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後算賬

成語

秋後算賬,漢語成語,拼音是qiū hòu suàn zhàng,意思是比喻等事情發展到最後階段再判斷誰是誰非,也比喻事後等待時機進行報復。出自莫應豐將軍吟》。

成語出處


莫應豐《將軍吟》第七章:“有些人可不這樣看,死死抱住那點黑材料,準備秋後算賬呢!”

釋義


本指秋收后結算賬目。比喻待到事後再對反對自己的一方行清算處理。

典故


偏正 原意是等到秋天莊稼收穫後進行結算,現引申為事情過後對不友好不合作的人進行打擊報復。張平《抉擇》:“凡是參與這次活動的人,也不管是什麼目的,市委市政府保證不會追究責任,更不會~,揪辮子,穿小鞋。一定要解除群眾的後顧之憂,絕不要把群眾人為地往‘梁山’上逼,以免造成反正鬧也鬧了,要鬧就大鬧的想法。”△貶義。多用於形容不夠寬容的人。↔既往不咎 情恕理遣

近反義詞


近義詞

秋後算帳

用法搭配


例句

我們處事必須謹慎,小心她會秋後算賬的。

用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伺機報復。

成語由來


秋後問斬一詞應該始於唐朝。水滸英雄傳有提及秋後問斬一詞,應該是最早出現秋後問斬一詞。但是歷代問斬的時間並不一定在秋後。至明清才固定於秋後,嘉慶之後又改於隨判隨斬。此由來依據農民作息相關,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來做區分。古代死刑犯被判死刑之後通常都會要求集中處死,亦會事先公告。為何選擇秋冬二季實行,主要是考慮示警的作用。農民在秋冬二季較為空閑,也方便地方官動員民眾觀看,當時有強迫民眾觀看。一般行刑的時間大約集中在9-10月之間。所以會有秋後問斬一詞,秋季帶有肅殺之氣,因此死刑多於秋季執行。再則大概是因冬天百物蕭條,亦是進入一年的尾聲,亦適合執刑,春天象徵新生,夏季萬物正蓬勃生長,因此較不適宜取人性命吧。北方的農作物每年只耕作一次,所以秋後農作物收割后就有了經濟收入。而在這一年中欠下的費用就可以在秋後算清了。現在北方的一些農村,農民常在一些小的經銷店購買生活用品而時經常到秋收后一起結算這就稱為秋後算賬。比喻等事物發展到最後階段再判斷誰是誰非,也比喻事後等待時機進行報復。
另外,秋冬氣溫較低,屍體上的微生物不易繁殖,大大減少屍體處理不當后瘟疫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