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8條詞條名為天樞的結果 展開
天樞
足陽明胃經上的腧穴
天樞穴是臨床常用穴位,其應用以治療腸胃疾病為主。天樞穴屬於足陽明胃經,是手陽明大腸經募穴,位於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當腹直肌及其鞘處,有第10肋間動、靜脈分支及腹壁下動、靜脈分支,布有第10肋間神經分支,深部為小腸。主治胃腸病證,月經不調、痛經等婦科疾患。操作方法為直刺 l~1.5寸。
● 來源:《針灸甲乙經》
● 別名:長溪、長谷、谷門
● 歸經:足陽明胃經
● 功效:調理腸腑,升降氣機,調中和胃,理氣健脾
● 屬性:大腸募穴
● 天,天空;樞,樞紐。臍上應天,臍下應地,本穴位於臍旁,為天地上下腹之分界,如天地間之樞紐,正當人身之中,通於中焦,職司升降之功,為中下二焦氣化出入之樞紐,故名。
● 在腹部,橫平臍中,前正中線旁開2寸。
●
●
● 與肚臍相平,再臍中旁開乳頭至正中線一半的距離,即為此穴。
●
本穴的精準取穴使用了骨度分寸的方法,其中,兩乳頭之間為8橫寸。簡便取穴是臨床上常用的一種取穴方法,是長期臨床經驗總結的方法,操作簡便,便於記憶。一般情況下,簡便取穴的方法只適合日常按摩、拔罐、艾灸等養生防病時運用。如果使用穴位進行疾病的治療,則需要使用精準取穴。
● 皮膚,皮下組織,腹直肌鞘前壁,腹直肌,腹直肌鞘後壁。
● 淺層分佈有肋間神經前皮支,腹壁淺動、靜脈;深層分佈有肋間神經,肋間動脈,腹壁上下動、靜脈吻合支。
● 其他病症,例如發熱、癲癇、頭痛、眩暈、蕁麻疹、腰痛、水腫、痛經、月經不調、急性胰腺炎。
● 直刺0.8~1.2寸。
● 可灸。
● 指壓按摩:用指腹按揉或掌根推揉,每次1~3分鐘。
● 灸法:艾條懸灸5~10分鐘;艾炷灸3~7壯。
● 《針灸甲乙經·卷之十二》:女子胞中痛,月水不以時休止,天樞主之。
● 《針灸大成·卷六》:主奔豚,泄瀉,脹疝,赤白痢,水痢不止,食不下,水腫脹,腹腸鳴,上氣沖胸,不能久立,久積冷氣,繞臍切痛,時上衝心,煩滿嘔吐,霍亂,冬月感寒泄利,瘧寒熱,狂言,傷寒飲水過多,腹脹氣喘,婦人女子癥瘕,血結成塊,漏下赤白,月事不時。
● 《針方六集·卷五》:主一切虛損。
● 配上巨虛、闌尾,治急性闌尾炎。
● 配足三里,治消化不良。
● 配下脘、氣海,治腎炎。
因本穴氣血強盛,氣血物質與大腸經特性相符,向外傳輸是輸入大腸經所在的天部層次,為大腸經氣血的主要來源之處,故為大腸經募穴。
1、《千金方》:“小便不利……灸天樞百壯。天樞,主瘧振寒,熱盛狂言。天樞,主冬月重感於寒則泄,當臍痛,腸胃間游氣切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