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苦豆根的結果 展開

苦豆根

苦豆根

苦徠豆根,中藥名。為豆科植物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的根。分佈於華北、西北及河南、西藏。具有清腸燥濕,鎮痛之功效。常用於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濕疹,咽痛,牙痛,頑癬,燙傷。

入葯部位


根。

性味


味苦,性寒。

功效


清腸燥濕,鎮痛。

主治


濕熱痢疾,腸炎泄瀉,黃疸,濕疹,咽痛,牙痛,頑癬,燙傷。

配伍


1、治痢疾,黃疸熱病,狂躁:苦豆子根6-9g。煎湯服。(《沙漠地區藥用植物》)
2、治濕疹,皮膚瘙癢:苦豆子根15-30g。水煎服或熏洗患處。(《內蒙古中草藥》)
3、治燙傷:苦豆子根適量。研末,油調外敷。(《內蒙古中草藥》)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3-6g。外用:適量,煎水洗;或研末調敷。

採集加工


夏秋採挖,洗凈,切片,曬乾。

形態特徵


苦豆子,又名苦槐、白頭蒿子。灌木。枝多成帚狀,密被灰色平伏的絹毛。奇數羽狀複葉,互生,長6-15cm;小葉15-25,灰綠色,長圓形,長1.5-2.5cm,寬7-10mm,葉兩面及葉軸均被絹毛,頂端小葉較小,帶革質,先端鈍,基部近圓,托葉小,鑽形,宿存。總狀花序頂生,長12-15cm;花密生;萼鍾狀,長約8mm,萼齒短三角狀,密生平貼絹毛;花冠蝶形,黃色,較萼長2-3倍,旗瓣先端微凹,基部漸窄或具爪,翼瓣具耳;雄蕊10,1/3-1/4合生。莢果串珠狀,長3-7cm,密生短細而伏的絹毛。種子多數,淡黃色,卵形。花期6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陽光充足、排水良好的石灰性土壤上。分佈於華北、西北及河南、西藏。

性狀鑒別


根呈長圓柱形,稍彎曲,一般切成長15-20cm的小段,直徑0.8-2cm。表面棕黃色至褐色,粗糙,有明顯的縱皺紋及裂紋,具橫向皮孔,有時有支根痕。質堅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淡黃色,平整的切面木質部作放射狀排列,有裂隙。氣微弱,味苦。

藥理作用


1、中樞抑制作用。
2、抗炎及抗變態反應作用。
徠3、對免疫反應的作用:抑制免疫作用。
4、抗心律失常及正性肌力作用。
5、保肝作用。

現代應用


1、苦豆鹼注射液:用於急慢性腎炎及其他尿路感染、菌痢、腸炎。
2、治療惡性葡萄胎

論述


《內蒙古中草藥》:“清熱解毒。主治痢疾,濕疹,牙痛,咳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