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腔走板

荒腔走板

【成語】:荒腔走板

徠【拼音】:huāng qiāng zǒu bǎn

【解釋】:是一個源自戲曲的成語。原意為演員唱曲音調不準、不和板眼。

詳細釋義


【荒腔】:亦作黃腔、黃調或涼調;京劇聲樂名詞。
指演員唱曲音調不準,習慣上專指略低於調門的變音。大部分都是由於演員先天生理條件所造成,如聲帶變異、耳音不準等。有時也由於練聲不得法所致。
【板】:板眼。民族音樂和戲曲中的節拍,每小節中最強的拍子叫板,其餘的拍子叫眼。
【走板】:也稱丟板;戲曲行話。演員行腔時,節奏不穩,或快或慢,與樂隊奏出的板眼脫節。
直義為:演員唱曲音調不準、不和板眼。比喻說話離題或舉動超出適當尺度。
引申義:比喻言行不符合規矩、偏離公認的準則。
(貶義詞)常用於徇私舞弊中。
【荒腔走板】也做【離弦走板】,是源自於離弦走板於現代產生的一個辭彙。

示例


明 沈德符 《野獲編·詞曲·弦索入曲》:“若單喉獨唱,非音律長短而不諧,則腔調矜持而走板。”
天雨花》第二一回:“曲中走板他能聽,步下差池他會睜。”
老舍趙子曰》第十四:“‘老武!腔調有走板的沒有?’趙子曰聽了這段美術論,心中高興極了。”

用法搭配


例句

圍在她脖子上的亞麻布,看起來就像一種荒腔走板的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