠之夜過後,他決定從汽車高速試驗運動軌跡和有效佔地面積的分析入手。經過試驗,他提出了後來被稱為“巧用場地,背道而馳,預調方向,以弧代圓”的高速試驗法。按照這種方法,在寬度只有國外試驗場1/5(甚至1/8)的飛機場上,使試驗車速從70公里提高到140公里,從而發現了汽車在高速下的特殊運動規律,為解決紅旗轎車高速發飄問題和中國汽車改進設計提供了理論指導。(此項目1978年得到全國科學大會的獎勵。)
相當長一段時期,郭孔輝夫婦的生活都非常艱苦。“當時我們住汽車研究所宿舍,但愛人卻在快到黑嘴子的第三機床廠上班,每天上班要換4趟車,回來也要坐4趟車。3個孩子,一個孩子在託兒所,另外兩個,她背一個牽一個。那時候真是很艱難。”這是記者從郭孔輝口中聽到的唯一一個艱難,運動中挨整,他沒叫過苦;科研遇到難題,他也不吭聲;在說到和他相濡以沫的夫人時,他動了感情。
1980年,接到了美國密執安大學的邀請函。郭孔輝回國后,所里先任命他為副總工程師。後來,升任總工程師兼所技術委員會主任、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
1993年,調到吉林工業大學擔任副校長,兼管國家重點實驗室。
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2007年8月,受中國機械專家網邀請,成為中國機械專家網顧問委員會榮譽主席。

社會活動


郭孔輝工作中
郭孔輝工作中
擔任國務院學科評議組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常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理事長,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常務理事兼技術工作委員會主任、吉林省暨長春市汽車工程學會副理事長,吉林省專家協會會長,吉林省暨長春市科協副主席,中國汽車工程學會操縱穩定性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車輛動力學分技術委員會主任委員。曾任美國密執安大學運輸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國際太平洋汽車工程第五屆學術會議技術委員會主席、國際汽車工程師聯合會學術會議技術委員會主席、吉林工業大學副校長、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郭孔輝
郭孔輝
先後主持完成多項中國汽車行業的基礎性科研項目和一汽新型汽車的開發研製工作。被汽車界譽為將系統動力學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振動與載荷研究的領先學者,中國汽車輪胎力學的主要奠基人,中國汽車操縱穩定性、平順性科技領域的主要開拓者和帶頭人。
最早將系統動力學理論與隨機振動理論引入汽車振動與載荷研究的學者。他應用自己在1959年提出的“力矩中心”的概念和後來提出的輪胎力學模型,創造了研究汽車側向振動的新方法。早在1976年發表的《汽車振動與載荷的統計分析與懸架系統參數的選擇》論文被美國密執安大學翻譯並作為文獻保存。1993年12月該校機械系主任Papalambros教授在信中說“我們至今仍應用你的車輛模型”。
負責中國首台開發型汽車駕駛模擬器開發與研製。1993年後主持國家計委、國家教委下達的該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項目(總經費2500萬元)。在汽車動態模擬國家重點實驗室建設中,負責大型開發型汽車駕駛模擬器的研製。該項目採取系統自行設計與集成,關鍵部件國外引進,一般部件國內配套,應用軟體自行開發,經過不懈努力已於1996年12月通過國家驗收。專家委員一致認為,該裝備在規模和功能上已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填補了國內空白,使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擁有該裝備的國家之一。
● 科研成果
他的研究課題“汽車操縱穩定性的計算機動態模擬研究”,“輪胎力學特性研究”、“汽車轉彎制動穩定性研究”、“人—車閉環操縱系統動力學模擬研究”以及若干國家標準的研究接連獲得部級和國家級科技進步獎。
為解決“紅旗”轎車高速穩定性創造的“高速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與評價理論”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80年代他承擔的“汽車操縱穩定性計算機動態模擬研究”、“汽車轉彎制動穩定性的模擬研究”分別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1990年完成的“人—車閉環系統操縱運動的計算模擬”,1993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
1985年獲部級科技進步三等獎,全國首屆發明展覽會銀獎。1988年他提出“輪胎側偏特性的一般理論模型”、“轉向制動、驅動聯合運動模擬的輪胎力學統一模型”。1990年負責的“汽車輪胎力學特性試驗研究”獲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
● 學術論著
出版了《汽車操縱穩定性》、《汽車操縱動力學》兩種專著,主持制訂了中國《汽車操縱穩定性試驗方法》等10多項技術標準。在國內外發表論文250餘篇,出版兩部專著。
先後獲吉林省有突出貢獻的拔尖人才、吉林省特等勞動模範、全國汽車行業優秀科技人才、中汽公司勞動模範及有突出貢獻專家、全國“五一”勞動獎章、全國歸僑先進個人、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首批特聘專家、吉林省優秀省管專家、“中國汽車工業50周年50位傑出人物之一”等榮譽稱號。1994年5月當選中國工程院首批院士。

個人生活


郭孔輝的老家是在福州郊區的郭宅。他的祖父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四。他祖父身體不是很好,種地有點吃力,便跟著別人下南洋,到了馬來亞后,開始做點小生意,慢慢地就把幾個兄弟也叫了出去。不久,他因肺病,回國養病,把生意交給他的弟弟(即郭鶴年的父親)打理。郭鶴年是郭孔輝的堂叔,在他手上郭家的生意規模才成長起來。
郭孔輝的父親出生在馬來亞。長大后,回國與郭孔輝的母親結婚,生了三個兒子后又出去了。抗日戰爭爆發后,他與國內失去了聯繫。抗戰勝利后,才回到國內。接著,又生了一個女兒。
郭孔輝的父親在解放后不久又出去了。妹妹在土改后,就跟著母親出去了。“文革”中,兩個弟弟也先後出去。在郭孔輝的堂叔郭鶴年的領導下,家族生意做得越來越大,眾所皆知的香格里拉酒店就是郭家的產業之一。
幾十年來,家人多次勸他出國繼承家業,將生意發展壯大。20世紀60年代初,父母從馬來西亞回國,就希望他能和他們一起走。父親年齡大了,身體又不好,高血壓加糖尿病。但郭孔輝覺得他既然從事了研究,就得有個結果,只好無奈地拒絕了父母。1972年,母親再次回國,含著眼淚拉著兒子的手說:“孔輝,下決心跟我走吧。”結果,還是老人一個人走了。
記者問他如何能面對優越的條件不動心,而在國內還要飽受“運動”之苦,換成別人,可能早就出國走了。郭孔輝說:“這可能就是人的本性。我對自己的專業非常有興趣,出去就是要做生意了。可能國外的生活是比國內好,但我比較重視自己的事業,覺得既然做了就要做出個結果來。實際上,人也是有慣性的。我沒有想得太多。就覺得自己有興趣天天做研究,琢磨課題。出去也有許多麻煩,首先手續就不好辦。我就不願意這麼麻煩,也比較安於現狀,覺得只要不再受折磨,有一個研究的環境就行了。事實上那時候挨整、受苦也習慣了。”

人物評價


郭孔輝
郭孔輝
不管是在長春汽車研究所還是在吉林工業大學(后併入吉林大學),郭孔輝在教學和培養新人方面都不遺餘力。幾十年來,他培養的碩士生、博士生,都已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的棟樑人才。即使已70歲高齡,有些課題他還是親自去做,並且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無保留地與學生一同分享。
現任郭孔輝助手的丁海濤說,他做本科設計以來就一直跟著郭老師,深深地為導師嚴謹的治學風格所折服。“郭老師身體不太好,但他平時工作特別忙。很多時候,他都是一邊在醫院輸液一邊聽學生或是其他人的彙報,人走了一撥又來一撥,他根本顧不上休息。郭老師的生日在暑假期間,但記憶中只有今年他才正兒八經地過了一次生日,其他的生日基本都是在他出差過程中匆匆忙忙地過去了。這個生日,幾個師兄提前組織了一下,大家在一個火鍋城裡搞了一次聚會。郭老師特別高興,和大家一起聊天。但話題還是離不開汽車,不管聊什麼,說幾句肯定轉到研究課題上。”
“他的一生簡直就是個傳奇,常人難以理解的傳奇。”助手盧盪這樣說,“郭老師非常具有人格魅力和精神感召力,很多學生都特別崇拜他,不論是他的人品還是學識。他能把工作的快樂和生活的快樂完美地結合在一起,持之以恆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現在很多人工作都是為了生存,一般人體會不到他的這種快樂。郭老師經常說:‘你和別人有差距,但你認真一些,一天、兩天你可能感覺不到變化,一年、兩年以後,你就會發現巨大的變化。搞學問一定要精益求精,態度決定一切。’”從盧盪的語氣中,記者分明能夠感受到,這絕對是發自內心的肺腑之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