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以容

洪以容

洪以容,1973年出生於上海;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著名下載軟體“網路螞蟻”的作者,該軟體是所有下載軟體中第一個使用“多點續傳”方式有效加快網際網路下載速度的軟體,問世以來,深受網民喜愛,曾是用戶最多、最為著名的國產共享軟體之一。

小檔案


姓名:洪以容
身份:下載軟體網路螞蟻(NetAnts)作者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73年7月15日
最喜歡的事情:捉弄別人
平時消遣:看VCD、聽歌、看球
最不喜歡的事情:逛街
喜歡的球隊:德國隊、拜仁慕尼黑
最佩服的人:孫正義

個人經歷


洪以容
洪以容
1991年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本科;
1995到1998年任上海華騰軟體有限公司程序員;
1998年辭職備考交大研究生,期間寫出“網路螞蟻”;
1998年在讀上海交通大學計算機系研究生,專攻網路安全和網路管理。
洪以容現居上海,仍在做軟體,但放在這上面的精力很少了,主要做投資這塊。

網路螞蟻的發展


孕育

網路螞蟻
網路螞蟻
1973年7月出生在上海的洪以容天生就是個寫程序的人。當他還在念高中時,剛剛接觸到程序,聽到學校里教授的 BASIC課程,洪就對此萌生了極大的興趣。為了有更多的上機時間,他打著其他同學的名義混進了學校的計算機興趣小組。當其他同學還在為青春煩惱不安的時候,他卻已經在旁邊靜靜地寫起了他的程序。記得親手寫出的第一個程序是“猜數”,這不乏幼稚的程序整整花費了他一個下午的時間。
BASIC課程結束之後,洪以容失去了接觸計算機的機會,可是對於計算機的熱愛卻已經深植在他心裡。高考的時候,他毫不猶豫地報考了上海交通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洪以容的大學生活就是找更多的上機時間,為此他想盡辦法。他省下飯錢自費購買上機票,不惜冒被管理人員趕出來的危險冒充其他班級的學生上機。那時候洪以容的技術並不精深,所有的實驗幾乎都以失敗告終,但他對計算機的狂熱追求卻使他逐漸後來居上。
1995年,洪以容大學畢業,進入了上海華騰軟體有限公司,正式開始了其軟體工程師的工作。華騰是一家上海規模比較大的軟體公司,承接了比如上海金卡工程、全國綠卡工程等項目。這些項目的技術含量很高,對洪以容大學四年所學到的知識是一個挑戰。洪以容如饑似渴地對各種計算機技術加以研究,這段時間,他上班的時候研究UNIX,下班之後研究WINDOWS,雙休日也不例外。只要是計算機的技術,都會成為洪以容興趣的焦點。

誕生

1998年4月,洪以容接到了上海交通大學的研究生錄取通知書,在4月到9月上學前的這段日子,他有暇便去網上看看。一段時間后,發現從網上下載東西的程序“用著不大順手”。眾所周知,國內的網際網路是世界上最慢的網路之一,通過網路下載資料,幾個位元組、幾個位元組的下載速率簡直可以把人的耐心磨盡!
洪以容想出了辦法,他想到了“多點續傳”。洪以容想到:從網上下載文件,就好比卡車到倉庫提貨。IE瀏覽器一般都只與目標網站建立一個鏈接,這就好比派一輛卡車去提貨。如果把要下載的文件分成五段,同時和網站建立五個鏈接,不就等於五部卡車同時去提貨,速度不就大大加快了嗎?
1998年6月,“網路螞蟻”第一個測試版本掛到了“電腦之家”的下載區。因第一個想到“多點續傳”並將之實現,洪以容在圈內有了名氣,他和許多國外著名下載軟體的作者成了好朋友,現在絕大多數下載軟體也相繼加入了“多點續傳”的功能。
為什麼外國人沒有首先想到這個點子呢?洪以容說:“可能是因為國外的網路速度已經挺快了、費用也不貴,沒有必要動用多點傳輸這個‘非常規武器’。相比較而言,中國的網友就可憐多了,ISP帳號費加上電話費實在不能讓人視上網為享受。可以說,‘網路螞蟻’是中國網路的畸形產物。如果哪一天,咱們網友不再需要使用‘網路螞蟻’之類多點傳輸工具的話,那我反而將為之慶幸。”

收費

上海的ISP的速度之慢、收費之高是人所皆知的問題。在“網路螞蟻”的開發過程中,錢一直是一個讓人頭疼的問題,作為一個在讀研究生,洪以容每月的生活費非常有限,雖然“網路螞蟻”擁有大量的用戶,但因為是共享軟體,洪以容也並沒有因此掙到什麼錢。每個月高額的電話費和上網費,都是讓洪以容提心弔膽的東西。
1999年8月,洪以容想到了一個生財之道,他仿照其他下載軟體,在軟體界面上放了一個廣告條。這種廣告條是一段運行在用戶機器上的代碼,在第一次使用它進行下載時,廣告條會彈出一個調查窗口來供用戶填寫,內容包括一些個人資料和興趣愛好。整個過程類似於申請免費電子郵件的註冊過程。這種做法立刻遭到了很多網友的反對,他們擔心網路螞蟻中的廣告條,會侵犯個人隱私和搜集個人詳細材料。
按照洪以容的解釋,這是一種近幾年才出現的共享軟體形式,被稱為ADware。共享軟體的誕生,也讓一批的廣告公司找到了新商機,就是在軟體中夾帶廣告條。當前最具影響力的公司是美國Radiate公司,已有四百多種軟體使用了這家公司的廣告條。
如果網友心存擔心,可以取消調查按鈕。所以這個“用戶信息搜集的過程是完全建立在用戶自願接受的基礎上”。至於廣告公司隨後將這些信息搜集起來,將其賣給自己的客戶,使他們得以有針對性地投放廣告,得到的也僅僅是一些並不具象的統計信息,比如軟體的使用人數、軟體廣告的顯示數和點擊次數等,而非大家認為的上網口令之類。
洪以容說,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Radiate的廣告條非法竊取了用戶的個人隱私。Radiate公司也以自己的信譽保證,它不會跟蹤用戶的瀏覽習慣,也不會監視用戶的操作,不會搜索用戶存儲在計算機上的個人信息。在整個事件中,洪以容覺得自己應負的責任是:“沒有事先向用戶做出說明,造成了大家不必要的擔心。”
作為“網路螞蟻”的作者,洪以容並且鄭重地向用戶作出了兩個承諾:第一,“網路螞蟻”本身從來沒有,將來也決不會做出任何侵犯用戶個人隱私的行為。第二,“網路螞蟻”使用的是Radiate廣告條。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它非法竊取了用戶個人隱私。假如日後發現Radiate廣告條有犯規之舉的話,他會立即將其從“網路螞蟻”中刪除。
洪以容認為:由此說開,中國的共享軟體長期以來一直面臨著嚴重的生存危機。軟體作者憑熱情日以繼夜地工作,卻難以獲得應有的報酬,久而久之就會完全喪失信心。“網路螞蟻”之所以放上了廣告條,是因為他覺得就目前情況來看,類似於媒體廣告的軟體廣告不失為一種可行的做法。用戶不需要直接向軟體作者付費,軟體作者也可靠廣告獲得收入。這無疑也是對國內共享軟體尋求出路的一次嘗試。

特長

洪以容承認自己有一個特長——懶。當初想到網路螞蟻的下載靈魂思想——多點續傳時,洪以容想到的不是自己馬上去編寫,而是叫一個好朋友幫忙寫代碼,結果那個朋友回絕了他。這也成就了洪以容和他的“網路螞蟻”。
因為“懶”,洪以容和他的“螞蟻”還引起了另外一個風波。這就是“網路螞蟻”剛推出的時候,第一個版本是全英文的界面,當時很多用戶沒有意識到這是個國產軟體,也就沒有什麼事情發生。可是有一次《電腦報》的記者採訪了洪以容,第一次讓大家知道“網路螞蟻”其實是中國人的作品。這在一些“愛國者”看來,洪以容簡直就是“假洋鬼子”,於是一篇名為《別了,假洋鬼子》的文章在網友中迅速傳播著。文章中猛烈的批評網路螞蟻採用全英文界面的現象。引起網上謾罵聲一片。洪以容對此表現得很冷靜,他笑著說:“沒什麼啊,會提出這樣的問題很正常,但是不能說我不愛國,英文界面和愛不愛國完全沒有關係,要是說我懶,這點我倒是承認的。我寫程序的時候採用的是單位元組的處理方式,要改成雙位元組的,需要對程序作很大的修改。而且很大程度上是工作量的事情,不是技術上的,我還有很多新的功能沒有做,所以一直懶得去做中文版。”
此時,洪以容的朋友們馬上寫了一篇文章幫洪以容澄清這個問題,並且也馬上替洪以容做了中文版本,過了這道關。
後來,洪以容也很注意軟體的本地化,我們可以在Netants官網上的本地化列表看到,Netants的語言版本已經達到二十二種。洪以容說,新版本的網路螞蟻只需要完成一個文本文件的語言翻譯就可以製作新的語言版本了。網路螞蟻可以說是目前中國國內最注重多國語言支持的國產軟體。

轉折

在“網路螞蟻”運行了一段時間之後,洪以容的生命中出現了兩個轉折。
第一個轉折是一個小小女網蟲的出現。他們認識了,走到一起了,她成了他的女朋友。她也是一個程序員,經常能對洪以容提出一些不錯的建議,不過她最重要的功能是可以幫他回信。“網路螞蟻”的發展可以從她回信的這個側面看出。剛開始的時候也就是1998年12月,每天大概有十幾封信,到1999年年底,每天就要回四五十封,到2000年2月網路螞蟻1.0正式版推出的第一天,回了一百多封Email,以後大概就保持在七十幾封。每次洪以容他們倆見面,總是要討論“螞蟻”。可以增加一些什麼功能啊,那些地方操作不方便啊。現在“網路螞蟻”上的語音提示,就是她的聲音。
另一個轉折是網路螞蟻的競爭對手FlashGet的出現。它使洪以容不敢偷懶,不斷完善著“網路螞蟻”。作為一個可以採用更多線程數、全中文的界面、方便的文件管理系統的下載軟體,FlashGet一出現就給“網路螞蟻”帶來了很大的威脅,因為他幾乎繼承併發揚了“螞蟻”所有的優點,而補充了“螞蟻”最大的缺點。面臨這樣的局面,洪以容很自信,他說:這個軟體的出現很正常,現在的世界就需要競爭,看著吧,我才不會落後呢。從此這兩個作者就暗暗地較上了勁,你出個新版本我也出一個,你加了一個新功能我也要加上,你沒有的功能我也要加上,於是在競爭中這兩個軟體就一起變得成熟起來。這時候,洪以容又開始不滿足了,現在不是流行強強聯手嗎?網際網路的另一個精神不就是合作嗎?所以他找到了Flashget的作者,兩個作者一拍即合,從此成了好朋友。

現狀

網路螞蟻早已停止更新,官方網站早已關閉,最新版本為V1.25。
雖然網路螞蟻不存在了,但是,它曾經也是網際網路上的一段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