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

協同

協同,漢語詞語,拼音xié tóng,作謂語,表褒義,指諧調一致;和合共同。協同一詞來自古希臘語, 協同的定義, 《說文》提到“協, 眾之同和也。同, 合會也”。

詞語解釋


xiétóng
協同(協同)
1.諧調一致;和合共同。《漢書·律曆志上》:“鹹得其實,靡不協同。”《後漢書·桓帝紀》:“內外協同,漏刻之閑,桀逆梟夷。”宋 庄季裕 《雞肋編》卷中:“誓書之外,各無所求,必務協同,庶存悠久。”魯迅 《熱風·隨感錄三六》:“太特別,便難與種種人協同生長,掙得地位。”
2.指團結統一。《三國志·魏志·鄧艾傳》:“艾 性剛急,輕犯雅俗,不能協同朋類,故莫肯理之。”《樂府詩集·燕射歌辭二·北齊元會大饗歌皇夏三》:“我應天歷,四海為家。協同內外,混一戎華。”
3.協助;會同。《三國志·魏志·呂布傳》:“卿父勸吾協同 曹公,絕婚 公路。”元 馬致遠 《岳陽樓》第三折:“勾頭文書元著我協同著你拿這 胡道人。”清 李漁 《比目魚·奏捷》:“若果然是他,只消協同地方,拿來就是了。”毛澤東 《給中國人民志願軍的命令》:“協同 朝鮮 同志向侵略者作戰並爭取光榮的勝利。”
4.指互相配合。范文瀾蔡美彪 等《中國通史》第四編第三章第一節:“遇有戰事,召集各部落長共同商議,調發兵眾,協同作戰。”郭光 《英雄列車》一:“我們的英雄乘務員和旅客協同動作,又從洪水裡搶救出來了九個災民。”

詳解


從概念上可以得出,協同並不是新生事物,它是隨人類社會的出現而出現,並隨著人類社會的進步而發展的。當技術從人們日常生活和商業社會的邊緣逐漸成為核心,人們就越來越需要技術能夠提供更多的東西。作為一個新的軟體熱點,“協同”概念有著更深的含義,不僅包括人與人之間的協作,也包括不同應用系統之間、不同數據資源之間、不同終端設備之間、不同應用情景之間、人與機器之間、科技與傳統之間等全方位的協同。
協同是指元素對元素的相干能力,表現了元素在整體發展運行過程中協調與合作的性質。結構元素各自之間的協調、協作形成拉動效應,推動事物共同前進,對事物雙方或多方而言,協同的結果使個個獲益,整體加強,共同發展。導致事物間屬性互相增強、向積極方向發展的相干性即為協同性。研究事物的協同性,便形成協同理論。
1971年德國科學家哈肯提出了統一的系統協同學思想,認為自然界和人類社會的各種事物普遍存在有序、無序的現象,一定的條件下,有序和無序之間會相互轉化,無序就是混沌,有序就是協同,這是一個普遍規律。協同現象在宇宙間一切領域中都普遍存在,沒有協同,人類就不能生存,生產就不能發展,社會就不能前進。在一個系統內,若各種子系統(要素)不能很好協同,甚至互相拆台,這樣的系統必然呈現無序狀態,發揮不了整體性功能而終至瓦解。相反,若系統中各子系統(要素)能很好配合、協同,多種力量就能集聚成一個總力量,形成大大超越原各自功能總和的新功能。