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港開發區
臨港開發區
臨港開發區位於河北省東南部,東臨滄州港,北依京津,西接華北平原腹地,南望齊魯,區位優勢得天獨厚。臨港開發區區域總面積268平方公里,人口4.2萬。
臨港開發區作為國家政策引導發展的重點區域之一,是京津冀都市圈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被列為河北省“一線兩廂”經濟發展戰略的前沿地帶暨滄州市經濟的增長極,是實施“海上滄州”戰略的龍頭和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橋頭堡。
開發區的前身“中捷友誼農場”,是一個國際合作性的大型農墾企業。一九五六年初朱德副主席率團出訪捷克斯洛伐克共和國,捷克政府贈送給中國一套可耕種10萬畝土地的現代化農業機械設備。隨後國家和省政府用這套機械設備在河北省滄州市籌建了一個國營農場。為永久紀念中國和捷克斯洛伐克兩國人民的友誼,經國務院批准,周恩來總理親自命名並親筆書寫了“中捷友誼農場”場名。五十年的建設發展,農場經濟總量和運行質量位居全國農墾前列,已成為全國工廠化農業示範農場,並在2003年7月改製為省級開發區——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
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歷經十餘載開發建設,已進入快速發展的黃金期。特別是晉陞為國家級開發區后,園區的知名度與日俱增,國內外大項目紛紛向園區伸來“橄欖枝”。加快東區開發建設,擴展園區發展空間,不僅是區內企業發展壯大的需要,更是滄州臨港經濟技術開發區謀求新跨越的必然選擇。
臨港區東臨黃海,與新興港城日照接壤,南接江蘇省連雲港,西依臨沂商城,處於新亞歐大陸橋東橋頭堡的核心位置,是魯南蘇北沿海港口的重要腹地,臨沂市發展臨港經濟的最前沿。
臨港區山海相依、田園秀美、風光旖旎,有彩溝、雲蒙山、甲子山、蘆山等自然景點以及茶葉、藍莓、大櫻桃等觀光農業園。境內龍王河、綉針河四季長流,碧波清漣,直入黃海。“城中有山,山中有水”的近海自然環境,是生態宜居的理想之地。
臨港區交通十分便利,“海鐵公高飛”立體交通網四通八達。區內及周邊有七個港口(距柘汪港7公里、嵐山港20公里、嵐橋港20公里、日照港50公里、連雲港80公里、董家口港90公里,青島港200公里);三條鐵路(兗州—石臼、坪上—嵐山、晉中南鐵路線);三個機場(距臨沂70公里、連雲港70公里、青島200公里);六條高速(棗嵐、瀋海、京滬、長深、日東、濟青);一級公路嵐濟路。
臨港區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現存有春秋戰國時期的鬼谷子廟、孫臏著書修身之處孫臏洞。明代,坪上鎮大鐵牛廟村抗倭民族英雄孫鏜受嘉慶皇帝御批。革命戰爭年代,老一輩革命家羅榮桓、肖華、谷牧等曾在這裡戰鬥生活過,現仍保存有山東戰時工作推進委員會(省政府前身)舊址。1957年10月,毛澤東主席作出光輝批示:“愚公移山,改造中國,厲家寨是一個好例。”1992年7月,江澤民總書記視察坪上玻璃廠,並欣然題詞。
省委、省政府將臨港區納入山東西部經濟隆起帶發展規劃,作為打造山東經濟升級版的重要增長極;市委、市政府把臨港區列入全市“兩型”社會建設先行先試區,授予56項市級經濟管理審批許可權,在項目審批、建設、服務等各方面均具有較好的政策優勢。
臨沂被譽為“中國市場名城”,物流配送覆蓋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3300個縣級區域,遠銷10多個國家和地區。形成了“中國臨沂,物流天下”的格局。臨港區依託臨沂商貿物流優勢,形成了快捷高效、成本低廉的貨運物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