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計估計
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的判斷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定義,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做的判斷。會計核算是對企業的經濟往來業務進行記錄,以反映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但由於企業內部經濟業務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以及會計分期假設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穩健性原則的運用,對於諸如收入、預計負債、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的確認都沒有一個確切肯定的結果,只有依靠會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進行估計。
根據企業會計準則的定義,會計估計是指企業對其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所做的判斷。
會計核算是對企業的經濟往來業務進行記錄,以反映企業實際的經營狀況。但由於企業內部經濟業務存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以及會計分期假設和權責發生制原則、穩健性原則的運用,對於諸如收入、預計負債、固定資產折舊年限等的確認都沒有一個確切肯定的結果,只有依靠會計人員運用職業判斷進行估計。又因為企業是由眾多的利益相關者通過契約締約而成的,作為受託人的經營管理者需要對委託人股東、債權人及社會公眾報告公司真實的會計信息,如實反映公司的財務狀況、資產質量情況,以使投資者能據此做出有效的經營決策。由於現實經濟活動中存在的信息不對稱性、人們行為的有限理性等因素,使資產減值的程度沒有一個確切的可以衡量的標準不同的人對不同時期的不同公司的資產減值判斷是有差別的,因此就需要會計人員運用自己的經驗、知識進行估計。由於會計估計是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為基礎的,而公司的相關財務信息卻是不斷發展變化的,因此,如果賴以進行估計的基礎發生了變化或者由於取得新的信息,積累更多的經驗以及後來的發展變化,就需要對原先的會計估計進行修訂,即進行會計估計變更。
由以上分析可知,會計估計的存在是企業進行會計核算的客觀要求,有效的會計估計能夠較真實地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收益情況能給相關投資者提供真實有用的決策信息,可以協調利益相關者的不同利益;中突,促進資本市場的完善。
從上市公司運用會計估計的現狀來看會計估計已成為他們進行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段,不管是由於融資動機還是由於規避退市、平滑利潤動機,會計估計成了一些公司隨心所欲改變企業報表的調劑器。不僅極大地擾亂了資本市場,還損害了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因此,如何規範上市公司利用會計估計進行操縱行為就成了一個迫切要解決的問題。通觀現行的對會計估計的相關研究,針對會計估計濫用情況提出的防範措施不外乎是:完善會計準則和會計制度,完善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加強會計估計的審計,加大會計估計的信息披露制度等方面。
完善會計準則和制度方面,通過與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的比較,我國在會計估計準則的定義和會計處理上與他們並沒有實質性差別。相對於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我國對於會計估計變更的事項披露還比較全面,不僅要求披露對利潤影響金額和相關項目,還要求披露會計估計變更的理由,而國際會計準則和美國會計準則則沒有這一項規定。從這些比較中可以看出,上市公司如此濫用會計估計的原因不在於會計估計準則、制度的不完善,而在於市場監管層面及機會主義者對成本一收益進行權衡所做的取捨。
完善上市公司退市規則方面,我國上市公司退市規則是根據公司利益實際情況而制定的,退市規則的制定是以公司提供真實相關的會計信息為假設前提的,也是資本市場運作的客觀要求,不能因為上市公司對一項會計核算方法進行操縱就改變上市公司的退市規則,就像我們不能因為高考中有做弊現象就取消高考制度一樣。退市規則不是為會計準則服務的,而是在會計準則的前提下為資本市場的有效運轉服務的,我們只能去改變歪曲的一面,而不是去規避。
至於加強會計估計審計只是一個被動的策略。對上市公司會計報表的審計本就應在合理的審計風險下持職業謹慎的態度,由於審計風險的存在,再謹慎的審計也不可能有效發現管理層蓄意進行操縱的行為。況且,近幾年會計師和公司管理層進行勾結粉飾報表的案例不斷暴光,審計師的獨立性還是一個問題。因此,利用加強會計估計審計來防範上市公司濫用會計估計的現象只能起到很小的效果。
加大會計估計的信息披露制度是目前較為可取的方法,但是僅僅要求進一步披露進行會計估計的依據、公式、計算步驟還遠遠不夠。
企業為了定期、及時地提供有用的會計信息,將企業延續不斷的經營活動人為地劃分為各個階段,如年度、季度、月度,並在權責發生制的基礎上對企業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定期確認和計量。在確認和計量過程中,當發生的交易或事項涉及的未來事項具有不確定性時,必須對其予以估計入賬。在會計實務中,常見的需要進行會計估計的事項主要包括以下幾個:
1、壞賬是否會發生以及壞賬的數額。
2、存貨的毀損和過時損失。
3、固定資產的使用年限和凈殘值大小。
4、無形資產的受益期。
5、長期待攤費用的攤銷期。
6、收入能否實現以及實現的金額。
7、或有損失和或有收益的發生以及發生的數額。
為提高會計估計的合理性,充分認識會計估計所具有的特點是必要的。會計估計的特徵主要表現在:
1、不可避免性
在會計核算中,企業總是力求保持會計核算的準確性。但有些交易或事項本身具有不確定性,因而,需要根據經驗作出估計;同時,採用權責發生制、穩健原則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進行確認、計量這一事項本身。也使得有必要充分估計未來交易或事項的影響。可以說,在會計核算和信息披露過程中,會計估計是不可避免的。
可以預見,隨著經濟發展和交易的不斷創新,經濟業務會越來越複雜,不確定性也會隨之增大。會計估計事項也會越來越多。會計人員應當正視會計估計存在的客觀性。而不應當迴避。
2、影響因素的多樣性和結果的相對合理性
對結果不確定的交易或事項進行估計時。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當中有些是企業外部的。有些卻是企業內部因素:不僅有客觀因素。又有會計人員的主觀因素。例如,企業按備抵法計提壞賬準備時,需要根據債務單位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產品銷售情況和市場前景、資信狀況以及以前與債務單位發生業務往來的經驗等作出估計。再如,估計應計折舊資產的使用壽命。除了考慮使用該資產的工作班次以及企業維修保養計劃等因素的有形損耗外.還應當考慮其他因素。其中包括:因技術革新或生產改進而造成的過時, 因市場對產品或服務需求的變化而造成的過時以及諸如租賃期滿日的法律限制等。
此外。會計人員知識水平、業務素質、職業道德水平的高低也會對會計估計的結果產生較大影響。因此。會計估計的結果只能是相對合理的。
3、會計估計結果的可變性
企業在進行會計估計時,總是根據當時所學握的情況和經驗。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資料為基礎進行的。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環境的變化,或取得了新的信息,積累了更多的經驗。使得原來的估計數可能變得明顯不合理,在此情況下,應對原先的估計進行複核,並對估計變更作相應的賬務處理。按照國際慣例,對會計估計變更通常採用未來適用法進行會計處理。
4、合理估計的有用性
進行合理的會計估計是會計核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但估計是否會影響會計信息的質量和會計核算的可靠性呢?會計估計不是隨意的,而是建立在掌握確鑿證據的前提下。運用合理的假設、科學的程序和方法進行的,是根據當時所學握的可靠證據為基礎作出的最佳估計。它不僅不會削弱會計核算的可靠性。相反卻有利於企業編製客觀、公允的會計報表,保護投資者和債權人的利益,也有利於企業管理當局了解企業的真實情況。制訂切合企業實際的經營政策。
影響會計估計結果的因素很多。會計估計結果的彈性較大。如何才能保證會計估計結果的相對合理性,是會計人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認為,為保證估計結果的合理性。必須遵循一定的原則。這些原則是:
1、誠信原則
會計估計往往涉及許多不確定性因素,進行估計時,應遵循誠信原則,客觀公正、不偏不倚地進行估計。避免利用會計估計及其變更,設置秘密準備、任意調節各期利潤以及粉飾財務報表等,以免掩蓋真象,誤導信息使用者的決策。
2、適度穩健原則
進行會計估計時,應當充分考慮到企業面臨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在對資產、負債、收益、費用損失的有關金額進行估計時。應儘可能不虛增資產和收益,客觀合理地估算可能的費用和損失。
3、科學性原則
科學性原則是指在對不確定性經濟業務有關金額進行估計時。首先必須根據財務會計的目標和會計原則,選擇適用的標準和科學的方法來進行估算。其次,科學性原則還要求會計估計的程序皮科學合理。
4、合適人員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估計時應選擇那些對本企業有充分的了解。且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其他相關知識的專門人員來進行。
5、最佳信息原則
企業在進行會計估計時。應當注意搜集當時合理可用的最佳信息,並且應當考慮資料的相關性、可靠性和詳簡的適當性。同時還應注意對搜集的資料進行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再加工。分清關鍵因素和一般因素,以作為會計估計的基礎。
6、客觀性原則
客觀性原則是指會計估計的結果應有充分的事實依據,應注意同質性,即估計的結果應與不確定性經濟業務的真實情況保持一致。如固定資產折舊期限的大小應盡量與固定資產的實際使用效能不產生明顯矛盾。
7、一致性原則
在對徠某些交易或事項進行估計時,對同一類型的業務所採用的方法,前後應當保持一致,不能隨意更改。
8、充分披露原則
對於重要的會計估計項目,企業應在報表附註中披露其會計估計的過程、方法、有關的未來事項情況(可能性大小、變化)等,以使報表使用者獲得充分有效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