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鳧山的結果 展開

鳧山

山的名稱

鳧(fú)山,又名八卦山,主峰海拔233米,面積約為9.2平方公里,周長12公里,據當地傳說,伏羲和女媧曾在此生兒育女,繁衍人類,山腳下有鳧山羲皇廟遺址。

鳧山位於山東省濟寧市鄒城市西南部,南部與滕州市以山脊為界。

八卦山簡介


鳧山
鳧山
鳧山,又名八卦山,其東峰又稱承雀山,位於鄒城市西南部的郭里鎮,傳為女媧誕生於此(詳見商務印書館1931年出版《中國古今地各大辭典》),其南半部與滕州市以山脊為界,主峰海拔233米,面積9.2平方公里,周長12公里。
山腳下曾有羲皇廟一座,依山而建,為亭、榭、樓、閣的集合體,結構嚴謹,氣勢恢宏,風格獨特。有很高的考古價值。
2019年3月8日,泰安市人民政府公示的《泰安市城鄉一體空間發展戰略規劃》中提到山東省要以”四山、四水、四城、四聖”為中心建設中華文化樞軸,鳧山為其中的“四山”之一。
鳧山
鳧山

景觀景點


羲皇廟遺址

鳧山
鳧山
羲皇廟,又稱伏羲女媧廟、人祖廟,俗稱爺娘廟,因集“儒、釋、道”三家一體,為全國範圍內少之又少三家僧人主持的“三僧廟”。該廟依山而建,為亭、榭、樓、閣的集合體,結構嚴謹,氣勢恢宏,風格獨特,多由石刻、木雕組成,雕刻藝術精美,惟妙惟肖,截止到2016年,已探明羲皇廟原來的規模佔地達65畝,共有100餘間房屋,廟址平面呈長方形,廟內曾有全國最大的碑、有屈指可數極為罕見的中國古代裸體雕塑,還有造型奇特的四棱方碑是魯西南最大、影響最深、香火最為旺盛的宗教聖地,具有中國式的古羅馬遺址建築特徵。
鳧山
鳧山
遺址現存為數不多的文物仍有很高的考古價值,尤為難得的是有一明代贔屓馱負的巨碑,碑文計42行,2858字,曆數盤古、三皇五帝,尤推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正式從夏代帝王紀曆開始,一直截至當世明朝萬曆四十五年,共計,載刻正統十三朝234名帝王年號及其在位時間,通史跨度之長,皇帝年號之清晰,在位時間之確鑿,接續世代之嚴謹,鐫刻文字之簡約,為當時通鑒志書所無,在中國碑刻群中絕世無雙,堪稱中國皇統第一碑。

文化產業園

鳧山
鳧山
伏羲文化產業園項目總投資2.3億元,旨在打造集遺址展示與保護、文化教育與傳承、公眾休閑與遊憩於一體的綜合性文化園區,對於弘揚伏羲文化、傳承中華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文化交流


行動
為方便群眾表達懷古之情,提升伏羲文化影響力,郭里人在東鳧山兩麓選址建設伏羲文化產業園、朝拜廣場、伏羲女媧雕像以及朝拜路、停車場等附屬設施;

廟會祭祀大典

祭祀大典
祭祀大典
為弘揚優秀的傳統文化,鄒城市民間文化學者與非遺保護部門依據東夷文化古籍中的點滴記載,恢復了農曆三月三日的廟會,並於當日在伏羲廟遺址上,用樂器·樂譜·祭器與舞步,還原了上古祭儀,以此祭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伏羲和女媧。重拾遠古記憶,尋覓古老足跡,感悟始祖文化精髓,用優秀的傳統文化撫慰浮躁的心靈。
每年上萬群眾齊聚伏羲朝聖廣場,在伏羲聖像前叩首行禮,追思人文始祖肇啟文明的偉大歷史功績,表達對太昊伏羲的無比崇尚和敬仰,祈福生活安康。

交通指南


鄒城汽車站可乘坐103路直達郭里鎮,票價2元。
鳧山
鳧山

八卦山地質


冬日鳧山
冬日鳧山
據民國版《鄒縣地理志.李氏捷調查》載:山 石屬新元古界奧陶紀北系灰岩,山土為黃色沖積土層,土質肥沃。又載,該山“群峰銜,絡繹不絕,遠望若水上之鳧。”故名鳧山,又名承雀山,亦名魯府山。因有東西相對峙的兩座鳧山,此山居東,故稱東鳧山,西鳧山與其相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