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江
潼江
潼江為涪江一級支流,屬長江水系。潼江又名梓江、梓潼水、五婦水、弛水、陰平河等,河名極多,分段而異。潼江是涪江的主要支流,發源於江油縣境龍門山地,南流經梓潼、鹽亭兩縣,至射洪縣龍寶鄉境西注涪江,全長296公里,流域面積5220平方公里。
潼江河源段溪河眾多,呈樹枝狀遍布江油縣西北部馬角、厚壩、小溪壩3鎮和永勝、雙河、新鳳、新春、新興、銅星、重華、文勝、百勝、東安、河口、重興、青林口等13鄉。
其主源有3支,東支名渭河,發源於二郎廟鎮東北雷家河村海拔1710米的五指山(古稱五婦山、五子山)南坡關埡子,北支名馬閣水。
發源於雁門鄉會龍村海拔1602米的里埡子南坡,東、北二支南流至二郎廟火車站東雙岔河匯合后仍名馬角水,繼續南流。
西支系潼江正源,稱文勝河,發源於文勝鄉安順村海拔2127米的大火地北坡,東南流經白陽洞、文勝場,至百勝鄉中林壩與馬閣水匯合,稱陰平河。
西南流至小溪壩陰平村觀音壩,有發源於重華廣利寺的重華河與發源於銅星、新春、永勝、新鳳等鄉的貓兒河匯流后注入陰平河,再南流2公里至陰平壩,又注入發源於雙河、新興兩鄉的倒淌河(即神農河),自此形成潼江上游主河道,海拔562米,河面寬約150米,流向東北經三合村折向東流,至河口鄉場南劉家壩海拔529米處南流人梓潼縣境。
潼江江油縣境流域面積1580.04平方公里,形成主河道后長14公里,徑流補給主要為降水,次為地下水,少有冰雪。徑流洪枯變化非常突出,汛期平均流量43.5立方米渺左右,洪卷二自然地理·147·峰最大流量卻高達1000立方米渺以上;而枯水期流量僅在0.7立方米渺左右,1969年3-5月還出現過3個月的斷流,年平均徑流總量為4.68億立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