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樞

大熊座α星,北斗七星之一

天樞(Dubhe),即大熊座α星A(α Uma A),中國古代又稱貪狼星,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徠二亮星,距離太陽大約123±2光年(37.7±0.7秒差距),也是北斗七星中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顆。在北斗七星的勺子形象中,天樞是勺口起數的第一顆星,是離北極星最近的一顆星。不同於北斗七星的大多數星,天樞是一顆橙色的巨星,走到了“生命”的暮年。

天樞介紹


天樞,是一顆K0III型橙色巨星,是顆目視雙星,有一顆亮度為4.8等的伴星,雙星 軌道周期為44.4年角距為0”36。主星擁有4倍太陽質量,32倍太陽半徑,是一個巨大的恆星。

歷史文獻


天樞星
天樞星
《晉書·天文志》中說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
“越數年後,人皆頭頂五八之帽,身穿天水之衣,而人類又無矣。幸有小天罡下界,掃除海內而太平焉。”,

傳說


北斗天樞(貪狼星、小天罡星)化作人形時為貪狼星君,化作動物時為金鰲(金鰲、龍龜)。
北斗天樞(貪狼星、小天罡星)
北斗天樞(貪狼星、小天罡星)
金鰲(金鰲、龍龜)是中國神話中的一種神龜。通常是權利和財富的象徵。
易學認為,北斗天樞(貪狼星、小天罡星)是智星、吉星。象徵著強有力的統治管理。
道教認為,貪狼星君會在某些時刻以降世的方式度化眾人,帶來和平的希望。
貪狼星降世
隋高祖楊堅(讖語詩《馬前課》,“二三其位,羊終馬始。”,說的正是586馬年至599羊年,隋高祖開始了重新統一的步伐)
唐代將領郭子儀(為人忠誠,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立下大功,保住大唐江山百年之久。)
共和國開國領袖毛澤東(讖語詩《藏頭詩》,“幸有小天罡下界,掃除海內而太平焉。”,還有《黃櫱禪師詩》,“幸有金鰲能戴主,旗分八面下秦州。”,說的正是幸好有金鰲轉世的人能受到人民的愛戴;1946狗年至1950虎年,中國共產黨分八路大軍將民國政府趕出了神州。)

命名


中國

在古代中國,北極星代表天帝,象徵著權力,而天樞是北斗七星中離北極星最近的星,因而被命名為“天樞(樞意為重要的地方)”。《晉書·天文志》中說,北斗七星在太微北,樞為天,璇為地,璣為人,權為時,衡為音,開陽為律,搖光為星。在中國古代占卜學中,天樞又被稱為貪狼星,象徵著強有力的統治管理,擁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西方

在西方,天樞的傳統名稱為Dubhe,這源於阿拉伯短語ظهر الدب الاكبر,意為“熊”‎ 。 2016年,國際天文聯合會組織了一個恆星命名小組(Working Group on Star Names ,WGSN),對恆星的專有名稱進行編目和標準化。WGSN於2016年7月發布了第一份報告,包括了其批准的前兩批恆星名稱的一份表格,其中就有Dubh。

印度

對印度教徒來說,天樞被稱為 Kratu,是七個吠陀(Rishis)之一。

拜耳

在拜耳命名法中,天樞被命名為大熊座α A(α Uma A)。

物理性質


天樞的質量為太陽的4.25倍,半徑未知,但可以肯定體積非常大,密度相對太陽卻小的多,是一顆恆星演化到晚年形成的光譜型是K0II的巨星。它的光度也非常高,是太陽的316倍,絕對星等達到了-1.1±0.04等,因此它雖然是北斗七星中距離地球最遠的一顆星,卻是第二亮的一顆星。天樞的表面溫度非常低,只有約4600K,相比之下,我們的太陽表面溫度約為5800K。

所屬系統


天樞是一個光譜雙星,擁有一顆光譜型為F0V的融氫型白色矮星伴星,兩者的平均距離為23個天文單位,軌道周期為44.4年,軌道偏心率為0.4。
在距離天樞8′的地方,還有一顆光譜雙星,它有時被稱為大熊座α星C(α Uma C),但通常它被編號為HD95638. 這顆星有可能與天樞有物理關聯。
天樞有一個千分之一的亮度變化,並且已經檢測出了10種軌道振蕩,這都有可能是伴星導致的。

觀測


對於普通天文愛好者來說,天樞的視星等為1.79等,屬於比較亮的恆星,只要遠離光污染就比較容易觀測到。尋找天璣很簡單,只要向北方找到北斗七星,從勺口數第一顆星就是天樞,它與天權、天璣、天璇一起組成了勺子盛東西的部分(中國古代稱為“魁”)。需要注意的是,秋季北斗七星的高度角整體較低,因此秋季不太適合觀測。天的赤緯為+61° 45' 3.72",因此理論上說整個北半球和南緯29°以北的地區都能觀測到天樞。
1989年,依巴谷衛星( Hipparcos astrometry satellite)發射升空,用於對約10萬顆恆星使用三角視差法測量它們離地球的距離,天璣就是其中之一,天文學家因此獲得了一些它的數據。據其觀測,天璣距離太陽大約123±2光年(37.7±0.7秒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