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學院

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

武漢徠工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設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學校創建於1958年,辦學層次以本科為主,由國家統一下達普通高校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招生。

歷史沿革


1徠958年10月27日,武漢工學院創建
1960年,華中工學院(華中科技大學前身)汽車製造專業併入武漢工學院
武漢工學院
武漢工學院
1961年,湖北工學院(1958年創建)、湖北化工學院(1958年創建)併入武漢工學院。
1970年,武漢工學院、湖北農業機械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湖北農機學院
1979年,武漢工學院恢複名稱
1983年9月,由機械部劃歸為中國汽車工業總公司領導
1995年,武漢工學院更名為武漢汽車工業大學
1997年,武漢汽車工業大學通過了國家“211”工程重點學科部門預審
2000年5月27日,武漢工業大學、武漢交通科技大學、武漢汽車工業大學合併組建武漢理工大學。

辦學條件


學科體系

學校已形成以工學為主,理、工、經、管、藝術、文、法等多學科相互滲透、協調發展的學科專業體系。現有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19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45個,博士后科研流動站17個;有22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類別,39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在國家第四輪學科評估中,材料科學與工程獲A+,機械工程、交通運輸工程、設計學、馬克思主義理論等學科獲B+。現有本科專業96個,其中國家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37個、國家特色專業15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專業28個、國家綜合改革試點專業4個、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專業2個。現有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40門、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17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8門。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5個、教育部人才培養模式實驗區4個、國家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5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13個、國際化示範學院1個、全國高校實踐育人創新創業基地與全國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各1個。

師資隊伍

師資隊伍是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是形成學校特色和優勢的根本,是實現學校可持續發展的保證。學校教師隊伍建設深入貫徹落實了新時期黨的教育方針和政策,堅持以人為本、引進和培養相結合的工作原則,以提高教師隊伍素質為中心,以引進和造就大師級人才和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培養中青年學術骨幹、培育創新團隊為重點,先後實施“高層次拔尖人才引進和培養工程”、“中青年學術骨幹培養計劃”、“中青年教師博士化工程”、“大師級人才與高水平學術帶頭人引進與培養計劃”、“國際化戰略師資培養計劃”、“優秀創新團隊培育計劃”、“15551人才工程”、“中青年教師實踐能力提升計劃”、“中青年國際化能力提升計劃”,努力建設結構優化、規模適當、素質良好、富有活力、勇於創新、適應學校發展需要的高水平師資隊伍。
學校現有教職工5477人,其中專任教師3243人,專任教師中教授794人,副教授1452人;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萬人計劃”9人,國家“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15人,省政府專項津貼36人,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0人。學校大力實施人才隊伍國際化戰略和“15551”人才工程,聘任了學科首席教授58人,產學研特聘專家27人,特色專業責任教授40人,精品課程教學名師126人,青年拔尖人才84人。
專任教師中教授794人
副教授1452人
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
中國工程院院士4人
“萬人計劃”9人
國家“973計劃”和重大科學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2人
國家教學名師獎獲得者3人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8人
享有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15人
省政府專項津貼36人
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80人
學科首席教授58人
產學研特聘專家27人
特色專業責任教授40人
精品課程教學名師126人
青年拔尖人才84人

科學研究


學術交流

學校與美國、英國、日本、法國、義大利、澳大利亞、俄羅斯、荷蘭等國家的190多所大學和科研機構建立了人才培養和科技合作關係,聘請了200餘名國內外知名學者擔任學校戰略科學家、講座教授、客座教授和名譽教授。此外,與國外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16個高水平國際研究平台。科技部依託學校先後建立了材料複合新技術國際聯合實驗室、環境友好建築材料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智能航運與海事安全國際科技合作基地等7個國家級和省部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2016年,學校與英國威爾士三一聖大衛大學合作建立的首個海外校區正式運行。2018年,學校與法國艾克斯-馬賽大學合作成立武漢理工大學艾克斯馬賽學院。
百廿余年,風雨兼程,武漢理工大學將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圍繞建設“讓人民滿意、讓世人仰慕的優秀大學”的崇高大學理想,堅持以特色創優勢的發展道路,努力建設成為特色鮮明的世界一流大學。

科研成就

學校建有材料複合新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硅酸鹽建築材料國家重點實驗室、光纖感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國家水運安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40個國家級和省部級科研基地,建有內河智能航運交通運輸部協同創新中心、汽車零部件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安全預警與應急聯動技術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等3個省部級協同創新中心。學校獲批交通強國建設試點單位,入選首批國家知識產權示範高校、第二批高等學校科技成果轉化和技術轉移基地,與地方政府和行業企業共建產教融合示範區、科教創新園、工業技術研究院等科教合作與成果轉化機構257個。2010年以來,學校以第一完成單位獲國家自然科學獎2項、技術發明獎和科技進步獎16項、省部級一等獎及以上獎勵66項;作為參加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一等獎2項;獲授權發明專利5524項;在世界頂尖學術期刊Science發表論文1篇、Nature發表論文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