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樁壺

梅樁壺

梅樁壺紫砂泥胎,呈深栗色。壺身、流、把、蓋全部是用極富生態的殘梅樁、樹皮及纏枝組成,作品是一件強而有力的雕塑,壺上的梅花是用堆花手法,將有色的泥漿堆積塑造成型,栩栩如生。梅樁壺高10.8厘米,寬14.6厘米。

工藝特色


梅樁壺壺身刻:“居三友中、佔百花上。鳴遠。”行書款,款下蓋“鳴遠”篆書陽文方印。現代宜興紫砂藝人也有摹仿這梅樁壺的新壺出現。在宜興陶人中,除了惠孟臣陳鳴遠作品可算是被後人摹仿最多。

製造人簡介


陳鳴遠,字鳴遠,號鶴峰,又號石霞山人,壺隱,清康熙年間宜興紫砂名藝人,是幾百年來壺藝和精品成就很高的名手,他出生於紫砂世家,所制茶具、雅玩達數十種,無不精美絕倫,他還開創了壺體鐫刻詩銘之風,署款以刻銘和印章並用,款式健雅,有盛唐風格,作品名孚中外,當時有“海外競求鳴遠碟”之說,對紫砂陶藝發展史建立了卓越功勛。
陳鳴遠以技術精湛及富創新精神著名,很受當時文人歡迎。他多才多藝,他制的紫砂茗壺什麼形狀都有,除了制壺外,還造案頭擺件及小型像生果品,如板栗、烏菱、茨茹、白果、核桃、荸薺、紅棗、花生及瓜子等,泥色深淺不一,善用巧色,逼肖原物色澤及質感,塑工精妙。
他設計製作的作品有壺、杯、瓶、盆、文房雅玩數十種,有《天雞壺》、《海棠壺》、《誥寶壺》、《花樽》、《菊盆》、《香盤》、《什錦杯》等,傳世作品《南瓜壺》、《竹筍水盂》現藏於南京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