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法語:Jacques-Yves Cousteau,1910年6月11日生於聖安德烈-德屈布扎克-1997年6月25日逝世於巴黎),法國海軍軍官、探險家、生態學家、電影製片人、攝影家、作家、海洋及海洋生物研究者,法蘭西學院院士。1943年,庫斯托與埃米爾·加尼昂共同發明了水肺。1956年,庫斯托與路易·馬勒合作製作了紀錄片《沉默的世界》(The Silent World),在戛納電影節上映,並獲得金棕櫚獎

生平簡介


雅克-伊夫·庫斯托(左一)
雅克-伊夫·庫斯托(左一)
庫斯托是法國最著名的海洋探險家之一,以廣泛的海底調查而聞名。他發明了水肺型潛水器和水下使用電視的方法,不僅能讓探險家們更長時間停留在海下,摸清海底情況,也成功地將海底這一神秘世界讓大眾知曉。
庫斯托還親自充當電影製片人,將所拍攝的海洋世界製作成電影和電視片,在電影院和電視機前吸引了無數觀眾。庫斯托還寫了很多科普著作,介紹他的探險經歷,普及海洋知識。這些著作包括:《通過水下18米》(1946)、《靜謐的世界》(1953)、《活躍的大海》(1963)、《三次探險:加拉帕戈斯群島、的的喀喀湖和藍洞》(1973)、《多爾芬群島》(1975)和《雅克·庫斯托:海洋世界》(1985)等多部。
庫斯托是個傳奇式的人物,他的生命是和蔚藍色的大海聯繫在一起的。在半個多世紀的海上生涯中,他先後推動了海洋探險、海洋電影、海洋保護等多項事業的發展,取得舉世公認的成就,成為深受公眾愛戴的人物。在法國,庫斯托始終高居“最受歡迎的法國人物榜”的榜首;在歐美,他是一個享有戴高樂將軍那樣的世界性聲譽的法國人。

海底攝影


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
1910年6月,庫斯托出生於法國西南部的紀龍德省,那是一個瀕臨大西洋比斯開灣的省份。庫斯托自幼熱愛大海,喜歡潛水。20歲考進海軍學校,後來在海軍服役,曾長期在地中海巡航。庫斯托還喜愛攝影,13歲那年,父親送給他一架照相機,從此,他熱衷於捕捉大自然美好的瞬間。後來,庫斯托把潛水和攝影這兩個愛好結合起來,成就了一項非凡的事業———海洋電影拍攝。
庫斯托的海洋事業起步於40年代。1942年他和液態空氣工程師愛米爾·加朗合作完成了兩項發明:一是水肺,一是單人潛水器。在潛水史上,這兩項發明具有開創性意義,它使得“蛙人”———自動潛水服誕生,庫斯托得以實現夢寐以求的理想———潛到大海深處去。此後他陸續拍了一些深海短紀錄片。
1950年,一位英國巨富慧眼識才,將一艘名叫“卡里普索號”的舊掃雷艇贈送給他。庫斯托傾其所有,花了一年時間,將掃雷艇改建成一個活動的海洋試驗室。次年,庫斯托和一個由生物學家、地質學家、火山學家等十來人組成的考察小組,乘坐“卡里普索號”到紅海作首次海洋考察。由於這次考察成果豐碩,越來越多的科學家申請加入到科學考察行列,“卡里普索號”的名聲大噪。
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
“卡里普索號”對於庫斯托的意義不止於此。它是一個海上大本營,庫斯托從這條船上潛入海底拍片,他在那裡收穫圖像,收穫故事。
1956年,庫斯托的第一部深海題材的長紀錄片《靜謐的世界》在戛納電影節引起轟動。評委一致通過,首次將金棕櫚獎頒給一部紀錄片。影片之所以大獲成功,首先在於它第一次以清晰逼真的圖像、絢麗奪目的色彩,向公眾展示了一個人類完全陌生的海底世界。
當這部片子在電視上播映后,世人爭說庫斯托,就像60年代的登月英雄,此時的潛水英雄成為無數青少年的偶像。
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
《沉默的世界》使庫斯托的事業走向輝煌,片約紛至沓來。六七十年代,庫斯托正當盛年,他在藍色的“農田”里辛勤耕耘,拍攝了60多部影片,美國各大廣播影視公司紛紛買下播映權。
這一時期,也是庫斯托研究和著述的豐收期。他編寫出版了30多種海洋學書籍和畫冊。
1964年,他的另一部影片《沒有陽光的世界》榮獲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獎。在千千萬萬熱愛大自然的觀眾的心目中,這個戴著紅帽子、在藍天大海之間給他們講故事的專家,這位在波浪間搏擊的老水手,這位像海豚一樣靈活戲水的老頑童,是旺盛的生命力的象徵,是奮鬥和進取精神的象徵。
人們並不用他所擁有的許多正式頭銜稱呼他,而是親切地稱他為“庫斯托船長”。有些習慣於在書齋里討生活的學者對庫斯托頗有微詞,認為他“過於傳媒化”了。然而,他們也認為,沒有庫斯托,人類的海洋知識和海洋意識不可能達到今天的水平。

保衛海洋


雅克-伊夫·庫斯托
雅克-伊夫·庫斯托
庫斯托把大海和海洋生物看作“人類的朋友”,早在1960年,他就向戴高樂總統進言,要求他下令禁止往地中海傾倒含放射性物質的工業廢料。1985年,他作過一次“重新發現世界”的遠航。在這次航行中,庫斯托發現,海洋污染嚴重,50年代的好風光一去不復返,而破壞海洋環境的就是人類本身。他悲憤地說,人類背叛了海洋,不再是大海的朋友。這一年,庫斯托已經75歲,他有了名氣,也擁有巨額財富。然而,這位不知疲倦的鬥士投入了另一場征戰:保衛海洋,保護人類的生存環境。對環保問題,庫斯托有自己的見解。他認為,無論哪個地方,環境出了問題,政府的責任是第一位的,不可推卸的;他還認為,環保運動必須是群眾性的、國際性的。庫斯托利用他所享有的聲譽,利用他同許多國家領導人的良好關係,在世界各地奔波。他同幾位科學家聯合起草了“為了後代人的宣言”,並徵集到500萬人的簽名,送到聯合國總部,要求將宣言的主要內容寫進聯合國憲章。他向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建議,成立一支保衛環境的“綠盔部隊”。這些建議和設想雖然還未能付諸實現,但庫斯托讓全世界聽到了他充滿憂患的呼籲,讓世人感到了保護環境的緊迫性。

保衛南極


80年代中期,庫斯托曾到南極洲考察,這片冰清玉潔的土地,使他感到沒有污染的世界是多麼美好,多麼令人神往。他萌發了保衛“白色大陸”的想法。為此,庫斯托多次走上聯合國講壇慷慨陳詞。1991年南極條約協商國作出的關於今後50年內禁止在南極洲地區進行一切商業性礦產資源開發活動的決定,就是根據他的建議作出的。庫斯托很為此自豪,去世前不久,他在接受採訪時曾說:“我的一生獲得過許多成就,但是,沒有哪一項比保衛南極洲意義更大。”1992年,庫斯托應邀參加在里約熱內盧舉行的首屆世界環境與發展大會,當時的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用熱情洋溢的語言把他介紹給與會的各國領導人。他說:“他是我的英雄,他比許多領袖更有辦法,他就是我們的庫斯托船長!”

作品年表


導演作品

1977年《The Cousteau Odyssey》
1964年《海底世界》
1956年《寂靜的世界》
1951年《Danger Under the Sea》
1946年《Épaves》

作品編劇

1956年《寂靜的世界》

演員作品

2015年《冰川與蒼穹》
2010年《超級無敵掌門狗:發明的世界》
1977年《The Cousteau Odyssey》
1976年《南極之旅》
1966年《The Undersea World of Jacques Cousteau》
1956年《寂靜的世界》
1951年《Danger Under the Sea》
1946年《Épaves》

攝影作品

1951年《Danger Under the Sea》

製作作品

1977年《The Cousteau Odyssey》
1964年《海底世界》
1964年《National Geographic Specials》
1959年《金魚》
1946年《Épaves》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1965 第37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海底世界(獲獎)
▪ 1960 第32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真人短片獎金魚(獲獎)
▪ 1957 第2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紀錄長片獎 寂靜的世界(獲獎)
戛納國際電影節
▪ 1956 第9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金棕櫚獎寂靜的世界(獲獎)
▪ 1946 第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動畫短片獎 Épaves(提名)
艾美獎
▪ 1985 第37屆艾美獎其他和技術類獎項(獲獎)
▪ 1984 第36屆艾美獎其他和技術類獎項(提名)
▪ 1980 第32屆艾美獎其他和技術類獎項(提名)
▪ 1978 第30屆艾美獎其他和技術類獎項 (提名)
英國電影和電視藝術學院獎
▪ 1975 第28屆英國電影學院獎終身成就獎 (獲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